李海龙 | 那年那场著名的台风袭击大河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这是发生在战胜七五四号台风特大灾害,一次抢险堵口复堤的场面真实写照。
那年七月骄阳似火,已近三十余天滴雨未下,我们依靠大跃进年代建起的考田水库水的灌溉,在农业学大寨精神鼓舞下,硬是抗烈日战酷暑,起早摸黑争分夺秒不插八一秧,如愿地完成了双抢(收、插)任务,并及时地转入到抢管阶段。我们多么期盼老天爷下一场甘露,浇灌大地万物。
在当时社会基本设施都非常落后,整个花园公社机关,交通工具只有一部破旧的永久自行车,通讯设备只有一部上传下达的手摇电话机,并于各村相接的有线广播小喇叭,而其它的发号施令就只靠人工跑腿传达。

在8月2号的上午我们接到了区委的通知,因太平洋上空有一股热气流云层形成,可能2至3天内有一场大雨到来,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灾害发生。
果然8月3号晚天气开始骤变下起了小雨,到8月4号越下越大,到4号晚仍没有停下来。根据天气状况,就在当晚,公社党委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召开了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的紧急会议,做好了抢险救灾的物资人员各项准备工作。
我当时在公社任农技员职务,并兼职团委付书记,和党委徐副书记住车路村。会议要求做到包村包圩包地段的三包工作,因为花园公社上有肖坂小水库,中有花桥河福显河两条小河流,下有太白湖。
车路福选雷咀黄桥四村紧依太白湖,有6个小圩,还有长安湖大坝(海拔17.5米)保护的区农场,近4000亩湖田和4个小组,有人口二百余人,大坝全长五千多米,是一个非常怕内涝的地方。 
当晚我随着徐书记冒雨赶到了车路村,并连夜巡回在黄映兰圩上,由于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大雨,山洪暴发,湖水急涨,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湖水漫过坝面(坝高只有海拔14.5米)沉了实在无奈。
就在此时我们接到了紧急通知,要我火速赶到王宾地段配合实击队队长人武部於部长负责抢险堵口工作。因上游肖坂水库承受不住大水压力而发生溃口,大量河水直下又将雷咀村长安湖上段靠快岑村王宾地段堤坝冲开了近8米的缺口。
凶猛的河水直扑湖内,而缺口也在不断加大,严重威胁到长安湖内四千余亩湖田和近二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我们在一个钟头内赶到溃口地段。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胜利,我们只能舍小局顾大局,来不及吃早餐我就冒雨急匆匆于九时准时赶到王宾地段,此时公社人武部於部长和各村民兵连长带领的一百五十余人的突击队早已就位,公社党委王书记正在进行战前动员。
所需物资木桩石夯草织袋树枝也已到位,并火速从黄桥村调来两只民船,将突击队分为三组,於部长负责打桩组,雷主任负责装料组,我负责运输组,相互配合,首先打桩队员迅速脱掉外衣,只穿背心和短裤跳入到齐腰深的水中,用绳子互相手牵手到溃口两旁,投入到打木桩工作。
这时雷声、雨声、河水的咆哮声,突击队员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乐章。有一位於姓的队员因不留神被石夯砸下,鲜血直淌,他迅速找了一条毛巾简单包扎了一下,又投入到战斗。
我也隨着打桩的队伍在不停地加油传递木桩,我们用了将近三个多钟头的工夫将所需的木桩基本打完,运输组也在这过程中迅速将小船树枝装泥草袋填上溃口在渐渐地缩小。
就这样我们持续干了五个小时,队员实在太累了,好在我们苐二批突击队赶来了,兄弟王枫公社洪令公社支援的人员也到了,他们带来了草织袋树枝等物资,并带来了尚有余温的馒头,我们的队员用雨水拌着汗水,胜似那玉露琼桨,狼吞虎咽下去后,又投入到抢险现场。
到了下午五时左右,我在运料过程中一不留神,被凶猛的河水卷进河中央,由于塑料雨衣的不便,我拼命挣扎向岸边游来,好不容易将手伸向岸边,由于沙埧刚一抓住又塌了下去,再一次卷入河中央,由于天色阴暗谁也没有注意到。

就这样我折腾好几次,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恰好一位姓戢的队员运料路过,他迅速将一根木桩伸向我,我死死地抓住木桩被拖上了岸 ,无力地躺在沙埧上。
我兴奋,我庆幸,得救了,苍天有眼,命不该绝!我缓了几分钟后又急忙投入到现场,和大家一道干到晚上八时后,溃口终于堵住了,我们众志成城,重新筑起了一条长三十余米宽五米高二米的新坝,挡住了洪水,终于脱险了,我们忘记了疲劳饥饿,互相拥抱,互相祝福,互相欢笑。
在我们突击英雄的面前老天终于低下了头,撤去了乌云,收回了雨水,在漆黑的上空露出点点的星光。咆哮的河水也失去了威风,开始迅速回落,流向太白湖。长安湖脱险了,近四千亩湖田保住了二百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了。
我们的抢险突击英雄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挺起疲劳的身体又豪放地奔向抢管战埸,去夺取农业的更大丰收,为国家集体增彩添光。

作者简介
李海龙,男,中共党员,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退休干部,爱好文学。
【链接👇】悠悠南风里
公开做贼却不算偷,鲜为人知的黄梅风俗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