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 树成林的第203期
爸爸妈妈弟弟,我这次去三亚,收获非常的大,我在这里面慢慢写下来。
我之前总是觉得,忙碌就可以一直忙碌下去,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要见的人很多,要写的文章很多,
所以我出去的时间,不管是出去玩也好,还是出去学习也好,都可以“等我忙完之后”。
但事实上,忙碌是无限的,更高的层面上,是我选择了无限的忙碌,而不是停下。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面,我发现我的不连续性极大。
要么就是急着拼命着赚钱,然后就一天干十来个小时,以至于23岁24岁的时候腰椎间盘突出,自己的很多甲状腺结节这些焦虑性疾病也出现了。
要么就是觉得,妈的不赚钱了,一点意思都没有,疯狂地谈恋爱,约会女生,或者出去旅游,一点完全不管工作的事情,或者就是完全摆烂,一躺躺很久的时间,甚至连续几个月的阴暗痛苦,就像今年的8月中旬到9月中整一个月,六七八点睡觉,三四五点起床。
我才发现,人是一个情绪动物,
既需要工作给你物质的反馈,也需要生活给你情绪情感的反馈,也需要偶尔去新的地方,给你感官新鲜的刺激。
如果过度压抑某一种需求,长时间不赚钱,必然会焦虑,工作不推进,频繁的遇挫,也必然会沮丧,无论你在生活里面还是感情里面推进多少,这个问题就是会横亘在那里。
但如果一段时间过分压制情感,觉得自己可以是个冰冷的机器,不对外释放情绪,不给身边的人情绪价值,也很难获得关心,以至于变成一个孤独的有钱人,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有钱的穷人”。
但是哪怕赚到钱,有身边的人,对自己也好,对身边这群人也好,“新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情,感觉也会不同”,杭州的冬天比较阴冷,太阳也不够热烈,去了三亚就感觉整个人心情都好了很多,早起的成本也变得很低。
但是,完全的玩,也容易变得枯燥无聊和无意义,所以是需要一些载体的,
比如说我去的群响私董会的活动,里面有大咖的分享,能认识各种可能在你的事业和你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有帮助的人,好像玩的负罪感就变得更小了,去新地方的成本就变得更低了。
综上,我觉得,一个人会玩了,才一定会工作,或者才能持续的长久地高质量的工作。
玩的本质代表着休息,代表着静下来的自我叩问,我为何要工作,我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到底要去到什么地方,以及我这段时间的成长究竟如何,
一个人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就无法对自己完成高质量的有内容的内容。
而工作,感情,其实代表着输出给予和回馈,再好再妙的工作也是耗能的,
而且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你感觉已经很好很妙的东西”,反而会影响你的判断,因为:
其实你还可以更好,
你觉得的很好很妙,也只是相对你当前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一旦你开始扩展世界了,你本有更好更高效的状态。
也就是一句话:你拥有的,也限制和束缚你。
所以,有时候的放空,甚至在某些时刻的剥夺,会变成一种好事。
他会让你抽离过去和当下的焦虑和急迫,真正地开始思考,我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我是否开心,到底是什么在让我开心和不开心。
然后就是我去三亚的经历,
我不是一个很会玩也很愿意玩的,这么多年,应该就去过一次三亚。
这是第二次去。
其实在飞机上,我已经回本了。
那个冷静的时间,断开网络,独立的空间,夜幕四合往内聚焦的思考,自己读的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事情。
我在路上看了一本书,叫红星照耀中国。
讲的是斯诺在1937年去延安访谈毛主席的回忆录,我读书很慢,我拢共看了就四五十页,但这里面给我的震撼颇多。
01
我小看了民国初的开放度:1910年的长沙,就开办了各种大学,主席当年能够选择的学校,可以学怎么制卖肥皂的,可以学法律变成法官的,可以学经济变成金融家的,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师范学校。
02
中间讲到主席创办新民学社(改良改革积极改变中国的组织)的时候,讲到当时的创始人,会员的如今的状态的时候,大多已经牺牲的时候,我无比动容,自惭形秽,只是觉得“那些人死都不怕,今天我为了一点归零的失败,就在这里动摇,无比愚蠢”。
0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长沙周边五县的调查, 还是洞庭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下雨不打伞,露天睡大觉,觉得体育无比重要,健身无比重要,以及最后从北京走到南京上海,一毛钱都没有也要走的决心,真牛逼。
04
时代造英雄,在那个时代里面,动荡就是主流,流血牺牲就是主流,所以这些人就不怕动荡,不怕变化,不怕牺牲,对比今天自己的一点小心思,一点害怕和犹豫,替自己汗颜。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很多感觉的复杂集合。
会有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伟人的核心品质,都有间接或直接的经历和细微处的思考,可以习得和复制。
也会有震撼和热血,起起落落是人生常态,成大事者受其大难,如果我今天随随便便成功,那大可以放心,绝对也只是小打小闹。
更多的更根本的是一种羞愧和照镜子的汗颜,自己每天关心的都是特么的一些小事,尊严如何,面子如何,失败如何,情绪如何。
在这个时代赚钱,其实只需要一些专业能力。
比如说一个老师,你只要把课教好了,再配上一些杠杆放到网上,赚比一般人多几倍十倍的钱其实非常简单,以及绝大部分人根本上,还是低能的。
尤其是我就是典型的例子,没有充分的社会化,连基本的开放的想法都没有,还停留给人贴标签,商业是什么什么样的,我不碰,管理是压迫人的,我喜欢自由,我不碰,外面的这些社群集会是什么样的,我不去。
今天来看,尽是傲慢,我觉得如了我爸说的:
你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赚钱不行,
不是行业不行了,根本上还是你不行了,
不管是你自己的商业洞察,还是你的创新能力,又或者是你的核心品质,还有你衰弱的身体,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这么简单。
后面的内容我想倒序,是回来的飞机上,跟一个哥关于亲密关系的聊天。
因为这可能是在这段路上,我最重要的收获,
一个是认识这个在亲密关系相对我走得更多的人,另一个是无比欣赏他和他妈妈的相处模式。
他说了一个观点:
什么是爱,爱就是除开责任和义务外,我还愿意对你的付出。
在此以外,我仅限听到的关于爱的定义,可能就是“你愿意无条件地对一个人”。
我以前说过关于爱的定义,“他是这个世界上你最不愿意伤害的人”。
还有就是关于幸福的思考,人是社会动物, 一万个浅关系不如一个深关系,人根本的幸福来自,被深度地接纳和看见。
我觉得很有道理,父母把小孩养大,这是责任和义务。
以至于很多人说的,要倾听小孩,要理解小孩,要给小孩自由,以至于亲密关系里的情绪价值的给出,这些就是爱。
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
大部分的父母,他们每天在工作里面已经心力交瘁了,脑子里面大量的意识也是上一代控制型散养型父母的结果,
确实实在无法再给出更多的情绪价值了。
这是关于道理的,我还听到一个故事,让我非常动容,泪流满面。
这个哥,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带着他的妈妈一起成长,
每个周开家庭会议,买书一定要买两本,学了大量的沟通的技巧,都是为了让他妈妈能有个自由的生活。
起因是,他高二的时候,他跟他爸打了一架,就是因为他爸爸家暴他妈妈。
他妈妈是那种绝对事业型的人,一个人挑了家里面的大梁,养了他哥哥,他,弟弟,三个人。
也是整个家族的大梁,让我想到了我爸。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不好,他爸家暴他妈,几个舅舅知道了也不做任何事情,妈妈帮了身边很多亲戚得到的全部都是指指点点和“类似你为什么不再给我多一点”。
“我不想我妈受委屈,我不想好人受委屈,我就是看不惯”。
然后,他就打了他爸一顿,也因为他们舅舅的不作为,他每次都不会对舅舅有好眼色。
也是因为此,他那个时候打定主意,这辈子一定要让他妈妈幸福。
长达十年的沟通。
以至于,到今年他妈妈自学了会计师证,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和他老爸离开开启了绝对的新生活,无比幸福。
我总觉得,一个人变好了,他妈只想到自己。
就是个杂种。
无论这个人是谁,老子都看不起他。
我也因为,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爱,这么耐心,这么无条件给身边的人,这么动容。
也在反思自己,我们家里面的关系,我和身边人的关系,自惭形秽。
我以前总是觉得,一个聪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分别心太强,聪明多的人就会厌蠢,失去耐心。
但是这个哥告诉我说:弟弟,不是的。
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看了更多的书,有了更多的经历,有更高质量的思考。
其实他会变得更加柔和,比如说你看看自己,三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是标准更多了,更粗暴了,还是变得更有耐心了,肯定是后者。
你厉害了,就有了兼容的能力,就会变得宽容。
但有些人生出的是傲慢,觉得一切都凭自己,这种人路就越走越窄。
有些人生出的幸运宽容,觉得老天给我这一切,总都有些原因,要去影响更多人,路越来越宽。
把别人当成工具的人,在那一刻,也把自己变成了工具。
工具就是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随意使用随便丢弃的东西,自己就不在了。
还有一个很根本的事情,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无能,非常无能。
合伙人的离开,公司重要人员的流失,以及自己这么晚了才迟迟接受管理,意识不到姜哥的良苦用心,以及自己居然到人生快要27岁的时间节点才走出来。
我是个ego(自我)很大的人。
大概率我这辈子有两件事要做:
1,改变世界。
2,探索亲密关系到底到死。
因为,我做教育,这件事绝对平衡了,我的自我。
我时常因为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可能要离开,因为别人觉得“我没有做得更好”,而无比痛苦,陷入极端深深的自责。
我最近对自己最大的不满就是:
我虚长一岁,却离改变世界好像更远,我觉得自己的梦想缥缈了许多。
在感受自己的平庸,又因为自己主观情绪,客观能力,非常厌恶这样的自己。
他跟我说了一件事:
不预设任何人,要陪你走很久。
无论是你的伴侣,还是你的合伙人,还是你的朋友。
以及他还说了另一件事:
树林,我觉得你是个很在意别人想法的人,或者在某种维度上很无私。
当然,你可以不认,说你其实非常自我,但在我看来不是:
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到的最好。
你知道一个非常无私的人,应该做什么吗?
一个人在0和1的任何一个极端,拉满到了极致。
你如果无私,那就在全力自私,全力不在意别人,做个你心里面的垃圾。
这样你一路狂奔,顶多也就只能飙到五十,这是你的特性和底色决定的。
你大部分的痛苦,从来根本上都不是业务的痛苦,就只是在意这些人的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也本就只有这样的痛苦。
事情是不难做的,只是人各种太多的想法和意识,各种不确定性,所以很难。
不知道为什么,我是个记忆力很差的人,
这些话我记得如此清晰,
可能是说到我心底里了。
我最近真的挺痛苦的,但却也真的无比真实和敏锐地在感知自己。
又体验了自己的无力,人不能只是在天上,会让他认不清自己是谁,也会忘了是谁在托举他。
我其实不喜欢跟人聊天,我会觉得这会非常消耗我的能量。
但是和这个哥聊天,三个小时,聊完了我无比清爽,心里面异常清晰。
以及,我应该做什么,如何解决我的问题,我从来觉得,我没有任何的业务问题,
我只有心的问题,我不想办,我认识不到,我就永远做不到。
我做着我不想做的事情,我没想清楚的事情,那就永远都痛苦,在积攒压力,以至于突然就丢掉。
所以,真的在一个团队里面,尤其是以一个ip群,或者说聪明人的团队,统一共识,绝对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今年,所有做ip的人。
我也想说一件事,超级个体时代,即将走向终末期。
组织和团队作战必将成为主流,公域流量收紧起号困难,付费采买变成主流,因为流量要钱,就必须匹配阶梯价格型的产品,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力的后端,稳定的销售团队,售后的复购团队。
集团作战,变成必然。
这也是我去三亚,最大的收获,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我们的三亚,其实分了两天,第一天是心力的恢复,更偏向于抽象的问题:
1
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初心是什么,创业的终点是什么,你热爱吗?
2
刘思毅和飞儿的心力教练分享,你是团队的最强意味着什么,你害怕失去不愿意裁人不愿意分配权力意味着什么,你根本安全感的不足来自于哪里?
这里面有一个蛮重要的话题,前面五年发生了什么,后面五年你计划怎么做。
我突然意识到,我有记忆真的只是2022年之后的事,如果没有来杭州,如果没有赚四千万的放弃,我的人生还是会继续延续,之前的那种无聊。
人,一不注意,稍不小心,就会陷入那种
“我好像一直都这么精彩,我好像一直都这么坚强,我好像生来就有了这些初心品质”的傲慢。
2022年,2023年,2024年,因为我的变化,因为走出来了,因为遇到了姜哥和新的人,让我真的真的非常感恩。
当我记不得2020年,2021年,发生什么的时候,我发现没有任何的线索回溯,朋友圈里面全是感受,全是道理,没有照片,没有对应的场景,没有记具体的人,没有什么视频,我也感叹:
要多拍照,要多拍视频,要让自己的生活有痕迹,要让自己的成长有痕迹。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你愿意拿起来你手机记录的原因,只会是,你这一刻情绪丰富热烈,你挑战了新的困难,去了新的地方,遇见了新的人,在一个好玩的场合里面,或者今夜流星划过,身边的人默然许愿。
第二天是中美关系研究院,北大教授的分享。
听完我就一个感觉,中国坚持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还要继续开放。
而我自己,最近才开放。
最大的趋势,自己看不见,熟视无睹。
不成长,不进步,哪怕有一天衰落,灭亡,那也只是规律而已。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天的晚上,和两个哥聊天。
有两个话题:
1
为什么美国就能浮现一大批扎克伯格这种年纪轻轻,做出几万几十万人的大企业?中国青年企业家就在青黄不接的路上。
2
什么才是真正的油腻,人情世故是什么,贴标签意味着什么,做个不爱麻烦别人的人会怎么样?
导师制。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导师制,且大佬们非常集中。
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创业者,背后都是一堆大佬在出谋划策,给钱的给钱,给资源的给资源,教做人的教做人。
他们的共识普及效率更高,知识传递的效率更高。
我中间的人生里面,七八年的时间,是没有任何教练和导师,自己走。
一堆碰壁。
遇到姜哥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极速的成长。
普及了基本的对人心人性的理解,重新理解了组织管理和商业,或者说至少扭转了负面的认识,
不要觉得这一点很简单很容易,非常非常难,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在我脑子里面焊住巩固强化了这么多年,要剥离非常非常困难。
我们有非常多次的讨论,一开始我极端厌恶,觉得油腻,接触觉得痛苦,甚至中间完全推翻,再重新接受理解。
以及最根本的话题,生活。
我最感谢姜哥的东西,让我自己真正像个人一样,有了生活,出了国,旅了游,见了更大的世界。
一个人在原有的状态,是会积攒巨大的惯性的。
就像是忙碌,他觉得就该这么忙碌,又因为无穷的忙碌,觉得忙碌正常,忙碌又让自己没时间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让自己没办法深度地观察另一个人的生活,他基本就陷在沼泽地里面了。
哪怕有外界的力量,需要这个外界力量极强,就像对一个失恋的人。
你让他说“你去找个新的吧,他没力气的”,或者说“出来,我陪你玩,喝酒,聊天”,他也不会出来的,他会听悲伤的情歌,看过去的相册,甚至偷偷看别人的微博了解他的信息,他会习惯性沉浸,且没有更多的情绪能量出去。
你只能,生拉硬拽,老子到你家楼下了,必须给我出来,敲门了,快点快点。
拉着他,陪着他,慢慢把能量渗透给他,甚至你还要被埋怨,妈的我已经很难受了,你还拉我出来。
所以,帮忙真的会有好处吗?
不一定。
对对的人,清醒的人,事后能反思的人,真的能感恩和善良的人,
才能有回报。
十不存一。
十不存一就不做好人了吗?
不是的。
做好人就是你的本心,你做坏事难受,这是关于你的心的。
以及,哪怕九个人都不管你,甚至还有人怨你埋你。
但又那么一个人,卧槽看到你这样,兄弟老子不能让好人失望,草他吗的,
这个世界,你身边的人,我要干死他们,
就够了,就够了。
另外的,和另一个大哥的聊天。
聊到标签的事情,起因还挺好玩的,我看他长相很油腻,下意识地就归类为了“我大概不想认识的人”,但是架不住他很热情,跟我打电话,打了电话。
发现,卧槽,跟我一样97的,真的看他的样子我以为都35往上了,兄弟饱经了很多沧桑。
以及,发现,他的想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一致,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降维的成分,因为其实我不经常出来,想法经历显得会比较幼稚些。
我总觉得,一个穿越了很多周期的人,失败过很多次的人,大概率是要比一个只是靠着一个信息不停地赚钱的人,要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理解的。
而且,这个大哥还是做AI的。
跟他聊到一件事,麻烦,聪明的人都是会记人情的。
你麻烦我,我麻烦你,关系就起来了,交换就开始了,你不想麻烦我,我也觉得麻烦你的成本很高,那大家就很难迟迟开始合作。
且,标签这件事,聪明的人会发现,大部分人外部呈现和内部呈现就是不一样的,
甚至哪怕一个再油腻的人,他但凡在一个地方拿结果,他肯定是有很多优点的,你盯着缺点看,无完人。
这是个非常愚蠢的思路。
只会增加你的膨胀和傲慢。
我深有所感。
也在跟这个大哥聊天的过程中不停地反思,哈哈哈。
这个世界很有趣,
对我自己而言,
出去认识这些人,
会让我有无限的兴奋,想把这些人推给关注我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要走出来。
实体的感受这个世界,
各种人,
不要在自我的高墙里面,
把自己的梦想和热爱埋没了。
我分享完了,这次三亚还有很多感受,
爸爸妈妈,你们有时间都要专门出来走走。
END.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