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举报比亚迪的结局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北有新长城,南有比亚迪。”2022年的新车发布会上,长城的CGO李瑞峰还在以“北乔峰,南慕容”形容自家与友商的关系,仿佛英雄间惺惺相惜。
可转眼一年没到,北乔峰就把南慕容给偷袭了。
2023年的汽车圈究竟有多卷?看看长城亲自下场“手撕”比亚迪就知道了。

01
比亚迪新车上市前几个小时,被长城汽车打了个措手不及。
5月25日上午,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长城汽车称,其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声明发出不到两个小时,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布回应声明。大致可总结为四点:
一是亮明态度,表示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是回应质疑,反驳长城汽车检测程序不规范,认为检测报告无效;
三是强调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最后比亚迪还呼吁理性竞争,“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一方是退位的销冠,一方是当红的新王。
长城对比亚迪的举报信,如同一封广布天下的英雄帖,让本就血雨纷争的车市江湖再起波澜。
在舆论场中,网友们分成两派。
一方认为“如果真有问题,及时举报,对消费者是好事”;
另一方则称“比亚迪的车子放心买,长城帮忙检测过了,只有这一个小问题”。
有人发现,长城提交举报材料的日期是4月11日,却特意选择在5月25日,比亚迪举办新车发布会的节点公开举报,此举被网友讥讽“不地道”、“是车企公关的反面教材”。
一位长城忠实用户评价长城“挺损的,但有意思”,而在比亚迪的用户群中,更普遍的声音是,“有了这波热度,比亚迪可能还赚了”。
对此,一位网友调侃式总结:“像不像小时候班里差生举报第一名没带红领巾?”
这调侃也算是贴切。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比亚迪累计销量76.24万辆,同比大增94.30%;而长城汽车累计销量31.31万辆,同比下降7.1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为4.27万辆。
于是,在不少人眼里,将长城举报比亚迪的动机解读为“眼红”。
那么,长城所举报的,是否确有其事?
资深汽车工程师江伟对每人Auto解释道:“这次举报的关键点在于秦PLUS DM-i、宋PLUS DM-i使用的是常压油箱,这种油箱通常用于纯燃油车,而油电混动车型通常应采用高压油箱。”
燃油车的汽油蒸发物会吸附在碳罐上,由发动机产生的进气负压脱附至发动机燃烧处理,从而避免向空气中排放。而油电混动车型如果长时间使用纯电模式,不启动发动机就不能产生进气负压,碳罐中的汽油蒸发物无法脱附至发动机,时间长了,多余的汽油蒸发物将排放至空气中,造成污染。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配备更大的碳罐,或者使用高压油箱,配置FTIV(燃料箱隔离阀),高压油箱会将汽油蒸发物封锁,等到气压过高,自动打开FTIV阀,再将一部分汽油蒸发物释放至碳罐。“但前者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后者还要升级配套零部件,成本也更高,而比亚迪一直是以高性价比为卖点,占领市场。”江伟分析。
他同时强调,燃油蒸发物的检测要由指定机构进行,比亚迪的整车蒸发污染物是否达标,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最终确定。
从官方回应来看,比亚迪并未就关键问题“常压油箱”进行回复,而是对送检环节提出异议,被不少人质疑“避重就轻”。
汽车工程师吴宇也对比亚迪产生了怀疑,他曾经听一位比亚迪的同行提到,“极致成本,必然在有些地方做了妥协”。
02
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曝出来?
话说长城汽车是在4月11日,也就是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举报材料。然后没有了结论……
今天突然选择发难,大概率:
一个是长城汽车举报完了之后,却迟迟没有等来回应。无奈之下,只能借助舆论力量,把事情搞大,倒逼有关部门。
第二,这天下午,刚好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的发布会,也有可能就是为了给比亚迪的发布会“再添一把火”。
这不,比亚迪宋的发布会,就直接关闭了评论。

至于长城汽车这么做的动机,一个可能确实是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和我们的身心健康。

另一个也有可能是因为,今年的汽车,确实是有点难卖。
要知道,在比亚迪还没有崛起的那些年里,长城曾经跟比亚迪同在一条起跑线。
这两家车企有许多共同点:创始人都是60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只比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大两岁;
同在90年代进入汽车行业,1990年,26岁的魏建军承包长城工业,正式开始造车生涯,1998年,王传福创办了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为日后造新能源车打下了基础。
创立之初,这两家车企就像当时大多数国产车企一样,走“复刻”外资品牌汽车的路线。
在经济腾飞的90年代,皮卡需求旺盛,1995年,长城生产的迪尔双排轻型皮卡,品质稳定、价格适中,很快打败了垄断该市场的丰田“海拉Hilux”,成为皮卡领域的销量王者。
新千年,比亚迪则发布了比亚迪F3——对标的是一汽丰田紧凑型轿车花冠,售价却不到花冠的一半。
凭借高性价比,比亚迪F3畅销了近15年之久,尤其在2009年左右,单月销量可以突破3万辆。
那些年,比亚迪和长城像是齐头并肩的同门兄弟,共同走过最好、竞争也最激烈的时代。
但进入新的十年,这对耀眼的“双子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由于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高度依赖SUV细分市场,2017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腰斩,迎来转折点。
比亚迪则快速崛起于新能源时代,并成为领军企业。
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一举反超长城汽车。今年比亚迪的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360万辆,与长城汽车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目前混动车型是各车企抢夺的新赛道。面对比亚迪DM技术,长城汽车拿出了柠檬DHT混动。
但比亚迪各个“冠军版”来势汹汹,秦PLUS DM-i、宋PLUS DM-i都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长城汽车即便不要利润也不易“卷”动。
所以市场不好,车企之间竞争加剧,火药味就起来了!
03
同行竞争,最终结局会是怎样的?
虽然,两家车企公开互撕的行为,有可能是鹬蚌相争,我们得利(还可以吃瓜)。
但看回事件发酵后两家公司的股价表现,却有点两败俱伤的意思。
25日盘中,长城汽车一度跌超7%,比亚迪跌超2%。截至收盘,长城汽车股价报24.80元,下跌6.17%。比亚迪股价报255.60元,下跌2.41%。汽车整车板块则下跌0.85%。

比亚迪股价走势

长城汽车股价走势
比例上看,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市值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说不上谁比谁更受伤。
但股民是真的受伤了。有股民留言,“最惨的是同时拥有重仓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的股民,例如我,太惨了。”
商场如战场。
在中国商业史上,同行间举报的“剧情”并不陌生。
不由得让人想起2019年,格力电器发布举报信称,经格力电器实验室实测,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同时格力还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证实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检测不合格。
同样,车企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过,但公开“撕破脸”,实名举报,还是头一回。
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目前哪一方都不是赢家。
至于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只能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最后,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你怎么看?
-END-
往期推荐
太突然!又一老字号要消失了……
上海富太太月薪14万招“丫鬟”,服务内容给我看吐了…
真正的通透: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
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你就不迷茫了!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年轻人爱的酱香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