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麦岽」设为星标
工作日早 07 : 00 按时送达
早上接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接起的时候听到对面有嘈杂声,
隐约听到不少人都在打电话,
我本能的提高了警惕。
对方问我是麦先生吗?
我说是的,您是哪位?
对方说他是某某公司的,
问我是否认识丁某某,
我说不认识,
本来以为这个通话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对方用质问的口气说,不认识为什么他会留你的电话?
我心想,可是我确实不认识啊~
接着他又说,哎呀、我看错了,是刘某某。
这个刘某某你该认识吧。
还别说,我确实认识刘某某,只是我认识我是好几个同名同姓的人。
你要找哪个?
接着他说,让我自己想想应该是那个刘某某,因为刘某某欠他们钱,让我通知他尽快还钱,不然就直接上门要钱……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倒是觉得满有趣,首先这是一个催收的电话,作为了一个催收人员,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找到借款人及他亲朋友,让对方尽快把钱还上,这样,他才能拿到提成。
若是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不应该是和气生财,好说好道吗?他不是,他很蛮横。
我在想,是不是他一天天的打电话,遇到不好说话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了这样?
既然是工作,是讨生活,那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话术,但从这个人与我的沟通来看,大概率是所有人都用一样的口气,不知道是他没有意识到改变,还是因为懒。
我前东家当时有一家催收公司,里面有一个小哥催收能力很强,有一段时间我们分析他的录音发现,他在电话里能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完全像个演员。
他针对年龄大的女性就会哭诉自己的不容易,最后用同理心让别人还钱,针对年轻的小伙子,先是吓唬对方,若是不行,就再给出分期还款的建议。
从人群属性,到同一个人会有多种不同方案沟通。
打电话打多了,他就有了一个基准线,然后再打电话的时候,他心里就有数了,这个人应该归为那一类,用那一类的话术成功率最高。
打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基准线也随着市场不变的迭代,以达到他目标的催回率。
你看,同一个工作,不同的人就能做成天壤之别,有的人只是当成一个挣生活费的工作,有的人就拿工作当成打怪升级的经验值,一关一关,直到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最后,大家借钱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然别消费。毕竟未来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珍惜自己的信用,引导自己的欲望,多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才是王道。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各位,早安。
推荐阅读《【方法】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