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 树成林的第155期
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计划,开始将核污水排放进太平洋。
这大概是可以被计入人类史册的世界范围的生态灾难。
这很坏,谁来都不好使,坏透了,没得洗。
同时,我也感到很愤怒。
上面就是我针对这件事情了解到的全部信息,以及我个人的全部结论。
结论或许是正确,但我很清楚的是,针对这件事,我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其实极度匮乏,同时我的认知也压根算不得深入。
毕竟,从我看新闻了解到这件事,到点开直播看到那副俯拍着海面但其实我根本看不出来什么异样的画面,再到产生判断,紧接着产生情绪,然后消化掉情绪,最后平静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一共花费了5分钟。
是的,这件大事,我一共在它身上花费了5分钟,就5分钟。
当我打开朋友圈,不出所料,我看到了足足持续了4个小时的刷屏,各种信息纷飞,各种言论登场,各种情绪化的表达变着法的根本看不到头。先暂且不谈过分情绪化地去表达自己的愤怒,是对是错。至少我明确地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看到了年轻人坚定热烈的复杂情感 —— 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然的坚守以及对邻国的痛恨。
我没有做出一致的行动,但当我看到他们的态度,那一刻我依然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
年轻人就得气盛啊,不气盛还叫什么年轻人?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当晚8点,我在半个小时内接连收到了两条来自不同高三同学的微信消息。
一条说他几天前就从新闻上知道了这个事儿,于是过去5天天天都在晚上查找相关信息,只是期盼着能看到日本悬崖勒马的消息。直到今天看了直播,感到无比痛心,最后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句”为什么他们可以那么不负责任?“
另一条说的是,最近一次月考考差了,本来心情就很糟糕。当几天前得知日本要做的事情后,整个人情绪和状态变得更加不稳定。12点看到确定消息之后,忧虑和焦虑进一步放大,以至于让他整个下午胸闷气短地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他想让自己的状态好一点,该怎么办?
我看完,很难受,但实在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对呀,为什么呢?以及,该怎么办呢?
还有另外一个细节,两条消息里都用上了很多个微信里流着两行泪哇哇大哭的表情。
加上下午铺天盖地的朋友圈,我预计今天一天之内我应该看到了不下500个哭脸的黄豆表情。
这突然让我感到脊背发凉,我开始担心下午我理解的愤慨,是不是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演变成了焦虑,甚至是那种自己都无法消化的痛苦。
而这,恰好也是我想聊这个话题的原因。
我想能给大家提个醒,因为稍不小心,我们很可能因为这件事被邻国欺负两次。
第一次是倾倒核污水事实上带来的伤害,第二次是让我们承担原本不该承担的心理上的痛苦。
愤慨和痛苦
面对日本做的这件伤害全人类的坏事,我们该有的情绪是什么呢?
我想愤慨的确会比痛苦更恰当。
但为什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黄豆哭脸远远比黄豆红脸多得多呢?
因为无力感。
当一件非正义的事情出现,正义之士首先想的一定是制止它、叫停它、改变它。
可如果这件事大到彻底超越个人的范畴,上升到社会、国家甚至全体人类的高度。
那么制止、叫停、改变都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边界 —— 无论你怎么想,都很难直接对这件事做点什么。
无论你认为怎样,你事实上都很难直接改变它哪怕一点点。
我非常理解,比起一件坏事发生,眼睁睁看着坏事发生,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无能为力。往往让人更加痛苦。
对于一个希望世界变好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一点点变坏,这段经历本身就是对他的巨大伤害。
但就像宁静悼文里写到的:
希望上帝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希望上帝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希望上帝赐予我智慧,去区分两者的不同。
我相信,对大多数同我一样的普通民众而言,日方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向海洋排出核污水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可以直接影响改变的范畴。
所以前面说的5分钟事实上是我理性选择的5分钟。
因为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勇气“对我的要求之后,我就知道,单纯的愤慨、忧虑和痛苦可能根本做不了什么,而冷静下来,也许还能做点什么。
于是我刻意选择了只用5分钟了解事情的概况,然后记住它。
不仅记在了心里,我还记在了笔记本上,然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一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开了三次会议,解决了一个同事的情绪问题,为公司梳理了两个管理流程,回家为女朋友准备了一周年礼物。
我的确也不知道针对这件让全人类遗憾的事情,我能做点什么。
但我至少再一次充实地过好了自己的一天,在工作上稳定创造了一些价值,给朋友了带去了一点帮助,给爱人制造了他在乎的温暖。
实话说,我并不认为这是自私。
相反,我更觉得这是一种负责。
难道是我不气愤吗?难道是我不爱国吗?难道是我冷漠吗?可能都不是。
更可能的原因是事情发生后,我心中好像一直有个微弱的声音在时刻提醒我:别上头,你得去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大事上的确无能为力,别上头,至少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做点能让自己、让家人、让朋友体会到美好的事情。
这样你所创造的美好,或多或少就对冲掉了一点世界的糟糕,这就是负责。
我自己很喜欢罗永浩说的那句话:每个人生来就注定改变世界,要么让世界变好一点点,要么让世界变差一点点。
无论大小,你但凡创造了美好,都算是一个好人对世界的交代。
内外视角
所以这事给我一个启发 —— 所谓”勇气“”平静“”智慧“对应的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即他究竟是从内向外看,还是从外向内看。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待方式,带来的结果天壤之别。
如果我们按照一个人能够掌控并施加影响的范围进行划分,可以划分出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几个层次。
从内向外看的人,先关注自己,再考虑家庭,然后上升到社会,最后考虑国家。
而从外向内看的人,先着眼国家,再考虑社会,接着关注家庭,最后才是自己。
我不敢妄加判断,哪种方式绝对更好。
但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对于尚且还没有强大到能对足够大的事情施加影响的像我一样的普通民众而言,
主动选择从内向外看,无力感会大大减弱,失控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也会解决一大半。
道理很简单:从外向内看,你会想说话。而从内向外看,你会想做事。
按照国家 - 社会 - 家庭 - 个人 的顺序,从外向内看,因为太大、太远、太宏观,我们很容易就会掉进宏大的叙事当中无法自拔。
我们会积极地参与讨论,鲜明地表态站队,义愤填膺地我们相信的观念摇旗呐喊。
我们可能都知道自己事实上无法做什么,但这并不会阻挡我们说更多的话。
甚至正因为我们无法做什么,所以我们才要说更多的话来表明的自己的立场,来凸显自己对事的参与感,来让自己显得有为这件自己事实上无法影响的事情努力过。
而如果按照个人 - 家庭 - 社会 - 国家 的顺序,从内向外看。
一切立刻就会反过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自己具体的生活,是自己身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是我们立马可以在具体的事情做点什么来让他变得更好。
不用太复杂,就是让你的生活变好一点,给你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为你的家庭多付出一些精力。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关注自己,让自己在能力、资源、条件、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变得比自己更强大一点点,强大到你从只能对自己负责,到能为家庭负责。
从做事无人知,说话无人问,到慢慢能够影响更多人,以至于能够解决社会层面甚至国家层面的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弱小的人以宣泄情绪为目的去说话并不解决问题,做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无非是不同的能力边界,不同人能解决的问题或大或小的差别而已。
可掉进那些过于宏大,大到让你觉得除了激烈的表态之外什么都不能干的叙事当中,会让你短期之内被蒙蔽双眼,并真的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干不了。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的视角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观点是:
你有可能解决的事情,才是问题,否则那就只是信息。
信息,听着就好。
问题,才值得你付出时间精力认真对待。
另外,我也一直觉得:
作为一名中国人,国家的大事,当然也是你的大事,但并不一定是你现在最重要的大事。
作为一个地球人,世界的问题,当然也是你的问题,当并不一定是你现在最关键的问题。
意识到这些,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
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被大事儿吓懵,不要被吓到除了口吐芬芳啥都干不了。
冷静下来,从内向外地去专注一些我们作为平民百姓能做该做的事,并把它做好。
或许你非常努力,当那个远超于你的最大的问题最终也没有解决,但你的努力至少保护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通过让你自己变得更好,帮助你获得了解决更大问题的资格。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我理解的爱国,并非这一次就一定是我去替国家解决问题。
而是在我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能够专注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在未来更能替国家分忧、更能帮助国家解决问题的人。
咱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那不难想到,日本排核这样的事情尚且能让我们这样的民众如此愤慨。
真正代表中国站在国际舞台解决问题的领导人、外交官、驻外大师、智囊团们,必定比我们更紧张、更焦虑、更愤慨同时也更辛苦。
他们就是那群在这件事情上,有能力站出来,事实上也站出来了的,代表中国去解决问题的可敬的人们。
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及付出的努力,我们虽无所得之,但大抵一定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而处在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才有了难得环境里,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发展自己,努力让自己有一天有资格对挡在我们前面的前辈们说一句:
过去你们辛苦了,往后就放心交给我吧。
相比即时的情绪宣泄,我总认为这种把使命放在心中,在承认自己弱小的前提下却不停下发展的步伐。
虽不及愤慨怒骂过瘾,但却更像是”爱国精神“的良好注解。
解决问题
股市里有一句话:操着白fen的心,赚着白菜的钱。
对应到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喜欢操心一些比自己大很多,大到跟自己的生活甚至毫不相关的事。
可操心本身除了徒增自己的焦虑之外,几乎不解决问题。
但大多数人依然会不自觉地这样做,哪怕是以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情绪为代价,也依然会这样做。
因为操心远比解决问题容易,同时又能很轻松地让自己因为看似置身事内而显得道德高尚且正确。
但无论如何请不要忘记,不管感受如何,到最后终究只有解决问题才真正具有价值。
所以我在一年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借这个机会也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就是有资格解决问题的人,那请用尽全力解决问题。
如果你还不是有资格解决问题的人,那请努力去成为有资格的人。
如果两者都做不到,那请尝试给有资格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提供帮助。
如果上述三者都做不到,那请至少做到不给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添麻烦。
针对日本排核这件事,当我用上述标准衡量自己,我发现,在这次国际事件中,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是国家。
我自己既也不是有资格解决问题的人,也很难短时间成为有资格解决问题的人,甚至我连如何为代表中国解决问题的人提供帮助都不清楚。
所以我能做好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量不给正在努力解决这件事情的人制造更多的麻烦:
1
我希望自己照常过好自己的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我知道这是国家最希望在公民身上看到的。
2
我也许会对外表达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但我一定会规避掉一切情绪化的发言,因为我不知道情绪化的传播是否会对国家妥善处理这件事造成我无法预计的麻烦。
3
我也许会减少购买日本的产品,但我不会逞着口舌之快大张旗鼓地鼓动对日本产品的全面封杀和抵制,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在我完全不理解的领域(比如国家的外贸或者外交)造成更多的麻烦。
4
.…..
而最重要的是,在做好力所能力的事情并克制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我会更全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当中。
因为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员,我强大了,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强大了,中国就强大了。
而国家之间的较量,终究是国力的较量。国力强大了,现在困扰我们的问题,在未来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了。
到那时,现在投入经历努力变强大的我们,自然就成了为我们的后辈遮风挡雨的人。
这难道不帅吗?难道不比在朋友圈打几个黄豆哭脸更帅吗?
报复性变强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叫"如何做到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或者更具体一点,他想问的是“如果别人给了你不友善的评价,如何处理才能让自己不受影响?”
我给出的回答是:
首先你自己要别做坏事,别做那些你自己明知道就是坏事的事。这样你的道德根基就是牢固的,于是别人顶多可以选择是否喜欢你,但却不能彻底否定你。做好了这一点,你的拥有了最稳固的基本盘。
在此之上,更为关键的是,你要相信长期思维和持续成长。我自己从大学到现在一路走来,靠着长期思维和持续成长,已经大量地超过了许多人。以至于过去很多和我差不多的人,现在跟我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因此我总是相信,面对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恶评,最好的办法绝不是花时间跟他们利润、辩解和battle,而是抓紧别人因为关注你、评价你而浪费的每分每秒,尽快变强,尽快成长。
想想看吧,人总是倾向去评价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弱的人。当他们面对比自己强,甚至强非常多的人的时候,他们是万万评价不出口的。
所以当别人给你恶评,并给你带来负面情绪时。
事实上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还不够强,所以给了别人评价你的权利。
而每每想到这,我就极度兴奋 —— 他能评价我,是说明我还不够强。
于是我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变强,强到他不再有资格评价我为止。
又由于我过去的经验已经多次向我自己证明,我靠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别人的,所以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专注自身,然后变强,变强,再变强。
最后倘若我真的做到了,要么他们面对更强的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要么他们虽然继续说话,但因为层次的差异,我已经完全听不见他们说的话了。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绝不仅仅是遇到恶评,埋头做事这么简单。
因为我并不是不斤斤计较,我非常计较。
而我希望给恶评我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让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被更多一个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远到再也追不上的那种地步。
我再重复一遍。
我并不是不斤斤计较,我非常计较。
而我希望给恶评我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让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被更多一个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远到再也追不上的那种地步。
回到日本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当我看到开篇提到的那两条消息,除了无奈,我还很痛心。
我痛心的是,两个具体的人为这件远超他们掌控范围的事情,在焦虑和痛苦中额外的白白耗费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正如那天中午的直播超过千万人次的观看一样,我们可以想象如同那两位给我发消息的同学,全中国还有多少年轻人因为操心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呢?
几十万人?几百万人?每个人2小时?3小时?
那么合在一起就是几百万小时,甚至几千万小时。
我在想,或许当更多人的知道真正的爱国,不是比谁的声音大,
而是帮国家解决问题,是哪怕你现在解决不了问题,也要全情投入去成为能帮国家解决问题的人的话。
当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真的能把这几百万、几千万个小时都用在自己身上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原因正是日本你的行为惹恼了我们。
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某些领域超过他们,同时在另一些领域进一步拉开跟他们的差距。直到他们再也赶不上的地步。
别看他们的官员还在新闻里微笑着说傻话。
但或许当他意识到隔海相望的土地上,就在他说话的时间,几百万小时正在被用来甩开他们。
我想,他们其实心里慌得一批,慌得肝儿颤。
正因如此,我很喜欢钱老师说的那句话:
他们该死,但你必须要变得足够强,才能让他们死。
还是那句话,国家之间的较量,终究是国力的较量。
所以能力范围之外的大事,知道就好。
不气,别浪费时间,记着,记在心里。
然后去发展自己,咱们作为中国人的成长和进步最终都会算在中国日渐强盛的国力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其中添砖加瓦。
到最后,大问题或许依然不是你解决的,但你切实参与其中帮助祖国解决了它。
这,不难道不更管用?不更帅吗?
END.
撰文 | 生活黑客王振宇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