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5个数据后,你会想留在县城吗?



击上方蓝字|关注环球办公
最新办公资讯,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观点故事,100000+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国庆假期结束,很多人又一次踏上返程的路,回头看着家的背影。这是第几次了呢?
多少人想“逃”?逃离工作的未知与迷茫,逃离刻板印象,逃离一座城市里,过于拥挤的梦想。
多少人只能无奈前进?将自己塞进好像能承载着一家人希冀的,“大城市”。
多少人无数次在“他乡”与“故乡”之间辗转,构想各种回家的可能?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用数据帮我们权衡“回老家”的利弊?
为了客观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况,我们结合多份报告,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和趋势,供大家参考。
01
县城的经济。
在中国经济中,县域经济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截至2020年,县域GDP总额达到39.2万亿元,约为当年全国GDP的39%。
但县域经济的地区差异,仍然是个值得关注的点。其中,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无疑是近10年成长最快的,GDP增量达到了112.7%。而东北县域经济是唯一一个总产值缩水的地区,十年间GDP缩水了18.2%。
大多数县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大型产业提供高薪岗位,加上大部分县城人口也就是十来万人,市场非常狭窄,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没什么生意可做。

在一二线城市,给宠物洗澡和治病的店铺都可以开成连锁,因为城市养狗养猫的人多达十几万人,而这在县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曾经有一个人调侃:就算是捡破烂也要去一二线城市,在深圳上海,捡一天你都捡不完,努力一点,还能发展成一个垃圾分拣站,形成团队分工,一年挣个100万没问题。
但是在县城,只有三五条街,一个早上就捡完了,天花板太低,捞不到钱。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内地对于“公务员”(其实也就是过去的“铁饭碗”)有着变态一般的热衷,因为体制外机会和空间确实小了很多。
而如果这座县城发现某种矿产资源,或农业大宗产品大量外销得以挣钱回来,又或者旅游业兴旺发达,源源不断有人拿钱来这座县城消费,又或者外出打工的人把资金寄回县城的时候,这座县城的总财富则是增加的,机遇也是无限的。
所以,你看“该不该回到县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面对不同地区的县城时,情况就会大大不同。
02
县城的大公司。
把一座县城的经济拆开来看,支撑一座城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坐落于此地的大公司。所以说,县域之间的实力差异,也一定程度地体现在500强企业数量的差异上。
有报告显示,在2021年,中国500强企业当中共有81家的总部位于县域。从地理分布来看,这81家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山东(21家)、江苏(19家)和河北(13家)。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江阴是拥有中国500强公司最多的县域。这10家大公司当中包括了海澜之家的母公司海澜集团、磷化工巨头澄星实业等多家知名企业。
而从行业来看,这些安家在县域的大公司有个特点——大多为制造业企业。这81家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78%。
03
县城的交通和便利程度。
一座像样的购物中心,既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也能满足居民渴望去进行有品质的消费体验,因此购物中心的数量更是衡量县城便利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过去,很多县城地区的消费者想出门购物逛街,只能选择老式的百货、商超、杂乱的沿街店铺,和层出不穷的山寨产品,这也不怪很多人去了大城市后,总是控制不住地消费。

我们发现在如今的中国,总数超1800的县域,共拥有2991座购物中心,平均每个县域拥有1.6座。拥有购物中心最多的县域,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江阴和常熟,这三座县级市都位于苏南的苏州、无锡两地。
而在交通方面,你可能没想到,目前高铁站数量最多的十大县域,6个位于东北地区。
相较于高铁站,机场则是各个县域中更高一级的出行配套。如今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中,县域拥有机场最多的大多是边疆地区。
比如仅新疆地区内部,就有16个县拥有自己的机场。
疆域广袤,地形复杂,让修建铁路的成本过于高昂。为了方便地区内部沟通以及接待各地游客,飞机就成了新疆内部沟通的桥梁。云南、内蒙古等地县域机场密布,也大多出于这些原因。
04
县城的楼市和压力。
为何“小镇青年”想逃离大城市?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城市的房价高,首付付不起,房贷供不起。
一句话说的挺好——大城市放不下肉体,小县城容不下灵魂。
一线城市是年轻人开阔眼界的好地方,但不是容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归属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在很多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涨到了一般人望尘莫及的程度。
而在县域城市,有数据表明,居民大多拥有自己的住房(60%),仅6%的人有房租压力。
在县域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车、大家电/大家具、食品烟酒等高档耐用的消费品成为首选。
也就是说,没有了房子这座大山,比起大城市里的生活,县城的居民生活压力更小,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活得也不错。
虽然他们的消费力可能不及大城市,但在消费品类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大宗化趋势。
05
县城的人口与劳动力。
其实,我们发现在消费、交通、环境方面县域地区不算差,但县域的焦虑也是让人担心的。
比如,收入偏低仍然是年轻人留在县域的阻碍。同时,县域缺少大城市那样丰富的就业机会,年轻人也许很难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所以愿意留在县域的年轻人不断减少,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如今县域地区的人口流出情况变得更严重了。2000—2010年,全国县级单位中,人口净流出的占比为63.9%。但在2010—202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7.9%。
这么说吧,中国的县城大多人口十来万,混不进体制的,十有八九都去沿海打工了。
能留在县城的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自己的赚钱门道,例如运输,小买卖,手艺人。 
还有一种人是愿意留在县城的,那就是父辈有生意产业给他们接盘继续做,少东家的日子其实挺舒服的。

当然,县域也清楚这些状况,正在做出改变:把产业留在县域,让年轻人能够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获得一份可观的薪水。
比如,在浙江一省就有一系列县域产业集群:义乌,还有湖州织里的童装产业,温州平阳的宠物用品、工艺礼品产业,以及台州天台的汽车用品产业。这种县域产业集群的现象,正在华东地区成为常态。
所以这几年大家总能看到各大城市的“抢人”政策,一线城市在抢,县域城市也在抢。
什么时候县城的人口不再流向到一二线城市呢?
当在甘肃也能拿到上海一样的工资的时候,甘肃的人就不来上海了,否则人口都会继续流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不可逆的天道。

最后,分享一位朋友的真实经历:
上个月离京回老家。现在找了个新工作,朝十晚六,工资低了点,但不加班,平常住在家里,省了房租。周末休息的时候不用担心被喊去加班,可以放心大胆地和朋友出去嗨。他的原话是:毕业快十年了,这一个月才感觉自己在活着。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小城市的慢生活。有的人天生就爱卷,就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紧张感。这也没什么错。
但也不可否认,没有人愿意过着一种没有当下也没有未来的生活。
大城市有多卷,只有待过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小城市的好,也只有在经历过大城市的生活之后再去体验,才能有更加透彻的感受。
所以但凡心有不甘,就留在大城市吧,这里的经历将给你无限惊喜。
如果实在不能承受快节奏城市的苦,也没必要坚持,走就好了。
这个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离开并不是失败,总会有一处地方,适合你。
最不济,也像周董稻香里的那句歌词——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素材参阅:公众号丨吴晓波频道、楼市团长;新浪微博丨仓酱_;图片丨环球办公自有素材库
-END-
一个聚焦企业/职场的商业圈
关注我们 邀请进群


鸟哥好文,延伸阅读
●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让他对“低级快乐”成瘾
●万人大厂说倒就倒,大批员工面临失业,警醒所有人!
●北溪泄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如果你觉得累了,就去凌晨的街头走走

↑用华为终端,办公更安全高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