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彻底变了!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从跌入谷底到成为行业标杆,需要多少时间?
瑞幸的答案是两年。
“这是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瑞幸在中国将超过星巴克。”
两年前,参与做空瑞幸的雪湖资本对瑞幸的评估也出现了大反转,甚至自称已购入瑞幸股票。
谁曾想到,一家经历财务造假、信誉滑坡的公司,在整个餐饮连锁行业遭受重创的这几年,居然能重拾强劲增长。
瑞幸,是怎么活过来的?

01
前几天公布的2022Q3财报,瑞幸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11月22日,瑞幸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营业收入38.95亿元,同比增长65.7%;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88.3%;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19.4%。
在疫情反复,消费不振,行业一片低迷之际,这份成绩单让市场咋舌。
雪湖资本的调研也显示,瑞幸6个月和12个月的留存率达到了20%,这比星巴克要高出了近10个点。
回顾过往,2019年亏损,2021年亏损减少,直到2022年才首次盈利(GAAP准则下),瑞幸成功实现业绩“三级跳”。
对比之下,星巴克中国2022年第四财季的营收为7.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6%,门店销售额下降了16%。这已是星巴克中国业绩连续多个季度下滑。
瑞幸的崛起,让星巴克的“铁王座”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但事实,不止星巴克,随着现制咖啡赛道变得越发拥挤,咖啡各品牌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导致引流获客成本不断变高,售卖单价则不断变低,门店盈利的难度指数级上升。
如去年还融资近亿元的时萃咖啡,由于持续亏损,缺乏造血能力,目前已几乎关闭了所有线下门店。
咖啡新势力MANNER,也在今年5月深陷讨薪风波。而其此前的最大股东今日资本,则在去年因不看好其发展而选择全面退出。
去年上市的奈雪的茶,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20.45亿元,同比下降3.8%;净利润则变为亏损2.54亿元。
刚刚借壳上市的TIMS中国,同样流血不止。据其招股书显示,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净亏损就不断扩大,2019年亏损8782.8万元,2020年亏损1.4亿元,2021年更是巨亏至3.8亿元。
用持续“逆势增长”来形容今年的瑞幸,毫不为过。
所有这些迹象都在表明,瑞幸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持续的新常态发展中。
而导演这场变革的,是瑞幸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创新能力。
02
瑞幸增长背后的数字密码是什么?
探究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经营之道,产品是绕不过的坎儿。
瑞幸的忠实粉丝早已对它如数家珍,光拿铁就能数出陨石、厚乳、生椰、椰云等多个畅销口味。
其中,生椰拿铁在上新一周年时,突破了一亿杯;椰云拿铁首发日单店销量突破130杯,当日总销量突破66万杯,成为瑞幸名副其实的首发日单品王。

一款小小的饮品背后,藏着瑞幸持续增长的秘诀:找准用户,内卷式研发,深度布局供应链。
以生椰拿铁举例,瑞幸的产品部门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国人普遍喜好的椰味,然后又通过工艺去掉咖啡苦味,最终找到了最大的受众公约数。
很快,生椰拿铁实现大卖,但瑞幸却遭遇了断供危机。当时椰浆主产区东南亚疫情加重,国内椰浆供应紧缺。
瑞幸只得深入产业链,找寻供应商,最终搭建起了新供应链体系,目前瑞幸已是国内椰浆类产品最大的商业买家。
负责产品与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周伟明指出,爆款产品有许多成功因素,但最重要是:瑞幸基于大数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产品研发机制。
这套研发机制包含产品分析、菜单管理、产品研发、测试、优化5大流程部门。
从微观视角看,产品分析部门负责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成为爆款的底层逻辑。菜单管理团队负责维护基本盘&找不足。研发部门通过内部赛马机制,比拼出最优产品。然后产品交到第三方调研测试。最后是优化部门,确保新产品符合门店实操要求。
这套看似复杂的研发机制,实则环环相扣,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的研发体系。但它推动瑞幸产品长青的商业逻辑到底在哪里?
第一,用组织管理创新提升效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言,组织的功能就是让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正确且不平凡的事情来;企业最不可缺的是效能,效能就是“做正确的事”。
2021年夏瑞幸门店平均SKU从60个产品增加到90个,新品上市速率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门店的员工数量却丝毫没有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组织创新驱动的效能提升。
第二,提升制造爆款的能力。一款好产品并不意味企业一定取得了成功,毕竟这也可能是妙手偶得。但当企业真正拥有了快速制造好产品的能力,这便截然不同了。
在上述5大流程部门,既相互协同又相互独立。协同的作用是可以层层拔高,筛出好产品;独立的意义是可以一票否决,最大化的杜绝低劣产品的出现。
这并非夸口,瑞幸曾有几款口感较好,卖相不错的产品,都因占用过多存储空间,在最后一步被优化掉了。
换言之,能活着通过5大部门生死大考的产品,便已经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这也是瑞幸爆款出现率高的重要因素。
第三,相信数据的力量。瑞幸的产品研发机制,最终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之上。
比如,App(小程序)下单方式,便让瑞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偏好数据,反过来它又对产品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没有底层数据,便无法建立这种产品机制。这也是瑞幸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内因所在。
数据的力量,还体现在瑞幸对口味的数字化创新上。它拒绝了用“香、甜”来表述风味,而是创新性的将各种原料和口味打上数字标签。通过这些数字,瑞幸可以精准的寻找原物料,并得出无数种风味组合。
从0到100,总有一种口味为用户所喜好,也总有一种口感会成为用户的最大公约数。这便是瑞幸的产品长青的数字密码。
03
如果将产品比作军人手中的武器,那店面就是军人的体魄。
截至2季度末,瑞幸总店面数量达到7195家,其中Q2净增615家,环比增长9.3%。
无论绝对量还是增长率,瑞幸都做到国内咖啡连锁品牌的第一名,并拉大了与追赶者的差距。
到底是什么支撑了瑞幸的持续扩张?
负责瑞幸全国门店运营管理高级副总裁曹文宝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既不是资金驱动,也不是地推抢坑,瑞幸靠的是“运营体系和团队”。
深究去看,瑞幸的单店面积仅约35平米,且以自提+外卖为主,这种消费习惯一旦养成,短期内很难更改。
经过疫情洗礼,人们更加注重社交距离和身心健康,“自提+外卖”也正成为时下主流的购买方式。
而成立至今,“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咖啡产品,是瑞幸始终的坚持。
“快取店”的模式下,瑞幸门店就像是咖啡流水线的“前置仓”,辅以标准化制作、全自动机器、柔性供应链+生产线,并用“平价”策略实现“品质平权”。
另一个社会层面的基本现实是,“Z世代”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但现实的尴尬在于:他们找不到一款适合自己口味咖啡饮品。

这是摆在中国餐饮行业的巨大机会,瑞幸抓住了。
第一步,瑞幸用中国人熟悉的味道丰富并改良了咖啡风味。
这种手术刀般“亲切化”的工艺,让更多“少喝”“不喝咖啡”的人爱上现磨咖啡。如今在很多地方,品一杯瑞幸的现磨咖啡,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步,激发了咖啡的消费属性。
在瑞幸之前,星巴克一直主打社交属性,对应建店面积很大,这间接推高星巴克的售价。
瑞幸在弱化咖啡社交属性同时,壮大了它的消费属性。
一方面通过降低平均建店面积,降低建店成本,继而拉低了咖啡单价,打开了下沉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线上营销和产品研发,将咖啡打造成风靡线上的畅饮品牌。
第三步,增加店铺密度,布局也非常合理。
12%在校园店、48%在写字楼,其核心用户从校园到职场的咖啡它全包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提高消费便利性,也可以增加瑞幸的用户覆盖率。
第四步,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偏好。
瑞幸咖啡首席增长官杨飞曾言,瑞幸品牌的调性是“专业、年轻、时尚、健康”,今年3月回归的樱花系列产品的0卡0脂,顺应了年轻用户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代言人和自我营销活动也在年轻人的语境下与他们互动,如谷爱凌、利路修,就是为了引发年轻用户的共情。
在满足了年轻国人对咖啡的所有幻想后,瑞幸建立宽阔的护城河。
短短5面,瑞幸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星巴克在大陆20多年的成就。

此外,随着店面扩张与客群订单激增,由技术驱动的高效运营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在门店管理上,2022年6月底,瑞幸“混合双云项目”上线运行,实现了支撑500万日订单量的目标,同时也具备未来支撑千万日订单的拓展能力。2022年,瑞幸还要完成销售链路数据上链。
瑞幸目的只有一个,建立运营技术壁垒,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来看,瑞幸可能是未来中高端连锁饮品品牌里跑得最快最稳的一个。
04
一家公司的成长能力,不能只看早期的疯狂扩张,还要看理性发展周期内的常态增长。
同样,一家企业的未来高度,也不能只看顺境时的激流勇进,更要看逆境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任何行业进行到中场都会上演“冰与火之歌”。
众多新品牌的失败,揭露着一个事实——当市场格局已经稳固,后来者几乎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商业的一切症结,都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
彼得·德鲁克曾言,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
创新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创新的唯一目的是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很多人觉得应对危机、逆势增长有捷径。它们需要方法,但没有捷径。
因为应对危机和逆势增长最核心的环节,永远是解决那些阻碍了我们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更好价值的事情,永远是回归到商业本质,不断重构企业的核心能力。
这句话同样适用瑞幸。
不论进行了多少次技术创新,瑞幸最终的落脚点,就只是为消费者造一杯好喝的咖啡。这是瑞幸重获消费者、市场和资本信任的底层基座。
当下的瑞幸,已经成功上岸,找到了成长秘诀。
从中我们看到:疫情、包括任何时候,都阻挡不了消费升级的脚步,那些能度过危机、逆势增长的企业,一定是敏捷响应的、懂消费者的。
素材来源:华韬商略(ID:hstl8888)、正和岛(ID:zhenghedao)等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关注后添加小助理进群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世界杯“炸”出全球“最豪横”国家
●13万人失业!硅谷裁员风暴下谁能幸免?
●汪小菲斗不过大S,但麻六记赢麻了
●未来3年:学会存钱,减少内耗,别失业

↑用华为终端,办公更安全高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