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前沿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干货,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硅谷寒潮持续。
2023年开年才一个月,科技公司里已经有10万人丢了饭碗。
据 trueup.io 统计,2023 年1月1日至2月1日,全球已经有326家科技公司提出裁员,总计106950人受到影响,平均每天3342人。
“人心惶惶!”
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的人如此形容当地的气氛。一段时间以来,这一美国的科技行业中心寒流涌动,不断有企业发布裁员的消息。
实际上这场裁员潮从 2022 年夏天就开始了,回看此前报道→硅谷超13万人被裁。
去年11 月,马斯克「清洗」推特和扎克伯格含泪道歉正式拉开大裁员序幕,至今愈演愈烈。
01
开年一个月,裁员十万人
一段时间以来,这一美国的科技行业中心寒流涌动,不断有企业发布裁员的消息。
谷歌宣布裁员约1.2万人
北京时间1月20日,市值超1万亿美元谷歌公司宣布裁员大约1.2万人,约占全球员工总量的6%。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向员工发送邮件,公布了裁员的细节以及补偿措施等内容。
桑达尔·皮查伊在信中表示,他对导致裁员的决定负“全部责任”,他说:我有些坏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已决定裁员大约1.2万人。
据彭博社2月3日消息,谷歌加州总部和纽约的部分员工本周举行了抗议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分包工人的劳动条件,并声援数千名最近被解雇的同事。
微软:将在3月底前裁员1万名员工
微软近日宣布,将在3月底前裁员1万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5%。
有媒体分析称,微软裁员可能波及不少工程师岗位,或延缓其最新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开发。
亚马逊:裁员将影响超过 18000 名员工
1月初,亚马逊也宣布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亚马逊 CEOAndy Jassy表示裁员将影响超过 18000 名员工,主要是在其人力资源、商店部门、体验和技术 (PXT) 团队。
对此,Andy Jassy 表示“亚马逊过去经历过不确定和困难的经济,我们将继续这样做。这些变化将帮助我们以更强大的成本结构寻求长期机会。
美国亚马逊当地时间2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净销售额增速创新低,净亏损高达27亿美元。
苹果零售渠道开始裁员
北京时间1月22日下午消息,据报道,多位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已开始在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以外的零售渠道,解雇一些非季节性员工。
这些消息称,一些在百思买(Best Buy)等商店工作的苹果零售渠道员工,已经收到了关于此次裁员的通知,并告知这些员工所拥有的相关权利。
PayPal:计划在未来几周裁员约2000人
当人们还没从震惊中走出,电子支付巨头PayPal又在1月底发布公告,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2000名全职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7%。裁员将在未来几周进行,一些组织受到的影响会比其他组织更大。
脸书母公司Meta:裁员约1.1万人
2022年11月9日,美国社交网络脸书的母公司Meta宣布,将裁员1.1万人。Meta创始人 扎克伯格:我对这一决定负全部责任。
一位见识过2022年11月硅谷大裁员的Meta员工称,“心理上的震感尤其强烈,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衰退和裁员。”
2022年以来美国科技行业裁员已超10万人
据美国媒体报道,以Meta公司上万人的大规模裁员为代表,2022年以来,科技行业裁员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之多。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再就业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美国企业报告的裁员人数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其中,科技行业占比高达41%。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企业裁员102943人,是2022年12月的2倍多,比2022年1月增长了440%。裁员情况在科技行业尤为严重,2022年11月以来,美国多家科技公司已宣布裁员110793人。
到现在,寒冬愈演愈烈,春天似乎还很远。
02
芯片、自动驾驶成重灾区
在这一轮裁员中,芯片、自动驾驶和SaaS是裁员的重灾区。
2022年以来,几家芯片巨头在裁员潮中几乎无一幸免。泛林集团裁员1300人,美光裁员约5000人,格芯裁员800人,新思裁员100多人,英特尔裁员数百人……
除了疫情和大环境的影响,芯片企业的困境更多在于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价格暴跌。2020年疫情爆发时,「缺芯」困局席卷全球,各行各业「无芯可用」,一路「囤芯」。加上市场对消费电子的需求持续疲软,芯片价格暴跌,各家芯片公司的业绩直线下滑。
近期科技企业离职人员统计|图源:trueup.io/layoffs
1 月 26 日,英特尔刚刚发布的四季度财报被称为「灾难」。财报中,英特尔明确提到,预计今年将削减 30 亿美元成本,裁员、砍业务将会继续进行。已经公布的裁员有从 3 月 15 日起在美国圣克拉拉市裁员 177 人、在旧金山湾区裁员 378 人。去年 10 月到 12 月,英特尔已经进行部分裁员,包括中国区,媒体称裁员涉及 2.4 万人,占总人数的 20%,英特尔还给数千名员工提供了 3 个月自愿无薪假期。
1 月 26 日,美国三大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泛林集团宣布,计划裁减约 7%的员工。12 月 22 日,美国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将在 2023 年裁员约 10% 并停发奖金。同时,美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格芯也宣布,2022 年 12 月底前在全球裁员近 800 人,约占格芯全球 1.4 万名员工的 5.7%。此外,2022 年 3 月,英国芯片公司 ARM 计划在全球裁员 12% 至 15%,在 10 月 6 日,有消息称 ARM 已经将其英国员工人数减少了 20%。
属于「未来」的行业——自动驾驶和元宇宙也被寒风刮过,烧掉大量资金却久久见不到回报的创新型业务,在寒冬来临时会首当其冲被调整。
2022 年,海外多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都情况不妙。Robotaxi 全球第一股 Aurora 巅峰市值高达 130 亿美元,当前股价缩水了超过 90%,传出消息将卖身苹果;无人车配送公司 Nuro 年前裁员 300 人,占比 20%;2022 年 10 月,背靠福特和大众的 Argo AI 直接宣告破产。
Waymo 也没有挺住。1 月 25 日,据谷歌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本轮裁员大约涉及 80 人,占该团队员工总数的 4% 左右。前员工在 LinkedIn 和 Blind 上发的帖子显示,Waymo 裁员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感知和运动控制工程师、车队和车辆技术人员,甚至还包括招聘人员(HR)。Waymo 回应,承认裁员,但强调「比例有限」。
国内的自动驾驶创业明星们同样近况不佳。小马智行在去年 11 月传出 50% 裁员的消息后否认;12 月图森未来表示裁员 25%;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部门 Crusie,去年裁员 8%……
元宇宙裁员的讨论集中在 Meta 和微软两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
扎克伯格已经走上了一条「元宇宙不归路」。在裁员时发布的公开信上,扎克伯格表示,「我们已将更多资源转移到少数高优先级增长领域——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我们的广告和商业平台,以及我们对元宇宙的长期愿景。」
不过投资人们并不买账。美国投资公司 Altimeter Capital 持有 Meta 公司数亿美元的股票,10 月,其 CEO 布拉德·格斯特纳在一封公开信中,呼吁该公司削减 20% 的员工成本,并将「元宇宙」项目的支出限制在每年 50 亿美元。
和扎克伯格的「ALL IN」元宇宙不一样,微软的目光已经转向火热的 AI 领域,似乎在「抛弃」元宇宙。裁员时,微软的 AR/VR 团队首先受到重创。微软宣布,将于 3 月 10 日关闭其 2017 年收购的 VR 社交平台 AltspaceVR,有报道称,微软还将摆脱其整个混合现实工具包(MRTK)团队。微软 HoloLens MR 头显的军方大单被叫停,未来堪忧。
此外,苹果 MR 设备即将在今年上线的消息传来得越来越频繁,「元宇宙果链」或将成为今年元宇宙行业的新变量。
03
扎堆裁员并非偶然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高科技企业扎堆裁员并非偶然,其原因既包括外部大环境的多重不利因素,也离不开企业对发展前景的严重误判。
外部环境恶化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高科技企业出现裁员潮内外因兼具。经济形势不佳、能源价格上涨、美元急剧升值、政府政策“反噬”等都是导致企业大规模裁员的外部原因。
人们对经济衰退的预期降低了消费需求,广告投放随之减少,这使很多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科技公司遭受沉重打击。能源成本上涨、美元汇率波动等也让不少企业感到寒意。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近日表示,能源成本高企,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经济震动等原因,英特尔公司下调了全年销售前景。“在要步入下一年之际,我们仍要遭受经济逆风。”
“字母表”公司首席财务官露丝·波拉特坦言,美元升值的影响10月至12月将进一步扩大。微软公司也表示,美元升值所致收益减少将在10月至12月持续下去。
此外,美国政府以行政手段无端制裁商业企业,试图阻隔高科技企业间正常的国际商业合作,也给美国企业带来深远而持续的负面影响。
内部决策失误
造成美国企业裁员的内部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一些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高估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和股价增长,招聘员工数量超过了实际需要。
“元”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坦白”很有代表性。
“新冠疫情之初,世界迅速转向线上,电子商务激增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种永久性的加速,即便疫情结束后也将继续。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像我预期那样发展。电子商务恢复了以前的趋势,而且宏观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广告业务下降导致收入远低预期,”他说,“我错了,我对此负责。”
其实一直以来,科技企业的裁员动作都不只是无奈之举,更是主动割掉腐肉,去除淤血。增长不足时,科技公司会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张大量业务,但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这些业务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会积累很多鸡肋部门和冗余的人员。下行环境下,这些人就会被裹进裁员潮中。
国内大厂的裁员逻辑也如此,多家大厂借外部压力给内部做改革,借着「降本增效」一口气清理清理业务线。腾讯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22 年 12 月 15 日,腾讯在线上召开了一场内部员工大会,马化腾在会上提到,「看到别人增重,我们就跟着增,结果发现增的是脂肪,打不过对手」「如果不能自负盈亏,留给腾讯新闻的时间不多了」。
这些话道出了部分科技巨头大刀阔斧裁员的本质:借着外部的经济危机,清理内部快速增长时期留下的积弊。
科技巨头不浪费每一次危机,紧缩过冬,是为了春天的复苏。
素材参阅:极客公园(ID:geekpark);中国新闻社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环球网、海外网、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
-END-
商业观察/职场干货
经营管理/思维提升
添加鸟哥助手
▽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狂飙》大结局: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
●“精神离职”火了,是你吗?
●45年来最激烈“抢人大战”,开始了……
●看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他有没有“闭环思维”
好喝不贵的酱香白酒,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