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最新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故事,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就业形势紧张,竞争激烈在所难免。
985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顶流,一直以来其毕业生都是就业市场炙手可热的一个群体。
过去985的高校毕业生一般早早地就被一二线城市瓜分,最多留点三四线城市打打牙祭,很少会“沦落”到县城就业市场(个人因爱情和父母主动要求到县城工作的另当别论)。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势在变,就业市场也在变。
01
据《202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记录的1076万人,比2021年同期增长167万人。
《202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考公、考研、考编等毕业生越来越多。2022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首破200万,达到212.3万;今年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例为17.57%,同比增长0.73个百分点。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届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总数3669人,其中前往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高达46.1%。
2022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同时叠加创纪录的毕业生人数,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而大量毕业生前往县城就业,“985”毕业生涌入县城,已司空见惯。
过去,很多985毕业生几乎不正眼瞧县城,如今县城反倒成了他们中很多人的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02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
第一,人才趋向饱和,985的稀缺性正在降低。
大学扩招以来,不论是普通院校还是重点院校都在大量招收大学生,985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客观上促使了其基层流向。
第二,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经济形势不是特别理想,就业岗位尤其是外企岗位、高端岗位较之过去有所下降。
当一二三线城市无法容纳现有就业群体时,包括985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只能将就业方向往下延伸,越来越多985毕业生选择到县区工作不可避免。
这也是近两年名校毕业生下沉基层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基层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人才迭代更新需求增大,客观上也需要各地引进一些高学历人才。
随着各地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比如给予人才专项补贴,通过定向选调生等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985毕业生入职县城增多也就见怪不怪了。
除此之外,大量高校毕业生放弃前往大城市工作,其实还有一个很心酸的原因:高房价。
一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能就已25岁以上,博士生更是接近30岁,毕业后结婚生子是很现实的压力。
大城市的高房价,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是无法逾越的高山。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一套市区60平的老破小,价值可能就高达500万以上,不管你是本科、还是博士,还是985,完全靠工资来买这样的房子其实都很困难。
前往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郊区购房,通勤压力又会让幸福感大幅下降。
03
看似名校毕业生来县城抢饭碗,实际上是好饭碗已经都被抢光了。
不管是到县城当公务员、选调生还是有考研打算,在外人看来,他们都很体面,哪怕在县城里也能生活得很好,未来会有不错的发展。
但其实他们也很心酸,这种心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年代,研究生博士也都成为平常人,甚至一个小学都能找出很多博士,铁饭碗都满了,曾经不被看好的工作也会成为香饽饽,这大概就是内卷的终点。
985毕业生的优势减弱,他们毕业后也要面临就业问题,为了能够尽快找到工作,有些人不得不选择县城。
这一现象,从好的方面来说,大量“985”毕业生涌入县城,必将带动县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于县城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另外一方面,很多“985”毕业生涌入县城找工作,首选的是稳定的公务员等体制单位,很多岗位和专业未必对口,对于毕业生的发展也未必有利。
04
疯狂内卷下,县城显然不是985毕业生的唯一归宿,工作又该如何选择呢?三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没钱不行,但有钱也不一定行。
除了薪资,福利、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比一些传统饭碗,互联网企业此前最受毕业生喜欢的就是扁平化,员工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之分。
其它福利方面,如入职顺便解决落户,也是要考虑的一点。
其次,也要选赛道。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既要选地方,还要选赛道。
不管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赛道很重要。
毕竟在头部赛道,无论是视野还是技术、以及积累的人脉,都是行业第一梯队。
最后,看时间,也要看空间。
与通过社招找工作不同,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很关键,需要寻找有足够学习空间的用人单位,否则时间成本相当高。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去小县城不代表一劳永逸,去大城市也不一定就会成功。
如何在岗位做出实际价值和收入,才是热闹背后更应考虑的事情。
今日互动:985毕业生扎堆涌入县城,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见。
-END-
一个聚焦企业/职场的商业圈
关注我们 邀请进群
▼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中国最赚钱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深度)
●全球“抢煤”大战,愈演愈烈
●许家印再立军令状!
●没有不委屈的工作(深度好文)
↑用华为终端,办公更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