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自从新能源车崛起后,比亚迪车可谓“一骑绝尘”。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更是一举夺得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一下子火到了国外,销量剧增,一车难求。
在今年车市内卷加剧、降价成风的背景下,狂飙了两年的比亚迪,也有了销售压力,开始放缓生产节奏,“刹车”清库存。
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车真的不好卖了吗?
车企刹车,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01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比亚迪“停工”的传言不断。
有消息称比亚迪长沙工厂现“批量辞职”现象,有员工收到“4月离职名额已满”的答复。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陆续爆出,比亚迪长沙工厂和广东汕尾工厂部分流水线已经停工,并且陆续有工厂员工晒出因调休变多导致工资减少的工资单。
5月8日下午,“比亚迪本月离职名额已满”登上微博热搜。
就此,比亚迪方面回应称,“经核实,‘离职名额已满’‘排队辞职’等说法与事实不符。目前,长沙园区人员招聘工作正常进行。
与此同时,公司订销良好,市占率稳中有升,今年1-4月销量位居行业第一。”
据比亚迪产销快报显示,4月份新能源车销量约21万辆,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约76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末的“新能源需求高峰期”相比,今年比亚迪汽车的市场增速正在逐步放缓,工人工作量减少,产能利用率下降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走势,如今比亚迪新能源车月销量减少近一成左右。
比亚迪是近年来最热销的国产新能源车品牌,2022年全年销量超过一汽大众,是自主品牌第一次问鼎国内车市年度销冠。
但在今年车市内卷加剧、降价成风的背景下,比亚迪的销售压力也明显加大。
“过去两年比亚迪扩张太快,导致库存积压,今年不得不放缓生产节奏,给经销商时间消库存。”业内人士分析道。
工作量减少、工资下滑,是本次比亚迪工厂离职潮的主要因素,在比亚迪雨花工厂外,工厂招聘公告显示“月综合收入5000-8000元”,但一些工人的月实际到手工资不足5000元。
在这种薪资结构下,想要获得较高薪资,只能依靠加班。
但恰逢库存处于高位、一季度销量环比下滑,近阶段工作量减少,员工“无班可加”,所以选择离职。
02
尽管官方给出了回应,业内关于排队离职的讨论却并未结束:一路上涨的“迪王”难道也要减产?比亚迪的库存压力有多大?
据乘联会上险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零售量为186.85万辆,上险量为158.5万辆,出口量为5.6万辆,据计算库存约22.75万辆。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为54.8万辆,上险量为44.1万辆,出口量为4.3万辆,据计算库存约6.4万辆。
从数据回归现实,近期,在短视频平台上,多地用户拍摄到当地大量比亚迪汽车库存积压的情况。
一用户在视频中称,在当地一栋烂尾楼里,停着大量比亚迪现车,不少车因停放时间过久,已经积了灰,数量最多的是秦PLUS、宋PLUS和海豚。
4月初,在温州一处“汽车坟场”内看到,里面停放了100多辆比亚迪新车,以宋、海豚、驱逐舰等车型为主,有的出厂时间为2023年1月。
同时停放在这里的还有长安深蓝、欧拉等新能源车,尤其是深蓝车型,有的出厂日期为2022年8月,已滞销8个月时间。
不过当4月25日再次来到该地时看到,入口被围上铁丝网,各品牌新车已被挪走,几辆比亚迪还停在原地。
一位在多家车企担任过销售的汽车资深从业人士称,比亚迪去年产能上升很猛,车造得多了,今年销售确实有压力。但他表示:“热门车还是要等几天才能有货。”
浙江一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表示,目前门店有的车型库存充足,去年下半年订车还要等3~4个月才能提车的宋、海豹等车型,目前都有现车,但有的车没什么货。“每家店进过来的车,需要自己消化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说。
不过面对后市,他认为会受到降价的影响:“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市场会比较低迷,主要是受价格战影响,很多消费者缺少购买信心,选择持币观望。”
当然了,话说回来,目前的库存量对比亚迪来说并不严重,或许一个月就能消化完毕。行业产能过剩一直都是正常现象,只不过以前都是出现在燃油车上,现在出现在新能源车上。
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曾经的销冠也有存货困扰,引发了人们的疑虑:新能源车不好卖了?制造业是否处于寒冬?
03
众所周知,今年是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年,这意味着车企和普通老板姓都“薅”不到政府的羊毛了。
这一定程度上为狂热已久的新能源车市场降了降温,以后的市场竞争各家车企就要真刀真枪各凭本事了。
再加上,今年以来,特斯拉数次降价,带动新能源车企开始“卷”价格,但“降价潮”并非刺激汽车消费持续反弹的良药。
一方面,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不少人选择持币待购;
另一方面,虽然价格战火热,但雷声大雨点小,不少车型的实际优惠并没有比之前高多少。
在行业降价成风、内卷加剧的大环境下,各家新能源车企的降本增效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此今年,比亚迪的业绩承压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比亚迪去年产能的猛增还是今年市场热度的减弱,对比亚迪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乘联会预测,4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50万辆,环比增长-8.4%,渗透率31.8%。如果仅看自主品牌,今年3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达54.7%。
根据市场渗透率理论,当渗透率达到40%~50%时,行业进入到整合期,增速下降,经营不力的厂家或将面临出清压力,行业内卷压力增大。
眼下,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不断抬升,行业也已从野蛮生长期慢慢过渡到了整合期,需求下降是必然的。
传导到就业层面,面临的则会是员工薪资不稳定、岗位不固定、降薪裁员等。
这不仅是比亚迪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众多国产新能源车企都将面对的问题。
可见,在确定性依然严峻的2023年,稳岗就业问题依然值得全社会重视。
-END-
往期推荐
7天涨粉400万!“挖呀挖”爆火后续
43岁清华男神:赚钱是最简单的事情......
TikTok 周受资:高级人才的 5 个基本素质
一秒看透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