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人生中与谁相识,可遇不可求。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成就伟业,有的却只能相伴一段。
1921年7月某夜,28岁的毛泽东和27岁的萧子升在小船上促膝长谈,彻夜未眠,就国内的革命形势和长远发展进行了讨论。虽然讨论异常激烈,但是最后谁也无法说服谁。
天明了,毛泽东走出船舱,就要告辞而去?离别时,他抛给了萧子升一句话:“你做你的绅士,我走我的独木桥。”
没有人知道,此刻毛泽东的内心是多么复杂,昔日最好的朋友,却因为政见不合而要分道扬镳……

萧子升,出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世家父亲教书。年少时,跟随父亲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遇到了比他年长一岁的毛泽东。
后来,二人一同考入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因为是退过学,比萧子升晚三届。但这并没有影响两颗炙热的心,他们的友谊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而迅速升华。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有次放假未回家。因为学校封校,宿舍不让学员居住。毛泽东又囊中羞涩,只好去摆地摊。萧子升知道此事后,专门抽时间陪毛泽东摆摊。
人多时,二人高声叫卖,没人时,就兴致盎然的讨论学说。萧子升性格善良、才华横溢,毛泽东因此还给他取了绰号“萧菩萨”。
在1917年的夏天,眼看就要放暑假了,毛泽东跑去找担任教员的萧子升。他问:“你放假后有什么计划。”萧子升思索片刻:“我有个想法,趁着这个长假期当回乞丐。”
毛泽东十分讶异,连忙问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其实萧子升还是学生的时候,已经有过两次“行乞”经历。

旅程历时一个月,共走了900里,经过了五个县。经历过,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乞丐,让毛泽东、萧子升的思想站上了全新的高度。
同时,他们也亲眼目睹了当时军阀混战、百姓疾苦的状况,他们二人立志要为国家探索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1918年4月17日,“新民学会”宣告成立,萧子升担任总干事、毛主席任干事,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在学会中,都是一群有思想、愿为国家奉献自身的热血青年。在毛泽东等人的号召下,他们创办了《湘江评论》、积极组织当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毛泽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却觉得很充实,他仿佛看到了驱逐黑暗的希望。
恰同学少年之时,与一群意气风发的伙伴共同创造宏伟的未来,还有什么事能比这个更美好呢?
可谁也没想到,在“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上,二人的意见出现了冲突,以至于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事实上,蔡和森与萧子升的意见冲突出现得更早,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产生了难以兼容的观点分歧。

蔡和森认为必须要进行暴力革命,只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改造社会,代表这一观点的学说叫做“马列主义”。
萧子升主张进行“温良革命”,要通过教育手段一点一滴的改造社会,代表这一观点的学说叫做“无政府主义”。
在那么,远在中国的毛泽东到底支持哪一方呢?一开始毛泽东虽未下结论,但他更偏向于“无政府主义”,认为这派人的意义更广、更深远。
后来,发生的“驱张运动”给毛泽东当头一棒。他希望通过民众请愿的方式来唤醒统治者,可北洋政府的官场腐败不堪,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早已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在多次尝试均告无效之后,毛泽东意识到自己错了。民愿他们听到了吗?听到了!道理他们都懂吗?都懂!那他们为民做主吗?不做主!
毛泽东终于领悟了,所谓的“温良革命”永远做不到,只有“暴力革命”一条路可走。在经过现实磨砺之后,毛泽东坚定的站在了蔡和森一边,却依然没有说服萧子升。
1921年3月,在萧子升回国后,毛泽东曾多次试图说服好友,却引发了更激烈争吵,毛泽东大动肝火的指着萧子升说:“你去穿你的长袍马褂去吧!”
这种斗争的残酷性,怎么可能,只是穿个长袍马褂,手捧圣贤书,就能深刻感悟的呢?

此时,毛泽东乘船是要去参加一个开天辟地的会议——中共一大,他想最后劝说好友一次,但是依然被拒绝。
永远不要试着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何况毛主席都办不到!
【链接👇】不老蔡山
涂海桥 | 蔡山的传说
一桩轰动广济的S人巨案
梅亚东 | 黄梅蔡山摘星楼修复纪实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