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一定会财富自由?



2023年4月15日  |  树成林的第142期
树林这周体检去了。
所以老王代班,聊聊钱,聊聊财富观,聊聊财富自由。
你问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认知的年轻人,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绝大部分都会提到”财富自由“,至少,财富自由也是众多目标里比较显眼的一个。
但很可惜,虽然大部分人会给出答案,但给出这个答案中的大部分人是不配达成这个目标的。
从认知到思维,从行动力到持续性,从决策到执行方方面面都不配。
甚至让人无比唏嘘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定下这个目标之后,别看口口声声经济独立、财富自由,可从他们说出这句话开始,他们事实上就再也没觉得这件事儿跟他有任何关系了。
说白了,他压根就没真正认为这个目标和他有关,也从来没真正去追求过这个所谓的”目标“。
之前怎么生活现在还怎么生活,之前怎么决策现在还怎么决策 —— 他定下一个目标仅仅就意味着定下来一个目标,仅此而已。
说难听一点,这类人财富自由不了是正常的,倘若他们真的完成了目标,反倒显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不是吗?
但我,不一样。
我也有财富自由的目标,并且,23岁的我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成目标,但我知道我一定能完成。
是的,百分之百,一定能完成。
至于为什么,应该怎么做,以及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借这篇不长的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下过去2年,从我定下财务自由的目标之后到现在,我真实的心路和历程。
看完你会理解且认定为什么我一定能完成”财富自由“的目标,而这必然对你极有启发。
01
定义
要实现财富自由,得先把这个目标具体化,到底要有多少钱,或者说积累多少资产才算财富自由呢?
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但你至少得有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明确判断标准。
对于我而言,我完全不认可福润财富榜在2021年发布的如下标准:

太多了,不至于。
我的判断依据来自于起源于欧美21世纪初,现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流行的F.I.R.E (Financial independece,Retire early - 经济独立,提前退休)的理念 —— 要想达到基本的财富自由状态并实现提前退休,你要做的事情是提前攒下25年的生活费,然后你就自由了。
为什么呢?
这背后潜藏的逻辑在于:
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理财基础的普通人,通过稳健保守的理财策略(比如存银行定期,或者买低风险债券)大概也能做到平均每年4%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废话,就算把钱定期存在银行,一年也能拿个3%的利率,毕竟余额宝都有2%,你懂吧)
那么在4%利率的指导下,当你有了25年的生活费每年能拿到多少钱呢?
25年生活费 x 4% = 1年生活费;
每年理财的利息正好等于维持一年基础开销的支出,这就意味着你每年花掉的前并不影响为你产生生活费的本金,只要维持这种状态,你的生活支出将长期持续被本金产生的利息覆盖。
换句话说,你花的钱是靠你的钱生出来的,而不用你自己再去为了生计赚钱。
那在这种状态下,你就摆脱了必须为了生活而不断工作的窘境,这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富自由”。
而这恰好也对应了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对财富自由的定义:你不再需要为了必要的生活开支,而被动地出售自己的时间。
或者换句话说,所谓财富自由就是:你拥有的资产每年为你产生的被动收入(税后收入)足以覆盖你的生活开支。
不可否认,这是相当漂亮的理念也是相当明确的标准。
于是2年前我算了一笔账,即对我而言一个相对理想且高质量的生活模式一年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 假设我还没结婚(只谈恋爱)或者结了婚暂时还没要孩子(没有因为有了孩子而必须的生活支出),在给我和我的对象两个人提供相对高质量的衣食住行的条件下,在考虑了一线城市(现居杭州)的房租、食物、购物花销等等费用之后,我算出来一年的合理花销应该在30-40万左右,这里就取40万算。
那么按照积攒25年生活费的标准推算,我要达成不带小孩的基础财富自由的要求 = 25 * 40万 = 1000万。
嗯,就这么个目标。
做到了就获得基础自由,做不到就被困在为生计奔波的循环当中。
02
行动 Part1
目标有了,1000万嘛。
看起来很多,很多人就因为多就觉得这事儿跟他没关系了。
不去思考,也不去执行,这就是你完不成定下目标的原因。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1000万嘛,不就是个目标而已吗?
目标定下来不就为了完成的吗?
数量太大就让他大,想想办法总能搞定的。
毕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和你就不一样。
三年前一穷二白的我,在定下这个目标之后开始非常认真的思考。
怎样才能完成1000万资产积累的目标呢?
仔细分析前面的逻辑有两个最关键的点:
01
你得攒下足够多的钱,才能享受被动收入带来的自由;
02
光攒钱不行,你还得理财,学会理财不仅能确保你拥有25年的生活费时的确能切实获得4%的收益率,甚至如果你整个过程中能够通过学习和时间获得比4%更高的收益率,那么获得收益的过程本身又会加快你攒够25年生活费的进度。
继续分析。
针对第1点要攒够足够多的钱,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即多赚钱,少花钱。
道理非常简单,而且百分之百正确,所有人一说就懂,于是我在三年前就意识到,在开源节流攒钱这件事情上比的不是思路,而是执行力。
要想真正思想一般人不觉得自己能完成的财富自由的目标,我的开源节流必须足够极致才行。
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先说节流。
在大学的前两年,为了潮流、帅气、社交、恋爱、提高生活品质等等追求,每个月稳定花2000-3000元买衣服鞋子,一个月外出聚餐的次数极少低于8次,平均聚餐花费1500元,再加上谈恋爱、买电子产品等等开销,我在每个月父母给3000元生活费且能额外赚到3000元,每个月平均6000元收入的情况下,2年时间还欠了花呗3000元,欠了京东2000元。
自从我意识到开源节流是自己达成自由,甚至是达成人生长期自由必须的手段后,我痛定思痛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惯 —— 因为我要做到极致的节流。
于是我开始了极致的消费习惯改革,我开始拿自己做实验,我开始测试自己究竟能剩下多少钱。
我做到过什么呢?
在尚未离开大学创业前,最低一个月生活开销528元;
曾经连续一个月吃食堂,并且连续十五天午餐吃过学生食堂3元一套一荤一素的爱心套餐;
8个月没有买过任何衣服鞋子;
因为有抽烟的习惯,曾一个月将习惯抽的20元左右一包的烟改成了8元一包的烟;
连续2个月拒绝所有需要消费的聚会活动;
用7元一瓶的代餐奶昔替代晚餐一个月;
最极致的一个月,当月储蓄率超过93%;
…...
听着很极端吧,当然,因为是拿自己做实验嘛。
我想测试一下,自己如果要省钱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
而离开大学开始创业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保持了节流的良好习惯 —— 在收入翻了10倍的情况下,完全没有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开销;平均月储蓄率超高90%,甚至在收入最高的一个月由于消费水平保持不变,储蓄率曾经达到过99.4%;依然不爱买衣服和鞋子,衣柜里常年都是均价50的黑体恤和均价100的黑色长裤。

甚至很好玩的事情是,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脚上穿的还是10个月前买的Yeezy,并且还是莆田的,价格275元(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假鞋)… 当然特别好玩的是,似乎所有人都不太愿意相信我这个收入其实蛮高的人会穿假鞋,你看,人还是蛮有趣的。
当然,逢人我也不太会解释,毕竟我有我自己想要测试和坚持的东西,解释起来实在成本太高,同时别人的看法对我而言也毫不重要。
因为我要跟他们比的是,等我的终极计划大功告成之后,最终的结果。
再说开源。
面对1000万这个量级,节流本质上解决不了问题,收入太少无论怎么节流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标注定完不成。
要想提前攒下25年的生活费,重点在扩大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效率。
同样,面对1000万这个看似庞大的目标,我并没有觉得我做不到,而是在反复琢磨怎样才能做到。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研究了至少10本以上个人成长书籍,重点关注其中提升个人价值的板块,梳理出了一套自己的逻辑:
当我还在大学校园里时:
发起过4个盈利项目,总计收入14万;
每天投入4个小时钻研PPT制作,成为校园内小有名气的PPT设计者,从月收入500到稳定5000/月,收入提高10倍;
最为重要的是,在经过一番认真权衡后发现正常工作并不能完成财富目标,于是依然居然选定此后的人生道路应该选择创业。
而走出大学校园开始创业后,在过去的3年里:
我和树林成立了团队,现在也有了小20人的规模,三年来总计服务了超过20万名的同学;
    三年我独立创作写下了超纲500万字,全网获得几十万关注;
独立写作完成了6本书,总计售出十几万册;
录制了8门付费课程,总计交付给了超过3万名同学;
3年来晚上2年前就睡觉的时间不超过1/5;
相比从离开大学开始算,将自己的月收入稳定提高了20倍;

你看,那个巨大的目标,并不是不能做,它只是有点难。
正因为它难,所以你得变得更狠,你要比那个目标以及所有的困难都凶才行。
此次此刻你暂时先不用问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是否已经达成了目标,因为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另外两个字 —— 长期。
03
行动Part2
回到前面两个关键点,除开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第二点 —— 得会理财。
学会理财既是为了确保拥有25年的生活费时能切实获得4%的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获得更高收益率的过程本身还会加快我攒够25年生活费的进度。
巴菲特之所以为能被称为股神,同时身家高达几百亿美金,是因为他做到了六十年平均年化符合回报率21%。
不是年化复合回报率21%很难,而是把21%的年化复合回报率做到连续60年极难,难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他做到了的地步。
但考虑到我的目标不是60年,而是更短的时间 —— 比如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10年内财富自由,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在10年的时间里做到相对较高的年化复合回报率。
我也不奢求和巴菲特老爷子比肩,所以在年限减少50年的情况下,我再把收益率目标定为15%,即我希望能做到连续10年平均年化符合回报率15%。
这就变成了一个相对可行的目标,一个靠学习和不断改良有可能做到的投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在定下1000万的目标后,陆陆续续看了30本跟理财投资有关的书籍,从基础理念到实操落地,再一次梳理出了我个人认为可行且可靠的逻辑。
于是我在两年半以前郑重其事地列下来了一个专属于我自己的“10年循序渐进财富自由计划”。
计划遵循几个最核心的认知和考虑:
1
要想能用钱生钱,消费必须要少,而应该用尽可能多的钱投资;
2
所谓投资就是用钱去买比钱更值钱的东西,也就是资产;
3
所谓资产就是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东西;
4
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短期的走向,因此必须着眼长期进行长期投资;
5
考虑到优秀的资产是比钱更值钱的东西,所以用钱换优秀资产永远都更划算,因此长远来看,低买高卖都是不必要的,优秀的资产可以只买不卖;
6
我的时间和精力很宝贵,决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盯盘看盘,即不能靠交易为生,而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场外赚钱能力的培养和场外赚钱上;
7
任何市场的可观收益都体现在情绪积极的牛市,而所有跟金融相关的市场的普遍规律都是熊市(低迷的市场)长而牛市短(高涨的市场);
8
投资成功的核心是在资产被低估的时候买入并一直持有到资产的价值被高估;
9
在自己无法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和行情时,我应该将细节的判断交给比我更专业的人;
10
10.结合第6、7、8、9条,我应该在挑选好长期可上涨的标的后,采用最能保护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定投策略(即定期定额买入投资优质的标的),以期在漫长的熊市中购入足够多的优质资产份额,并长期持有到情绪高涨的牛市,以获得可观的收益率;
基于上面的原则,我制定出了如下的财富进阶计划:

简述一下就是,在从2021.2.1 开始,每周采取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3000元,且投资金额每一个月(4周)提高1%,持续12年。同时每次定投金额按 1:1:1 的比例平均分为三份,一份投资被动指数基金,一份投资主动基金,一份投资区块链资产。
如此,倘若能够实现未来十年15%的平均复合收益率,那么我的资产就将在第12年达到1000万的标准。
之所以选择定投,原因很简单,只有在定投的逻辑中,我才可以在选择好目标投资标的后尽可能不被市场的变化所影响 —— 只要我能判断标的长期来看将会上涨,那么短期的波动我事实上无需在意,因为如果短期价格上涨,那么我已经购入的资产总价值就会上涨,我应该为此开心;而如果短期价格下跌,则我下次定投买入资产时性价比会变高,我也应该为此开心。
再考虑到熊市长牛市短的普遍特性,采用这种策略我将大概率在长期的尺度下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优质资产,那么只要资产本身长期来看是上涨的,这就是一个省心又放心的策略。即使无法吃到全部利润,也能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收益率。
那如何保证选择的标的长期上涨呢?
一方面1/3投资到了衡量国运发展的被动指数基金,其中中美的大盘股指占大部分。在长期的尺度下我没有理由同时看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所以我判断他们在长期看来应该就是稳步上涨的趋势。
为什么1/3给到主动基金呢?
因为职业的基金经理人如果操作得到且眼光独到,的确有可能给基金购买者带来超额收益,虽然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只要收益比例大于管理费成本,这部分基金理论上有可能带来比指数基金更高的收益。
最后1/3为什么布局区块链行业?
区块链当前还在发展初期,属于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重点投资其中相对最稳健的比特币,如果区块链整个领域在未来十年迎来更大发展,其价值的快速上涨将有可能显著拉高整个计划的成功可能性,我对此保持期待。
讲清楚了逻辑,那我做得怎么样呢?
正如你想的一样,之所以我敢在文章标题里写”一定“,就是因为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我事实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个计划。
不管从投资数额总量还是收益率的角度都完成了前两年的目标。

截止2023.4.15,计划已经开始2年2个月,总计投入54w+,收益率超过22%。
当然,现在的我依然还在继续完成完成计划的路上。
03
一锤定音
思路很明确,并且我也执行得很好,但仅仅如此就够了吗?
仅仅如此,我就敢说我一定能财富自由了吗?
远远不够,还有最后一个关键的认知,即:
我为执行计划积累的现金,直接等于我为自己提前买下的自由。
结合上述开源节流增加现金以及定期定额购入优质资产两个逻辑,我在计划执行到半年的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这个乍看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财富自由计划,其实是可以提前完成的。
当你有了开源节流攒下现金,并持续不断按规划定投资产的思维之后。
你对时间和生活的认知将会发生彻底的转变 —— 为了下一周能完成符合规划的足额定投,我需要在下一周到来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资金。
而为了未来一年我都能完成符合规划的足额定投,我最好能提前就准备好满足未来一年定投需要的现金。
反过来说,如果我只花了一天就准备好了下一周定投需要的资金,事实上就意味着我在接下来未来6天的时间里都不再需要为这件事发愁和担忧,因为计划的下一步必定可以完成。
那么在这六天的时间里我就是轻松、平和且自由的(毕竟没有筹措资金的压力)。
而如果我只用了一周就完成了未来一年定投所需资金的筹备,那事实上就意味着我在接下来的365-7=358天的时间里都不再需要为这一年如何完成定投计划而有任何忧虑,进而在358天的时间里都过上平和、安稳且有理有据期待财富自由的生活。
问题是,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难道我会将这358天全部用来玩乐吗?
怎么可能呢?或者说,一个能有5天就筹备好一年定投资金的人,显然是一个有能力、有追求的厉害的人,那一个厉害的人究竟怎么可能将大好的358天白白浪费掉呢?
绝无可能。
他真正会做的,反倒是更加充分、更加自在、更加笃定地在全无压力的情况下去充分利用这宝贵的358天自由时间,用他们为未来的定投计划筹备更多的资金。
比如用100天筹备好未来3年的资金,这样他的无压力自由时间就到了3年零258天,然后干嘛?玩吗?怎么可能?也许是再用200天去筹备再往后5年定投的资金。
这样他的无压力自由时间就到了8年零58天…以此类推,不断往下。
稍微思考一下,你会发下一个无比震撼的事实。
那就是按这个思路发展的人,他事实上在不断地用当下的努力和付出换钱,再用换来的钱其他去购买他在执行整个计划周期过程中的自由时间。
而他每次买来的自由时间,又变成他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和付出去购买更多自由时间的资源。
他只要能做到在前一段无压力的自由时间尚未消耗完的时间段内,开心愉快地赚到下一笔可以换成自由时间的钱,并将这个小循环持续下去。那么在旁人看来或许苦哈哈的追求财富的路程,事实上对他而言且从未在任何时候给他过压力。
他只不过是毫无压力又开心又愉快地走过了他计划中应该走的路而已。
更进一步,按照这个逻辑,实现十年计划难道真的需要十年吗?完全不需要。
只要一个人通过上述循环提前为自己买到的时间总量超过10年,无论他现在究竟走到了第几年,事实上他的十年宏伟计划其实就可以被看做是提前完成了不是吗?
你能想象这有多帅吗?
你定了一个十年计划,而这十年还没过去。
你却已经提前确定,这个计划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成功。
这种魄力即使被称作是对现实和时间的扭曲都不为过。
甚至你不能叫这个过程叫预测未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干脆就是活在了未来。
最后,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纸上谈兵。
我给你讲的不是逻辑推导,也不是理论模型。
而是我自己走过的真实经历。
1.我曾用半年时间,准备好了十年计划头2年的定投资金,并因此提前确定了未来两年无压力的奋斗时间窗口;
2.我利用第1点中两年的时间窗口,又为自己准备好了足以覆盖未来8年的定投资金,并因此提前确定了未来8年无压力的奋斗时间窗口;

现在我就站在第3年的开始,在我面前摆着的,是足足8年毫无压力的奋斗时段。
而针对我那份十年循序渐进财富自由计划,我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那就是用8年时间去积累整个机会最后两年需要的资金储备。
用8年时间去准备2年需要的资金。
这难吗?
或者说,你认为这对我难吗?
又或者说,你认为用8年去准备2年需要的资金这件事,对于曾经用2年准备好了8年资金的我来说,难吗?
我猜,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现在请你带着这个答案再看一眼这篇文章的标题。
请问,我,为什么一定会财富自由?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
上面是老王我对自己财富规划的一个简述。
因为篇幅原因,实在没办法展开。
但核心的逻辑已经呈现给你了,
你大概率会觉得震撼,当然你也应该觉得震撼。
而更重要的,还是我希望你能获得足够的启发。
至于这个路程里的更多细节,
比如关于怎么开源,怎么节流,怎么赚钱,怎么省钱,怎么创业…
以后有机会再闲聊,包括后续我也有开一个大学生FIRE社群的规划…
这些都以后再说。
第一次在公众号分享跟财富有关的东西,
不知道各位喜不喜欢,或者觉得有没有收获。
大家可以留言区告诉我,也别忘了点赞收藏。
反馈好的话,以后我就多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爱你们,啵啵~
 END. 

撰文 | 王振宇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 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