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正在成为求职市场最尴尬的存在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资讯,深度聚焦办公生活。
当前,大学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对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群体而言,困境的程度稍有不同,本科生的处境最为尴尬。
--如果降低薪资要求,那么可能只够付房租,其它基本剩不下钱。
--如果坚持原有的薪资要求,则很难就业。
--如果回到二三线城市,更完蛋,大概率根没办法找到工作。
--如果考编考公,又太卷了,很难考得上。
如今根本不是本科生愿不愿意脱下孔乙己长衫的问题,而是招聘及就业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
01
快到一年毕业季。一则关于“本科生就业处境最尴尬”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榜。
网友们对此纷纷评论,有网友表示,本科生的处境就业处境最尴尬是因为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一般的单位不想去,太好的单位应聘不上。
还有的网友说,之所以本科生的就业处境最尴尬,是因为硕士生、博士生已经把他们能够所从事的职业都占光了,专科生又在磨刀霍霍。
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在逐步崩塌——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答案显而易见:读书的人多了。从2000年初到2022年,高校毕业生增长了十倍有余。高学历者比比皆是,有限的职位和资源自然变得更加紧俏,于是造成了大面积的学历贬值。
而今年夏天,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全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在流行读书改变命运的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95万。

2000-2023年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制图来源:DT财经(下同)
今年三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16-24岁青年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19.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与去年七月出现的最高失业率(19.9%)几乎持平。
02
这届大学生面对的
就业现状是怎样的?
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现状如何?
他们的偏好、心态、选择又和往届有什么不同?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对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群体来说,困境程度稍微有些不同。
最为尴尬的是本科生的处境:对学历门槛要求高的岗位,硕博生比本科生受欢迎;对实际操作要求高的岗位,大专生又比本科生来得技能对口。本科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不仅低于硕博,还低于大专毕业生。

不同学历应届毕业生获得offer情况
本科生不容易找到工作是人才市场供需错配的体现:白领工作的供给大于需求;而蓝领工作需求旺盛,却供给不足。这就造成了本科生两边都不占优势的现状。
不仅不同学历的毕业生有着不同的处境,女性和男性的就业处境也有很大区别: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到今年四月,男性获得offer的比例整体高于女性,学历越高,两者差值越大。
一方面,目前仍有大量行业和岗位偏向招收男性,仍旧存在对女性婚姻和生育状况的歧视。这不仅影响了offer的获得比例,也造成了长期的性别薪资差异:据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男性平均薪酬比女性平均薪酬多2087元。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改变缓慢,女性在人文学科类专业中的占比很高,理工科专业中占比明显更低。人文学科的就业率与毕业薪酬,相对于其他学科偏低。
根据麦可思《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平均起薪最高的专业前十,无一例外都是工科专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到今年四月,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进展最慢的是人文学科毕业生的offer,只有41.3%获得了offer,排在工学、经管等学科之后,与offer进展最高的工学(56.9%)相差超过十五个百分点。
03
就业心态
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文科目式微基本上是既定事实,因此出现了不少考虑“文转码”的学生。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2023届毕业生中有超过八成非数字专业毕业生,对转向数字专业深造表达了兴趣,但其中大部分(67%)都因为没有基础、阻力太大而无法实践。 
不过焦虑的也不止人文学科毕业生。总体而言,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占66.7%。
其中,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反而越焦虑:79%的硕博毕业生更急于求职。硕博毕业生的焦虑心态也转换到了行为上,有将近一半人都会投50份以上的简历。这个比例在总体毕业生群体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不同学历毕业生求职心态
处在学历较低端的毕业生,觉得就算有机会也轮不到自己,更容易选择“躺平”;而高学历的硕博毕业生,他们会更挣扎、也更焦虑,对他们而言,找到理想工作仍有一丝希望。
同时,即便是硕博毕业生,也在逐渐调整期望。
2023年,比起北上广这样的传统一线城市,更多的硕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于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重庆)。
比起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有更多的人才政策优惠,生活压力相比于传统一线城市来说也没那么大,对维持生计都比较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加看重落到实处的薪酬福利、稳定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他们心目中已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求职因素是“能够学习新事物”、“兴趣至上”。
04
就业方向
有哪些新趋势?
单位就业一直是大批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今年相比往届,单位就业的比例又上涨了7.2个百分点,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18.6%降到了13.3%。
暂无具体就业打算的毕业生比例也上涨了3个百分点(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不包含在内)。
在“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前,“最稳不过体制内”,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求稳考公。
现在考公的独木桥也变得越来越窄:2023年国考总报名人数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达到了近十年之最,资格过审平均竞争比为60.5:1,最大竞争比超5800:1。 
激烈的竞争,加之各地公务员大幅减薪的现状,处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国企变成了更多毕业生的选择:
2023届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期望进入国企,这个比例相比往届稳步增长。对于今年想进国企工作的应届生,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民企的吸引力持续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文化传媒等下行行业,期望进入的毕业生比例都明显减少。

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的行业分布
互联网仍然是薪资与前景最看好的行业,没有受大厂裁员等传闻的过多影响,应届生对IT行业的期望也相对稍有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今年开始的经济复苏,想进入制造业的毕业生也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图源:Pexels
第一轮春招基本结束,但还有近一半应届生没有拿到offer。
焦虑想必难免,互助、倾诉也许能对减轻压力有稍许帮助。另外,退一步了解市场局面,不一味地责怪自己,也同样重要。
素材参阅:DT财经、第一财经、智联招聘、麦可思
-END-
往期推荐
长城举报比亚迪的结局
阿里上演风暴式裁员
不想被公司裁员,就别远离一线
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深度思考
更多延伸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年轻人爱的酱香酒,点击图片↑长按直购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