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场合,突然有人喊“周恩来万岁”,周总理巧妙处理避免了麻烦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在中国外交非凡历程中的很多关键时刻,都有周恩来总理的身影。
1952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各国工会代表团参加五一节观礼,并列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却没想到,国外代表团有人大喊“周总理万岁”!
要知道,在我国的文化中,“万岁”只能用来形容地位最高的人,比如古代的皇帝。这一声声的“周总理万岁”,无疑是大忌。
正当在场的众人慌神之时,周总理摆了摆手,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这场隐藏的大麻烦……

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场面
当时澳大利亚的代表团也来参加,这也成为了一次特殊的外交场合。周恩来会见外宾时,中联部工作人员齐锡玉担任翻译。
在大会闭幕那天,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接见全体中国代表和外国工会代表团。
当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和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
此时毛主席离开中央其他领导人向前走了一步,向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更加震耳欲聋,场面顿时沸腾起来。

其实这几个字毛主席是不喜欢的,他向来不喜欢大家喊他万岁,但大家太激动太高兴了,呼声一声高过一声。
这时候澳大利亚的代表团团长比尔·加德纳先生不解地问齐锡玉:“你们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
齐锡玉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来的过于唐突,齐锡玉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这很明显是外国友人不懂中国的情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

但是又不能不回答,所以他斟酌再三,然后耐心地解释。
“中国的制度不同于澳大利亚,中国人的习惯,是以地位最高的人为代表的。总理不是第一把手,主席才是全国的领袖。大家高呼‘毛主席万岁’,也是为了表达人民对领袖的热爱。”
对齐锡玉的这个解释,加德纳并不是很认同。
他之前和周总理有过接触,认为周总理是一位非常伟大、非常值得尊敬的领导人。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时,澳共领导的澳大利亚工会发动罢工,声援中国抗战,同时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卖生铁给日本。
加德纳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却非常积极地参加了这次罢工。
他说,之所以参加罢工,是因为此前看了一部新闻纪录片,里面有很多反映日本侵略军暴行、让人毛骨悚然的镜头。
这部新闻片的最后是周恩来答记者问题。

“周恩来的镜头很短,但是他的眼神和声音却充分表达了他的义愤和决心。从那时起,周恩来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象征!”
按照他们的习惯,自己爱戴谁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决定的,而不是只针对地位最高的人,他认为周总理理应得到大家的祝福。
于是,加德纳振臂高呼:“Maozhuxi Long live, Zhouenlai Long live!”
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毛主席万岁,周总理万岁!

见团长这样喊,澳大利亚的代表团成员也都跟着齐声高呼:“Maozhuxi Long live,Zhouenlai Long live。”
这些澳大利亚人都是人高马大,嗓门极大。人数虽然不多,但声音非常洪亮,因此显得非常突出。
一时间,会场上来自各方的中国工人代表都朝他们的方向望去,好奇他们刚才在那里喊的是什么。
按照礼仪,这些外国客人高呼的口号,中方应该翻译给现场的群众。但是,就在齐锡玉准备翻译的时候,却发现周总理正在朝他摇头摆手。

周总理的英文很好,他听懂了这些澳大利亚人在喊什么,就朝齐锡玉摇头摆手,示意他不要翻译出来。
的确,加德纳很可能以为“万岁”只是向自己敬重的人,表示一种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所以他喊“周恩来万岁”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但他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也不知道“万岁”在中国政治文化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和权威意义。
更不知道错用“万岁”有可能引起怎样严重的后果……

但周总理十分巧妙的化解了这个危机。
他保持着一贯的谦虚态度,突出毛主席的领袖地位。
这也是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对毛主席的认可和推崇。
不仅是在这样外交场合,即便是面对当时美苏那样的世界霸主,周总理也从未畏惧!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分歧日渐明显。
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之后,中国本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在“莫斯科宣言”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继续得到发展。
但苏联领导人却公然违反莫斯科宣言规定的处理各国党的关系的准则,推行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
甚至利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干涉中国主权和中国内政,企图在政治上军事上控制中国,这使中苏关系受到严重伤害。
在如此境遇下,周总理受命带领外交团前往苏联,却不料又与赫鲁晓夫产生了分歧。

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总理就批评了他搞修正主义的政策。
赫鲁晓夫对于周总理的批评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暗讽。
“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赫鲁晓夫的意思就是说他是工人阶级出身根正苗红,而周总理是资产阶级出身,言外之意是指周总理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

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
“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的这一回答,既表明自己虽然出身优越,但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反讽赫鲁晓夫早虽出身工人阶级,但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工人兄弟。
这一回答让赫鲁晓夫顿时哑口无言,也很快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被传为美谈。

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问题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曾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对此,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深有体会。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时的美国已经意识到,正在崛起之中的中国势不可挡,美国的阻碍政策已经全面破产。
为了谋求与中国关系的缓和,美国总统尼克松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

此次秘密访华,基辛格与周总理进行了长达17个小时的秘密会谈。
其中主要谈论了尼克松访华的日期以及相关的准备工作,中国的台湾问题以及印度支那问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实施“以台制华”的战略政策。
因此,在谈论到中国台湾问题时,美国依旧没有放弃试探中国的底线,试图以“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相威胁,企图延长在台驻军、维持美台军事防御关系。

但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以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终迫使美方进一步作出反对日本军事实力进驻台湾、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承诺。
在会谈过程中,周总理找来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在回答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时就一句话:“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问题,无论何时都不会变。”
随后,周总理与陈毅元帅唱起了双簧,适时与基辛格展开交流。
“要承认中国,美国必须无条件地这么做。它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毫无例外。这就如同我们承认美国是唯一合法政府一样,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现在已经归还给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周恩来的施压下,基辛格不得不对中方在台湾问题上表明美国政府对于台湾独立运动的态度。
“我们不会给予任何支持,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我们不能为没有美国参与、没有美国支持的事情负责。因此,我们不会以任何形式支持它。我重申,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美国支持它的情报,请告诉我,我会立即制止。”
最终,在《中美联合公告》上,美国终于首次在公开场合上宣布了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这也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大门从此悄然打开。

小结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了非凡的智慧。
如今,敬爱的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47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历史功绩依然被世人传颂。
周恩来,这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