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本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看到范进中举这里,这一段原来中学的时候其实也学过。
范进中举之前境遇何其的凄凉,家徒四壁,全家老小都快饿死了,老丈人也瞧不起范进,一言不合就是一顿臭骂。
中举之后,范进直接就高兴疯了,张乡绅立马来拜会,送钱送房,老丈人也是拿了几千钱来贺喜,不到一个月,房子,良田,奴仆全都齐备了。
一夜之间野鸡变凤凰了。
古代秀才能考中举人的比例大约30:1。
如今我们心理学考研的学校,已经有部分学校的录取率能够达到,甚至超过这样一个报录比。
据公开和不公开的数据,给大家一个部分学校的报录比数据
学校专业
报录比
21级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
约30:1
21级
湖南师大应用心理
约40:1
20级
华南师大应用心理
超过30:1
20级
浙江大学心理学学硕
约90:1
20级
华东师大应用心理学
约70:1
这些学校和专业,如果只看报录比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古代秀才考举人的难度(当然其实不能类比)。
不知我们同学们能考上的一瞬间,也会“疯了”吗?
不止是上面的这些学校和专业,还有很多类似学校,主要是985和211学校,难度都极大,考这样的学校和专业,从一开始就注定着很大概率会成为炮灰。
如今,除了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985、211名校人满为患了,内卷已经蔓延至一些普通的一本学校,b区学校。
我考研那会(2016级,也没几年),双非学校都是要收调剂才能收满的,现在挺热门的首师大、天津师大等等学校当时都是要收挺多的调剂。
而今年(21级),据各种消息,河南大学的应用心理专业也报名了1500人,四川师范大学应用心理报考了1000+以上,西北师范大学(b区)应用心理专业报名了970人,前几年我关注的一个报录比很低的学校,浙江工商大学,今年报考人数直接在上一年基础上乘以3了。大趋势已经很明显,内卷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比较简单的学校很快就会被发现,立马被填满人。
体现在今年的分数线上,就是心理学的国家线已经连续4年上涨,4年之间,国家线涨了近30分。当然心理学的国家线因为是和教育学一起划线的,这个分数线的上涨不能完全反应心理学的情况,但是肯定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心理学相比其他专业甚至也要更艰难一些,今年(21级)所有专业中,只有经济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类的有比较明显的上涨,其他专业的国家线今年是全线下降和持平。经济学是考公务员的大户,就业也一直不错。
总之,上文说了这么一些,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就是心理学的考研确实挺艰难的,形势挺严峻的,而且会比其他专业还要更严峻一些。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原因很多,简单列几点。
一是不考数学,跨考生很多,很多同学就因为心理学教育学不考数学才跨考过来,毕竟数学要是不会,那真是没有一点办法,心理学教育学毕竟偏文科一点,背诵的比较多。当然了还有很多专业也不考数学啊,为啥没那么卷呢,那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专业不考数学的?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体育学,这些专业吧,比较偏科一点,很多人对这些专业的会有刻板印象,认为不好就业,既然不想考数学,还是考个好就业一点的教育学、心理学吧。
二是心理学可能有点神秘色彩吧,能够吸引一些同学来。各种电视剧、电影把读心术描绘的神乎其神,读心术,催眠术,甚至各种玄学,都和心理学不知咋地搭上边了,导致很多同学可能对心理学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很酷,就跨考过来了,实际上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
三是没能搭上扩招的车,2020年7月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说明研究生扩招会倾向的几个专业: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14五建设中,大批工程的上马,需要大量专业人士,工科依旧会是扩招的重点学科,像心理学这种偏文科,在国内重视程度不够的学科,估计很难搭上扩招的车了。
四是也有考研辅导机构的责任,引导很多学生去考那些本就竞争很残酷的学校专业,就这些个学校的报录比,上岸率能高就见鬼了,只能是
除此之外,还有挺多原因,比如捆绑教育学划线,就业市场不好导致大量人考研等等。
分析这么多心理学考研的难处,并不是为了劝退大家别考心理学,喜欢就考呗,办法总比困难多。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一个警示,希望各位同学考研心理学的时候能够看清楚形势,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这些关键问题上审时度势,做出对自己来说最优的选择,最大化上岸的概率,而不是仅凭一腔考研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