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大将之中他最年轻,主动请求降为上将军衔,为什么没有被批准?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三军授衔仪式拉开了序幕。过往几十年间,战火纷飞、风雨飘摇,千千万万的军人士兵为国家出生入死,战争结束国家安定之后,筹备多年的授衔仪式就是对这些英雄最大的肯定与表彰。
从元帅到士兵,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的军衔和荣誉。由于军衔的评定较为复杂,并非简单的论资排辈或者论功行赏,因此可能并非所有人得到的军衔都符合自己的预期。比如位列大将的许光达,曾多次主动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这是为什么?组织面对他的主动请求,又为何一再拒绝?

丰富的革命经历
许光达出生于1908年,授衔之时年仅47岁,是当时十位大将之中最年轻的一位。但许光达的革命经历非常丰富,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各个阶段的革命都有他的积极参与。
1921年,年仅 13岁的许光达在学校读书时,就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许光达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积极配合听从组织安排,在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次年加入国民革命军,为大革命时期组织的军事力量添砖加瓦。
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奉命赶赴前线支援作战,战火无情,首次参与大型战役,许光达即便能力优秀,仍然不幸负伤,还因此与部队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许光达辗转多地,在国民党军的视线下躲避求生,终于在1929年5月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并立刻回归到组织中去,继续参与军事斗争。
许光达的革命成就
之后的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应城战斗等多次战役许光达都积极参与,并先后担任参谋长、师长、团长等重要位置。1942年,许光达带领晋绥地区的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在他的指挥下,晋绥地区多处日伪军据点被摧毁,一个个抗日根据地被建立、巩固并逐渐扩大。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光达的成就远远不止战场上的功绩。1937年归国之后,他并没有急于奔赴前线,而是先在抗大担任训练部长、教育长等职位,努力为国家培养军政人才,积极探索、研究抗战经验,先后发表多篇战术文章,在军事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45年,许光达继续在解放战争中贡献力量,曾先后任多方司令,指挥参与绥远战役以及后续的晋绥解放区保卫战。1947年,许光达转战陕北,在陕北多地参与战役,并多次取得胜利。其中宜川战役之时,许光达更是在负伤情况下坚持指挥战斗,并大获全胜,将敌军守军全部歼灭。
1949年,许光达担任一野第3军军长,在扶郿战役中,采取迂回战术,成功切断了敌军退路,对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意义重大,给胡宗南的主力部队造成重创。

后来的兰州战役中,许光达再次立下重大战功,攻下敌军主要阵地、占领重要战略位置,最终一举将敌军守军全部歼灭,取得战役完胜。
请求降衔被拒,大将受之无愧
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也依然坚持为国奉献。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组织并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而在战场之外的地方,许光达也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以及军事力量的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1955年授衔之时,组织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与评定,决定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然而许光达却并没有欣然接受,反而主动向贺总提出降衔请求。
原因是因为1932年,许光达曾经在战争中身受重伤,被组织送往苏联养伤,在革命事业中“缺席”5年,而这段时间,正是红军战士最艰苦的长征之途,所以许光达认为这大将军衔自己受之有愧。
许光达提出的降衔请求并没有被批准,贺总表示,许光达革命经历丰富,还有苏联红军的经历,虽然“缺席”了红军长征,但不能因此否认其他的功劳和贡献,因此大将军衔受之无愧。
贺总的劝说并没有让许光达安心,他继续向中央发出降衔请求,毛主席称赞其高风亮节,但同样没有批准这个请求,坚持认为许光达配得上大将军衔。军衔除了是对过往表现的嘉奖之外,还与之后的待遇、职位等息息相关。在主席的坚持之下,许光达接受了大将军衔,但仍然觉得有愧,于是请求将自己的待遇降为上将级别。

我国的革命历程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为革命无悔付出、奉献一生的先辈有千千万万。对征战沙场的每一位将士来说,军衔是他们的荣誉,但并不是他们为之拼搏的目标,保家卫国才是他们真正的心之所向。每一位为国家奉献牺牲过的人,无论军衔高低,职位大小,都值得我们钦佩敬仰。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