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玄奘西行求法,归国后译出了《大般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74部佛教经论。这些译本大大丰富了中国佛教的文化内涵,他也被称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除了翻译成就,玄奘还撰写《大唐西域记》,其中描述了万千山城河关、佛寺宝塔,收录了无数奇闻逸事、风土人情。
从十九世纪开始,这本奇书就被译为德、法、英、日多个版本,在全球各地广泛流传,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这位德高望重、誉满天下的三藏法师,却在花甲之年频频遭受弟子质疑、还被唐高宗李治禁足在玉华宫,足足软禁了5年时间,直至圆寂都没能离开。
出家为僧,心往天竺探寻真谛
玄奘出生于隋朝仁寿二年,原名陈祎。要知道隋唐时期,正是佛教最为鼎盛的时候,不论家境贫穷富裕、学识高深浅薄,民众大都推崇佛学。
玄奘的父亲陈慧也不例外,他曾经任职陈留、江陵县令,不仅饱读诗书,对佛教信仰也十分虔诚。
在这样的环境里,陈祎小小年纪就萌发了皈依佛门的念头。
恰逢公元615年,隋炀帝下令要在洛阳选召27个信众剃度为僧。在几百人的激烈竞争下,年仅13陈祎凭借着出色的天赋和悟性,被大理卿郑善果破格录取,如愿剃度出家、法名玄奘。
两年后,15岁的玄奘与二哥一同离开洛阳。在十几年里,游历了四川、湖北、长安等地,学习当地的佛学经纶。
但随着深入的学习,玄奘心中的疑惑就越来越多。他发现同一典故,在各地却被解释为数种不同的佛教教义。
玄奘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直探原典,一统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他要去佛教发源地印度“求取真经”!
于是在贞观元年,25岁的玄奘和陈表结伴,向朝廷请愿西行求法。
但可惜的是,那时候唐朝刚刚稳定政权,国家还面临西突厥入侵的威胁。朝廷限制私人西行,因此唐太宗压根没有批准二人的请求。
可一心向佛的玄奘,对佛学的执念可不会被这般轻易扑灭。
史书有记载道:玄奘“结侣陈表,有敕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既然不能走“正道”,玄奘便起了偷渡的念头。
他从长安出发,途经四州,横越玉门关,取道伊吾,整整5天4夜滴水未进、终于走出了八百里大荒漠,到达西域高昌国。
玄奘被高昌王鞠文泰‘挽留’,强行将他留在高昌国为其子民们宣讲佛教,可玄奘一心前往天竺求取真经,不惜绝食明志。
四天过去,不食一粒粟米,再加上长时间奔波跋涉,此时的玄奘已是奄奄一息。
高昌王见玄奘态度如此坚定,终于同意放行:“任师西行,乞垂早食。”只求玄奘能吃一点东西,继续西行。还为他修书24封,让高昌以西24国全部放行。
他登临铁门关,经过吐火罗,进入了天竺西北部。在公元631年,抵达了印度著名的寺院那烂陀寺,并且在这里学习了正统佛教,期间还因为深刻的佛学悟性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五年过去,玄奘离开寺院,开始周游印度,四处求学。
公元641年,39岁的玄奘参加了曲女城大会佛学辩论大会,也正是这场辩论让他名扬天下。
而玄奘就是这场辩论中一骑绝尘的黑马,他以一人敌千人论道,无人能出其右。还被推举为佛学辩论大会论主,名震印度。
玄奘认为是时候归国,将学到的正统佛法真谛带回家了。他婉拒印度国王和众多僧俗百姓的恳切挽留。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
郁郁不得志,唯有青灯黄卷相伴
当玄奘带着佛经回到首都长安,史载当时盛况是“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能引起这般轰动的原因也很简单,隋唐时期佛教兴盛,整个长安城中几乎都是佛教的信徒。有人居然带着佛教真谛归来,还有比这更令人疯狂的事儿?
但这却引起了当朝统治者李世民的不满,一个和尚的声望怎么能比一国之主还要高。
早在公元618年,唐朝初期经历农民战争,经济还处于崩溃边缘。但佛教却过度繁荣,要知道僧人不从事生产、也不用交税参加劳役。
这样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利于国家生产力恢复。除了经济方面,佛教势力的扩张也不利于国家管理。
当宗教不利于统治者管理国家,那必然会受到打压,因此从那时起统治者就开始限制佛教发展。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道:梁武帝父子好事佛教,结果国破家亡,应当引以为鉴。
到了李世民执政时期,玄奘的出现却让佛教的‘生长势头’愈发繁盛,其声望甚至动摇了太宗的政治统治。
为了稳定政权,太宗多次要求玄奘弃佛还俗,史载里有记录,李世民常“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但一心向佛的玄奘却三番两次拒绝。
为了降低玄奘的影响力,太宗把玄奘从西明寺召到玉华宫,不让他讲经说道,只让其翻译佛经,明面照料,实则软禁。
然而,弟子对他留在皇城埋头苦译,不去讲经授道感到万分不解。难道师傅只是虚有其表、实际爱慕虚荣吗?
直到公元664年,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走过屋后的小水坑时不小心跌倒,从那以后便生了病,一直卧床不起。
一位弟子在其床前询问:“大和尚一生译经劳苦功高,能往生到弥勒净土吗?”
后人说这两个字代表玄奘已经修成大道,意味着玄奘往生称为弥勒内院的人。也有人说玄奘勘破佛学奥秘,哪怕生命终结也坦然接受。
无论如何理解,玄奘舍生忘死,一心向佛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畏,其无愧为吾辈的“名族脊梁”。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