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本文作者:觅峰复试班学员,22级参加统考312,初试分数439。文章已获授权。
跨考之前
我是一名985数学系的学生,是主动选择的这门专业。记得那时候我痛恨世俗,向往那些纯粹的抽象的东西,希望自己能够一整个人都陷进数学里,与世隔绝。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热爱数学,我告诉自己也许仅仅是因为我的天分不够。于是我开始逃避现实,消耗我的生命,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僵尸,最终接受了自己的普通,以为毕业后会回到出身的小城市去,找一份很简单的甚至是流水线的工作,勉强养活自己,得过且过,不要那些远大的追求。“能活着就行”,这是我当时唯一的想法。
跨考的原因
家里的长辈不让我这么堕落,说:不喜欢数学吗?可以,那你跨考吧,随便你喜欢哪个专业,不考研究生你会养不活你自己的。于是我开始寻找啊,找自己愿意跨的专业。考虑过文学和西班牙语,甚至考研教材都买好了,但是长辈说得没错,这两样事情只能作为业余爱好,我知道我没有那个心性,也许也没有那个能力把它们变成一个能养活我的职业。后来就想,要不还是考数学吧,生物数学,研究DNA好像还蛮有意思的,考一个家乡的随便什么学校混个文凭就好啦。虽然这么想着,但我继续拖延,一丁点的努力都不肯付出,潜意识在告诉自己,还是去当个工人吧,去做不用思考的事情,那样活着一定会轻松很多。
天知道我有多幸运能够结识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我在图书馆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在想,会不会是对曼森那类人的心理分析案例?直到我翻开书看到它的第一项研究,加扎尼加的裂脑人实验。我的世界就是在那一刻被重组的。怎么我这么无知,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研究?它竟然还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然后我想,心理学,就考它了。
跨考时的学习
下定决心跨考的时候是在4月吧,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其实我是很害怕的,想着自己是不是开始得太晚了,想着我该怎样才能竞争得过那些心理学本科的学生,怎么才能竞争得过那些考研知识已经很丰富的二战的人。再加上我自己浑浑噩噩只求及格的大学学习经历,自卑得都变成尘埃了,还哪敢去想一战上岸啊。所以为了安慰我自己,我就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次就当打基础了,二战一定会考上的。但是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很焦虑,说真的,谁都不愿意再把一年的时间花在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上。还有就是,其实我是一个特别要面子的人,自己本科是985,身边的人要么有机会保研,要么目标定在985并且已经完成一轮复习了,而我却连双非都不一定能考上。虽然我可以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跨考,借口自己开始的时间晚,但是看到的好多经验帖都是跨考上岸的,也看到有开始时间比我更晚的。所以我就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来回跳跃着,最后决定还是要拼尽全力,一战尽量上岸,二不二战就再说了。
这样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就开始选学校了,我选学校的过程其实还蛮快的:想去一线城市,但是有家人在北京定居,可能会约束到自己,而上海呢,我觉得自己是个大土包子不敢去上海,深圳只有双非学校(当时我不知道原来深圳大学这么厉害!)所以就只有广州啦!广州有好多好多美食,而且我喜欢粤语,喜欢港片,喜欢广州的包容性,于是选择了广州的一所学校。(这里按要求隐藏一下学校)
所以最后我就无头无脑地选定XX大学了,在知乎上找了几个经验贴,不出所料,都是一些大机构的帖子,当时以我的经济能力当然报不起课啊,而且其实我潜意识当中还是选择二战的(后来学到弗洛伊德之后,才明白原来可以用潜意识来解释我考研学习时的懒散),所以我只买了那七本312的教材,两个机构的辅导书,看了他们的网课(你懂的)。
因为当时学校是还有安排课程的,我就把自己没课的地方填满,这节课该学哪本书,那节课该学哪本书。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还挺信不过那些网课和辅导书,觉得它们没有包含全部书上的内容,只是在让我们死记硬背。所以我就看那七本教材,在上面勾勾画画,学得还蛮开心,但问题是我学过后就忘了,完全没法做题,因为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而我向来都不擅长文科,硬逼着自己做了思维导图也还是没用,合上书就一个知识点也说不上来了。我一边焦虑,又一边在想,离考研还早嘞,所以我就继续这样自己看书,七本书里每本书都看了一两个章节,看得很仔细,想着说我在这个阶段就先把知识点理解透彻,等到机构的背诵手册出版之后再开始背书吧。
我就一直持续这个状态到了暑假,暑假放假在家,每天睡得都很迟,最早的一次是在9点开始看书的。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该学政治了,再不学就来不及了,而且英语我也还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呢。所以我就又制定了一个课表,按照平时上课的时间,规定说在什么时候我应该看完哪些网课。有点像是给自己的头脑硬塞知识,每天就机械地完成任务,实际上会花大概两倍的时间才能看完一节网课,因为我总是会走神,并且看过就忘。有时候出门和小伙伴去玩耍了,就只好推迟进度,总得来说,我的暑假就是既焦虑又懒散。
然后我是在10月中下旬才把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网课给看完的吧,11月的时候,同学在学校的考研自习室给我占了个位置,我们每天约好早上7点出发去学习,中午吃个饭,其余的时间就都待在教室里一直到晚上10点,效率时高时低,但是比我之前在宿舍学习时要好多了。我就在那里开始了我的疯狂背书,用的是一个机构的逻辑图和两个机构的背诵手册,每天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背过的知识点的二级标题,然后根据艾宾浩斯的复习表来进行复习(复习表我用的是徐涛老师在他公众号上整理处理给我们背诵政治用的表格)。比如说我今天背了“依恋的类型”,我就在笔记本上标好日期,然后再照着复习表,每天先复习完后再继续新的背诵。
所以我应该是在11月份才算是真正上路,真正感觉到考研的紧张,每天都至少会有一次放弃考研的念头。后来11月下旬的时候,我报了一个大机构的预测营,对于我来说其实是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因为它的内容还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我因为进度太落后了,需要有人告诉我说,现在还来得及。我的进度落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到临考前一个星期才把逻辑图上的知识点背完,才开始做往年的真题(只做选择题,因为文字题都是背过的),做模拟卷(一共有四套,有两套是考前一天才做完)。
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幸运,因为今年的试卷很简单,考到的都是一些我背过的内容,感觉很难体现出来本专业与跨考生之间的差异。本来我都笃定自己考不上的,考完交卷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有希望,但是还是没想到最后的成绩会这么高。
复试
于是我的焦虑就转移到了复试上,自己好不容易过了初试,现在要真正和那些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竞争了,我作为一个跨考生,只懂得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学校老师凭什么要我啊。我记得我焦虑到每天晚上失眠,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起,只懂得乱学一通,什么《认知神经科学》啊,《PTB的入门》啊,看了很多研究生期间才要看的书,而且完全看不懂!后来我想,要不再报个班吧,可是一看,大机构的动辄上万,而且虽然那个学习计划表列了一大长串,但都是一些鸡肋的内容,我觉得性价比太低了。后来我找啊找,在b站上看到一节觅峰的复试课,然后联系这个机构问了一下具体的学习安排和价格。天知道当时我有多高兴,因为它的学习计划表和大机构的都差不多,都是干货,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而且我想啊,虽然这是一个小机构,但正是因为这是小机构,老师才会对每个人更认真负责,有点感觉花小钱买到了大机构的一对一服务。(小编想说:还真是受宠若惊啊!
报班那一天觉得自己有后盾了,不用再瞎学了,难得睡了个好觉。但是第二天我又开始焦虑,并且这个焦虑一直延续到复试结束。因为我总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多,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现在回想一下,要是以我当时那个状态,并且没有报这个班的话,估计我现在就在苦苦二战了。记得当时复试结束,我退出腾讯会议的那一刻,我先是愣在那里,然后就是痛哭,哭了笑,笑了哭,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太难熬啦。其实到现在我都还有一点不敢相信自己上岸了,因为在写下这些经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是在乱学,我觉得一定是上帝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决定拯救我一下,让这么多人和这么多事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家人从来都只管支持我,才让我有勇气一直没有放弃。
再说一点
对了,想再说说我是如何乱学的。(小编:439分,乱学?
所以一定要我给建议的话,我只想说,报个班吧。我记得之前我有咨询过自己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我学校没有心理学专业,只有咨询室的老师接触过心理学),她对我说,报个班吧,把专业的事让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样可以省去你很多的精力。现在想想,如果我那时候真的听她的话报班了,也许这段时间就会好过多了。
小编只想说:
往期回顾
二战华南师大应用心理,提高100分,我吸取了哪些教训?
二战跨考上岸北京师范大学MAP-临床与心理咨询,学姐的备考历程!
312大题必背考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