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所题“上海图书馆”有错字?馆方这样回应...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关于“馆”字的繁体
“館”与“舘”的用法
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日前
有网友在微博上提出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
上海图书馆站内
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题写的
“上海图书馆”中的“馆”字
繁体“館”使用错误
应为“舘”

网友对“图书馆”之“馆”的质疑
 网友指出
“图书馆”的繁体字是“圖書舘”
图书馆不是吃饭的地方
不可用“館”
“馆”写繁体字时要看场合
吃饭的地方用“館”
其他地方用“舘”
还有网友贴出南京西路
上海图书馆旧馆大门的老照片
证明上海图书馆
这个“错字”由来已久
上海图书馆老照片
“图书馆”的繁体字到底怎么写?
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中心的馆员
在公众号、微博上
以活泼的语言、严谨的考证
为网友解惑
华语世界各大图书馆
通行的写法






其次
从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里查得的
1947年《文物周刊》、
1949年《大公报》等都可见
当时“馆”的繁体字常见的也是“館”
70余年前“馆”的写法

1947年 《博物館的“館”》 
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1949年《大公报》
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再看看权威的字典怎么说,
《新华字典》中
简体字“馆”后
用小字体分列了“館”“舘”二字
并将前者列为繁体字
后者列为异体字
《新华字典》中的“馆”
《辞海》同样显示
繁体:館
异体:舘
《辞海》中的“馆”
那么
有没有一种可能
在古代
“舘”和“館”是有区别的?
《瀚堂典藏》古籍库中《康熙字典》载
“舘”字的解释为“俗館字”
参见《书的知识手册》
俗字为在民间流行的异体字
别于正字而言
或者也叫“俗体字”
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
《康熙字典》的解释
图片来源:《瀚堂典藏》古籍库
看完馆员的解答
不少网友感叹:
这种科普真棒!


有勤学好问的网友
继续提问
“那图字呢,
图和圖是简化和繁体的对应关系吗?”

@上图文献提供 贴出图片回应
也有网友补充
图圖圗啚
都是在古代书法碑帖中就出现过的
图更常见于行书、草书
是俗体和正体的关系
古人写字很随意的
新中国的第一版简化字方案
基本都是从古代的俗体里选
极少有自创

根据以上资料总结
简单来说
“舘”是“館”的异体字
远不如“館”常见

上海图书馆南京西路旧馆
和淮海路馆正门的
“上海图书馆”五个大字
用的是上海图书馆筹建时期
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题签墨迹
在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
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
《十年苦干,抢编出善本书总目
——忆周总理、陈毅等同志
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怀》一文中
曾详细记叙了当时的情形
新中国成立后
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
都是在陈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进行的
他先后为两个馆题写馆名
为上图题的馆名
是写在一张信笺上派人送来的

为什么题写繁体字?
除了书法审美因素
1952年7月22日
上海图书馆在南京西路325号
正式建成开馆
陈毅市长为上海图书馆题写了馆名
1955年
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通过
正式开始推行则是在1956年以后
【链接👇】悠悠南风里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