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爆的“阿里P7找不到工作”,炸醒了多少打工人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这段时间,被一篇文章《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刷屏了。
34岁的阿里数据工程师,年薪百万,在阿里巴巴属于P7级别的岗位。但就是这么一位外人眼里很厉害的人,离开阿里后,去其他地方会竟然会找不到工作。

这位阿里P7员工的离职经历和忠告,炸醒了多少职场精英,戳中了多少打工人的痛处?
01
可能很多人不太懂阿里P7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是马云创立的电商公司,现在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电商公司之一。
阿里巴巴将公司的职位分为很多等级,P7属于阿里的技术专家级别,P的意思是技术岗,也就是说如果是P7的岗位级别,那么就已经属于阿里巴巴的技术专家级别。
阿里巴巴的职位级别分别为:P1、P2是相对低端的岗位,P3是助理,P4是初级专员,P5是高级工程师,P6是资深工程师,P7是技术专家,P8是高级专家,P9是资深专家,P10是研究员,P11是高级研究员,P12是科学家,P13是首席科学家。
这样看就一目了然了,P7在整个阿里巴巴属于中高端的岗位,不算最高,但也不算低了,这个级别曾今是就业市场的“硬通货”。
作者叫阿伟,34岁,在半年之前,他还是一位拥有百万年薪,就职于阿里的数据专家,职级P7。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岗位,甚至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然而,在年终的“毕业潮”中,他也被光荣的毕(裁)业(员)了。
起初,已在阿里呆了3年的他,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本来就呆够了,凭着他的工作经历,外面有的是就业机会。
而且,阿里离职有N+3的大礼包,算是相当的可以。对于他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结果,1个月过去了,2个月过去了……直到国庆节已经4个多月过去了,他面试了30多次,公司标准也从大厂一降再降到中小厂,甚至到了后来的“病急乱投医”。
只要有一些和数据挂上边的岗位他也开始投,比如数据分析,商业分析等。甚至,在互联网行业受阻的情况下他转战传统行业。
可除了岗位少以外,薪资几乎比他在阿里要低1/3。但即便他去面试,也没能收获一个offer。甚至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连最基本的面试机会都没有。
当然并不是说他找不到工作,但是其他公司的薪酬都非常低,低到他不敢想象,只有月薪几千,年薪几万的这种,而且可提供的岗位也非常少。
他投出去的许多简历都是石沉大海,甚至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对于曾经年薪百万的他来说,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拒绝过搜狐、新浪、百度offer的他,现在才30多岁,一个985的硕士毕业生,正是一个男人最有干劲和最辉煌的时候,别说被裁员后更上一层楼了,就连找一个平级的工作都处处受挫,连降标准也没有办法。
他说,当年入职阿里的时候是多么充满希望,如今的他就有多么的落寞。
不过好在他已经结婚了,有妻子的陪伴,他才稍稍感到心安。
但是他每个月还要还车贷房贷,而且又是刚结婚不久,处处需要用钱,他不敢休息,每天都在找工作,但还是觉得工作难找,尤其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找。

后来,他还分析了自己找工作遇冷的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的影响。
虽然互联网大厂还是有招聘的需求,但对应聘者的要求非常高,感觉是拿着P7的工资找P8。
自己虽然在这方面有所了解,但是基本上都没亲自做过,所以面试了两家就倒在了二面上。
其次,在舒适圈呆久了才发现自身的不足。
自己虽然在阿里呆了三年,但无论是技术还是架构方面都在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进步。
而且,很多时候自己基本都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每天看似很忙碌,但做的事情价值有限,自己的成长也非常受限。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他,就像走进了死活同。
目前,他不得不开始看一些杭州以外城市的工作。如果不这样,身上的房贷随时都可能压垮他。
即便需要背井离乡,与太太异地,他也只能接受。
在给年轻人的职业忠告里,阿伟写道:
当我真的进入就业市场,立刻就感受到了环境的寒冷;
管你过去是P7还是P8,潮水退去之后,谁在裸泳一眼便知,而我可能就是裸泳的那一个;
要认清公司/平台的光环,不要盲目自信;
无论何时,学习永远不能停下来。
02
其实,看了阿伟的故事,我想到了另一个大V讲过的故事。
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同样是在腾讯干了5年,加班熬夜连轴转,没有一句怨言。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以后有跳槽的资本。
当然,很快,他就梦想成真,有公司真的来把他挖走了,工资待遇肯定比腾讯丰厚。
可当他去办离职的时候,领导一句话都没说,连挽留的话都没有,很麻利地就给他办完了离职手续。
那时,他心里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后来,在他入职新公司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过去捧着他的、哄着他的,和他称兄道弟的,几乎纷纷变脸,消失的消失,拉黑的拉黑,本以为能带走的关系,结果一个都带不走。
本以为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结果一入职就被泼了冷水,让他在新公司基本混不下去。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人特别容易没有自知之明,和大佬呆久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当大佬了。
就像最近爆火的《万里归途》里的那句话,说的那样: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面具终究只是面具,不管戴多久都不可能成为你真正的脸。
这也应验了职场上的一句很现实的话:人生有一种悲哀,叫错把平台当本事。
在这个态度上,就不得不提到郭德纲。
在郭德纲刚走红时,找他拍戏的人很多,当时岳云鹏也挺有名的,当时岳云鹏觉得自己很厉害,想跨界发展,岳云鹏是郭德纲的徒弟, 当时岳云鹏内心膨胀,已经迷失自我。
好在郭德纲及时制止了岳云鹏,郭德纲说别人找他拍戏,并不是因为岳云鹏会演戏,只不过是他在德云社说相声有一定知名度,人家找他拍戏只是为了提升人家那部戏的知名度。
要知道这么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都找不到戏拍,人家凭什么找郭德纲或者岳云鹏?当初咱们没有名气时,别人怎么不找咱们拍戏?
听到郭德纲的话,岳云鹏这才恍然大悟,他从此以后没有再接外面的拍戏邀请,最终岳云鹏在相声界苦练十年,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还有很多人都熟悉的“打工皇帝”唐骏,如今他已经是微创中国的董事长,为什么微软会找上他?
因为唐骏早就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即便发展得再好也很难超过微软,后来他做出决定卖掉自己的公司,去微软当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但坚持多年后,唐骏在微软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最终在2015年1月,出任微创中国董事长。
其实从以上的人物身上,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职场上,别把运气当才华,别把平台当本事;更要谨慎,不要被大公司毁掉你的能力。
大公司分工精细,你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一项工作的某个环节。
你所谓的专业能力,只是处理这个工作环节的专业度,是为公司量身定做的,换个平台就不行了。
不要满足于只做一颗优秀的螺丝钉,否则你职业的抗风险能力会很低。
03
职场上有一个词叫——可迁移能力。
意思是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
你的可迁移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你的未来。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到,人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是最没有迁移能力的,你读到医科博士,也照样不会做麻婆豆腐;
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
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那些牛人能够轻易地跨界,就在于他们已经通过深度学习一些底层能力,达到了某一领域的才干层面。
董宇辉就是一个例子。在转型成为带货主播之前,董宇辉不过是新东方的一位英语老师。
明明主播和老师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董宇辉却能迅速出圈。
在直播间,他讲天文地理、文化常识,每个知识点都能娓娓道来。
时不时,他还会插科打诨讲个段子,把屏幕前的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过去当老师积累的底层知识与能力。
他能连续数小时妙语连珠,是以前上课锻炼出来的口才;
他能利用段子吸引观众,是曾经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积累下来的经验;
他信手拈来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是看书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恰恰是因为具备这些底层能力,从老师到主播能力可迁移性极高,基本才能平滑过渡。
可迁移能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中,离开平台剩下的,还能随时运用到其他平台的,才是你的真本事。
普通人提升自我最好的办法,就在于有意义的经验积累和底层能力的迁移。
真正的聪明人,无论在什么公司,什么岗位,头脑都十分清醒,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谁,到底有多少创造价值的能力。
-END-
环球前沿/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10万+办公人都在关注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2022,双十一变了,消费者也变了
●万人大厂说倒就倒,警醒所有人!
●毁掉一个人:让他对“低级快乐”成瘾
●未来3年:学会存钱,减少内耗,别失业

↑用华为终端,办公更安全高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