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麦岽」设为星标
工作日早 07 : 00 按时送达
高手,之所以能成为高手,并不是他们天生就与重不同,大多是因为后天练习所得。
这里的练习是有方法论的练习,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举个例子:
大卫·霍克尼是英国国际画坛的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名摄影师。
1999年,大卫·霍克尼前去参观了安格尔(拿破仑的首席画师)的画展,虽然他也是业内大师,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这一批素描绘制的极其精准、连贯,并且细节丰富,简直就像是用照相机照下来的一样。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批肖像竟然全都是安格尔一天之内画出来的。
这种神乎其技的手法让大卫·霍克尼几乎下跪膜拜了。
这种惊世奇才历史上有那么一两个就算了,但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那个时代的天才画家都是这种水准,拉斐尔、丢勒、米开朗琪罗……
反而到了近代,这种大师一个都没有。现代人的水平真的比几百年前的人差那么多么?
直到后来,大卫·霍克尼知道了“暗箱”的存在。
暗箱利用的是中国「小孔成像」的原理,类似于现在的投影仪。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有没有可能是那些大师用暗箱将图像投射到画纸上,再照着勾勒出素描稿呢?”
这太颠覆了,他整理了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画作,查阅了许多资料,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书《隐秘的知识》(Secret Knowledge)。
这本书清晰的证明了,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
他确定达·芬奇在暗箱里看过蒙娜丽莎,但他这种天才也许没有描手稿,估计是看完自己手绘出来的;
但是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肯定用了暗箱技术。
这本书引起了世界级的震动,有兴趣你也可以去看看嗷~
大师行为我不敢评判,但其实,聪明人往往都会有点自己的「暗箱操作」。
“去tmd规矩,我只要能达成目的管他什么规矩。”
之前就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她说感觉大学的教材太老了,好多知识都过时了。她现在已经在买书自学了,平时呢就翘课出去实习。
虽然考试每次都只能飘过去,被老师盯上好几次……但她靠着紧跟时代的知识面和出色的实战经历,一毕业就找到了月薪9k的工作,之后又跳了两次槽,月入过万了。(你说的这个读者到底是不是你自己 )
我不是鼓励大家翘课啊……我的意思是,聪明人不会被过度规范的东西训诫。
大家都在背英语单词,我为什么要背?我掌握好“烂英语原则”,知道该怎么用好翻译软件不就好了吗。
大家都在拼命记住知识,我为什么要记?我只要记得我是在哪看到这个知识点的,需要用的时候再去提取一遍不就行了吗。
有的作家可以一周创作几十篇优质文章,每年都出一本书,肯定也是有暗箱操作的。
现代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比如用讯飞语音输入法写文章,列好提纲,直接把想写的文章用语音说出来,出口就成章,还锻炼口才。
当然这不是为了偷懒,这只是为了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去做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或者更高效的完成手头现有的事。
你看,只练习不行,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方法,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