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
我的父亲叫李硕勋,母亲叫赵君陶(原名赵世萱),他们于1926年8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
从他们的结婚照片上可以看出,母亲坐在一个大椅子上,相貌端庄、温柔文雅,父亲坐在母亲身旁,身材修长,刚强坚毅。
这张照片我母亲一直珍藏在身边,这是她幸福而永恒的纪念。
说起父母亲的相识,还有一段往事。
那是在1925年3月,我父亲在上海大学读书。
当时的上海大学是我们党参与创办的一所学校,培养出了大批党的干部,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张太雷等都曾在这里任教。
有一位同学叫阳翰笙,他患有胃病,组织上安排他和李硕勋、刘昭黎、雷晓晖等几位同学一同到杭州养病并补习功课。
他们四人在西湖边的葛岭山上租了一套四间屋子的平房,自己动手做饭和料理日常生活事务。
杭州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阳翰笙的病一天天好了起来。
我父亲随身带了许多关于马列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在那里苦心阅读钻研。
有一天,雷晓晖碰到一个叫钟复光的同学,就邀请她来西湖的住处。
钟复光后来嫁给了上海大学的一位教社会科学的教授施存统,他们的儿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
过了几天,钟复光来到了葛岭山上的住处,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学生。
钟复光介绍说:这个女孩子叫赵世萱,是赵世炎的妹妹,从北京来到上海,准备明年报考上海大学。
就这样,我的父亲和母亲相识了。
以后他们同时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他们经过相识、相知,互相萌发了爱慕之心,在第二年8月结为终身伴侣。
我的母亲非常喜欢杭州,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湖秀丽的风光,还有她对父亲的无尽怀念。
母亲晚年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她还是想回杭州再看一看那令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1982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在西湖边上的一家休养所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光。
1928年10月20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八,我出生在上海法租界明德里15号。
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受党中央委派,正在浙江省从事党的白区工作,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军委书记,后又任省委代理书记,所以未能陪伴在母亲身边照顾她。
过了半年,到1929年3月,我父亲才奉中央的调动,回到了上海。
这时候我已经快半周岁了,父亲见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他就问母亲:“给他取名字了吗?”
母亲说:“还没有呢,等你来取呢。”
他好像胸有成竹,说:“他在我们李家属于‘远’字辈的,就叫李远芃吧。”
我母亲不假思索念出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贺雨》,其中有两句是“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我父亲说:“‘芃’代表草木茂盛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家又多了一个革命的后代,我希望他能够像茂盛的草木一样,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土地上。”
就这样,我的名字就定下来了,叫李远芃。
后来,我12岁去延安的时候,蒋南翔帮我改名为李鹏,一直沿用至今。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