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习荣 | 一位敬业的好干部--缅怀於安如先生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家在大别山南麓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於家楼。我的邻居於安如先生,从小跟我一起跳房子,踢毽子,打弹子,摔标子,砍柴,放牛,捡猪粪……
我俩从小学一直同到高中。毕业回乡后,又一起在村办学校任教师。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他荣幸考入湖北广播电视学校,才与我分别。一别数十年。可他的举止,行为在我脑海里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难以磨灭。在孩提时,我们同龄发小天真灿烂,活泼可爱,情同手足。是在苦难中磨炼长大的。那真是:
同龄发小好整齐,当年撒尿比高低。
正长身体常挨饿,想读书文让驾犁。
酷夏泥田挑谷把,寒春太白筑湖堤。
肩负重担腿难行,夜眠四肢乏无力。
后来长大了。十七岁那年,我们都来到村办学校任教。我们都深深感到责任重大。这是做辛勤的园丁呀!要为祖国培育花朵,创就新一代而付出的工程师呀!如是乎,我们经常在一起促膝谈心,彼此相磋,交流心得。一起精心备课。为学生充分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讲台虽小,责任重大。
在授课时,力争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容易记。对后进学生不放弃,勤鼓励,多辅导。真所谓,沤心沥血也!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任教期间,班级多次荣获镇文教组的好评,学生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有付出,就有回报。辛勤耕耘十几年,图精励志心亦甜。愿作园丁勤浇花,苦铺基石育才贤。展望硕果师欲喜,壮志未酬时变迁。
后来,於安如先生赴高校就读。毕业后,在十堰市电视台任台长助理、电视台主编、局党委主任;他热爱新闻工作,喜欢文学,善于写诗赋词。一生写下了很多为人喜爱的佳作。所谓文如其人。於安如他孝悌仁爱。

在母亲节有感一诗中颔联句“执手但言儿子瘦,抚肩频问晚生贤"。言辞平淡无奇,状情宛在眼前。三冬夹腋煨儿足,半夜挑柴换学钱。”充分写出了父爱如山,往昔的艰辛,跃然纸上。“衰翁月月练修脚,老妪常常报笑颜。”描绘出一幅夕阳日近,黄花有香之画卷。
在工作中,他严于律己,克已奉公。一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开辟了“诗词欣赏"栏目。编、写、听三个环节都引人赞叹。对于格律诗赏析与写作课,他十分投入,下苦功夫。持之以恒研究和创作格律诗。为中华文明之瑰宝作了薪火相传人……
於安心先生,襟怀坦荡,正气凛然。看时弊,不吐不快。“西风东染暗医林,济世华佗也拜金。过度检查多取费,差钱病患早停针。主刀出马红包到,药贩登门票了沉。路倒急症关院外,不谈道义与良心。”
这首诗道出了当今的医家不良,仁心尽失,拜金为上。“登报纸,秀荧屏,知州挑土赚佳评。县乡呈报工千万,几处塘梁直建成。”字字如刀,写实酣畅淋漓,令谎言无处遁形……
他为了工作,经常废寝忘食。足迹踏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村庄田埂。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看民间疾苦,化作笔底波澜。身清气正,对贪腐邪恶,针砭入木三分!忧天下而忧。为民办事。讲究用实事说话,不来半点虚伪!在他历任三十多年主编期间,笔下的村庄,集镇。房屋俨然。山水田林,风光旖旎。吟之琅琅上口,读来耳目清新。几十年如一日。
他因劳累过度,超负荷的脑力劳动,病倒了。也因此留下了不治之症的病根。在住院期间,他仍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为抗疫的白衣天使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出押魔头肆虐狂,野火燎原,烈焰嚣张,城乡封路闭城忙。村寨苍凉,百姓惊惶。披甲白衣勇敢当。不避生死,不问薪粮,瘟神、手里拯羸民,侠客流风,菩萨心肠。”大家都公认他是一位敬业的好干部,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公仆。
二O二三年正月十九日,於安如先生医治无效,仙逝了,享年六十九岁。他的高风亮节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他的敬业精神将永远值得我学习!最令人敬佩的是,在他临逝前所留下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为国家人体研究作最后的一次奉献!真是大爱无疆!有诗为证:
壮志未酬眼不闭,满腔热血化红泥。
留下佳作友缅怀,捐献遗躯魂安逸!

作者简介
於习荣,男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天门村人,退休后仍在武汉打工,文学爱好者。
【链接👇】悠悠南风里
校内被撞身亡小学生母亲坠亡,人间惨剧莫过于斯
我20多岁,在陌生的城市努力着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