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的话点到为止,除非你想为此事负责


最近北京的天是超级冷,但心里却是暖暖的,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按步就班的进行着。自己做事,就像把钱包挂在腰间,不但要时刻看好它,还要让他人为你看好,这里就需要让钱包足够大,让更多人受益。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有意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很少有成年人因为对方的一个表情就大打出手,所以你能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其实都是被弱化了的。
换句话说,你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耐烦是1,那真实的水平应该是10。
如果他对你说了一句,其实我觉得你可以稍微小一点声音。
那么他内心的声音可能是:你那张破嘴跟个破锣一样,满嘴喷粪,吵死了。
人类的很多善恶观其实不过是集体观念。
大多数不会伤害别人的事情,其实本身无对无错,只是个人选择。
但是这社会偏偏要干涉那些与他们不一样的人,别人都做,你不做,你就错了。
别的男人都不穿裙子和高跟鞋,你穿了,你就被别人认为是有病。
如果你总是觉得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你看不惯,那我只能劝你多读点书。
在任何一个集体当中,“按闹分配”这种现象其实都很正常。
你不理解,只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一样。
你要是有三个孩子,你也会先去哄那个哭的最凶的。
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不能理解,不是因为不能理解事情本身,而是不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心性秉气、前因后果,或者阶层不同。
如果完全能够认识和体会这些,其实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很少有人单纯的因为你弱就来帮助你,但是如果你能够给他们什么回馈,或者让他们获得什么认同感,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所以你看,大多数慈善家捐款的时候,一定会找一堆记者来拍照,最好再拉上横幅敲锣打鼓的宣传一下。
只有一个人在乎的东西,才能困扰他。
什么叫情商低?这个人跟领导和老板说话都能把对方得罪了,那才叫情商低。他跟你说话把你得罪了,那不叫情商低,顶多算是瞧不上你,不值得在你身上浪费情商而已。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动不动说谁情商低,那些人在领导面前跪着的姿势可能比教科书上都标准。
最后,我们聊一下关于学习的事情,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的时候我们看书学习不仔细,自以为已经弄懂的知识,一到真实运用时就傻眼了,很多知识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学的时候囫囵吞枣,用的时候一脸懵逼。
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那就是“我懂了”与“我会用”其实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高估自己实际运用的能力,做什么事都喜欢求大求全,自以为积累的各门类的知识越完整越好、越“成套”越好……殊不知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往往看似高大全,实则都是“纸老虎”,经不起实战的考验。
因此,我们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最忌讳无目的、无方向、无重点的学习, 要时刻铭记自己的目的,调整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思考的方向,纠正常见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写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疑问,这也不行,那也不对,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嘿,我们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
应当以自己的应用场景去架构自己的知识世界。
所谓的“应用场景”,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我们掌握知识也好,建立体系也罢,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以致用,你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或者工作建立一套高实用性的知识体系,让你可以随时能从中提取信息,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也许不能靠学习赚到自己想要的钱,但内心一定会充沛,精神感也会很好。
新的一天搬砖喽〜
【方法】聊聊“选书”这件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