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基于ESI的全球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及其启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范艳芬1,2 李建华2 单卫华2 申玉美2 廉珍珍2  臧赫2  王家勤2 方红玲1 通信作者:方红玲,Email:021012@xxmu.edu.cn作者单位:1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期刊社《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新乡 453003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2):1756-1760.引用本文:范艳芬,李建华,单卫华,等.基于ESI的全球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及其启示[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2):1756-176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927-01121.
摘要
目的 利用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分析全球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对国内编辑和儿科学科研人员的启示。方法 收集并整理分析ESI数据库中2011年至2021年儿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国家(或地区)分布、合作情况、机构分布、基金资助、出版语言、热点主题词等资料。结果 共有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分布在SCI收录的77种儿科学期刊上,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是Pediatrics,共182篇。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出版语言均为英语,出版频次普遍较高,具有多位作者及多个机构合作和多项基金资助的特征;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中,美国发文量最高(435篇),英格兰第2位(123篇),加拿大第3位(86篇)。目前,全球儿科学领域的学术前沿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冠状病毒疾病、SARS冠状病毒、自闭症、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具体到儿科系统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结论 基于ESI的儿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不仅为国内外儿科学研究人员了解全球儿科学领域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以及开展下一步的科研选题提供参考资料,还可帮助国内科技期刊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和约稿热点论文,进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基本科学指标;高被引论文;儿科学;组稿
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数据库是科睿唯安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SSCI)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ESI数据库目前主要广泛用于评价科研产出,通过该数据库国内外研究人员可以有目的地系统分析国际重要科技文献,进而了解国际知名科学家、研究机构、国家(或地区)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该数据库收集用于影响决策分析的基础数据[1]。高被引论文是目前文献计量学领域的重要评价指标,其被定义为ESI数据库中最近10年被引频次排在同一学科前1%的论文,其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国内外众多学者不仅可利用高被引论文评价机构、学科或研究人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高被引论文可以反映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3]。国内有较多基于ESI数据库的热点论文相关研究[4-5],以期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策略提供一定参考。近几年,更多学者利用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的计量分析,帮助国内相关学科研究人员了解全球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6-7]。尽管国内有较多学者针对ESI数据库不同学科论文进行了分析,但很少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有利于我国期刊提升办刊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全球儿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态势,可以帮助期刊编辑在组稿、约稿中有的放矢,针对性获取学术水平较高的稿源,以提高本学科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发表的“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8]很快得到引用和大量下载。因此,本研究对ESI数据库中儿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发文机构/国家合作情况、基金资助、出版语言、热点主题词等内容进行分析,不仅可为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今后进行科学选题、了解儿科学领域前沿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资料,更为重要的是,也能为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今后的组稿约稿、选题策划提供相关资料,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1
资料获取来源与方法按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方法[9],共获取ESI数据库中儿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682篇。将所有数据资料复制到Excel表格,统计分析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国家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分布、基金资助、出版语言、热点主题词等详细的信息。儿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和发展态势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儿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标题进行主题分析获取。数据获取及收集时间:2022年3月11日。
2
结果与分析2.1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SCI期刊分布 截至2021年7月,共有176种儿科学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其中SCI收录的77种儿科学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中,682篇为高被引论文;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为Pediatrics,共182篇,其次为JAMA Pediatrics,共86篇,第3位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共56篇;期刊分布前3位国家分别是美国(33种)、英格兰(15种)和荷兰(8种);我国被SCI收录的3种儿科学期刊也均有高被引论文,这3种期刊分别是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Translational Pediatrics、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发表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数≥10篇的13种期刊的主要指标和论文数量分布见表1。发表儿科学高被引论文≥10篇的13种期刊中,出版语言全部为英语,出版频次为1~12期,出版频次为12期的共10种;Q1区期刊10种、Q2区3种;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高,平均为5.900;被引半衰期差异较大(2.6~13.5)。国外学者很早就提出,期刊声誉和第一作者研究能力是高被引论文最相关的预测因子[10];后来,Dorta-González和Santana-Jiménez[11]研究发现,刊载高被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成心月[12]基于数学、物理和化学3个学科领域ESI高被引论文发现,高影响因子、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容易成为高被引论文。本研究统计ESI数据库中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也多数具有高影响因子的特征,与以上学者的分析结果类似;而对于期刊来说,出版语言为英语、出版频次较高也可能有助于发表高被引论文。盖双双等[13]研究发现,同年不同月份发表的论文,其被引频次在发表后前几年内明显不同,早几个月发表的论文通常比晚几个月发表的论文的被引频次高。因此,上述结果及相关研究提示,国内出版频次较低的期刊,提升出版频次可能有助于发表高被引论文;而对于国内高水平的出版语言为中文的期刊来说,同时刊登中英文论文可能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2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合作、国家合作及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合作度、国家合作度、机构合作度及基金资助情况见表2。目前,一篇学术论文个人独著的情况相对较少,科研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的效果,更有利于扩大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国外很早就有学者提出,科研合作可以提高科研效率,增强科学家的流动性和知名度[14];还有学者指出,发文量越多的作者越倾向于科研合作。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中,只有20篇论文标注了1位作者,其他662篇论文均为合作论文,作者合作率为97.1%,标注5~9位作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6.8%。科研机构作为研究人员的载体,机构合作产出的成果往往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Iribarren-Maestro等[15]统计某大学10个院系论文产出,发现多机构合作能增加论文的被引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只有1个机构的58篇,机构合作率为91.5%,标注 2~4个机构的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最高,为41.7%。众所周知,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各国提高研究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中,只标注1个国家的有402篇,占58.9%,国家合作率为41.1%。科学基金是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通过对科研项目、机构和人才各种形式的资助,推动着当今世界的科研合作。张诗乐等[16]研究发现,国家基金资助论文被引频次>其他基金资助论文被引频次>无基金资助论文被引频次。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中,未标注基金资助的有18篇,占2.6%,其他均有基金资助,其中标注1项基金资助论文所占比例最高,为32.7%,基金资助率为97.4%。综上可见,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具有多位作者和有基金资助的特征。但结果显示不同国家之间合作不太理想,因此儿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应在全球范围内同心协力,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充分参与不同国家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对我国期刊编辑来说,发表多位作者、多项基金资助及多个机构合作论文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2.3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国别分析 通过对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进行分析发现: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分布在全球的90个国家和/或地区,美国儿科学学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最多,为435篇,英格兰为第2位,共123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加拿大为第3位,共有86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学者发表的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共有19篇。上述结果提示,我国儿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国际上高影响力国家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和/或质量是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科研质量及国际地位的定量指标[17]。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儿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儿科学研究人员今后要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儿科学领域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培养一批高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和学术机构,并鼓励我国儿科学领域研究尽量在高影响力和学术质量较高的期刊发表,进而提高我国儿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外,应积极寻求与儿科学领域的高影响力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尽可能与更多的国家儿科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我国儿科学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对于国内儿科学期刊编辑来说,想要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应该多收集儿科学领域国内外高影响力国家科研人员信息,及时向他们赠阅期刊并进行组稿、约稿。2.4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优势机构分析 对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标注的机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加州大学系统)发文数量最高(91篇),其次为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80篇),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大学)发文68篇,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波士顿儿童医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均发文47篇;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发文45篇;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均发文42篇;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文40篇;发文有30篇以上的机构还有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Prevention Usa(38篇)(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University of Toronto(38篇)(多伦多大学)、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37篇)(费城儿童医院)、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35篇)(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34篇)(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System(34篇)(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Campus(33篇)(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Pennsylvania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Pcshe(32篇)(宾夕法尼亚联邦高等教育系统)、Harvard Medical School(30篇)(哈佛大学医学院)。其他略。结果显示,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大多来源于美国、法国、荷兰、印度的大型研究机构。因此,国内相关领域期刊想要发表国际上具有高学术质量的儿科学论文,应尽量与国际上儿科学优势机构开展稳定的交流和合作,尽量邀请儿科学优势机构科研人员担任期刊特邀编委等职位。令人骄傲的是,本研究发现国内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发表了4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显示该校的儿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显示度。2.5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被引频次 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范围为2011年至2021年,总被引频次为159 237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33.5次;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文后引文数最高为837条,最低为1条,文后篇均引文数为 65.4条。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和被引频次分布见表3。高被引论文是根据同一年同一ESI学科统计最近10年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的论文[18]。从表3可见,2011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次数最高,其次是2012年儿科学高被引论文, 2012年至2021年,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一般来说,论文发表的时间越长,其被引的概率越高,则被引用的次数越高。本研究中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被引趋势与此相符。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篇均引文数远高于国内儿科学文后引文数(11.08条),低于全球眼科学高被引论文文后引文数(96.6条)[19]。今后国内儿科学期刊编辑应加强对引文的重视程度,可适当引导本刊作者增加文后引文的数量,对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6 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分析 论文标题是期刊论文中最为直观的部分,是学术论文中最醒目的部分,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682篇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标题进行主题分析,结果见表4。2012年至2021年儿科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词分析见表5。目前国际上儿科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冠状病毒疾病、SARS冠状病毒、自闭症、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具体到儿科系统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表4)。2012年至2021年全球儿科学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来看,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尤其是近2年来,由于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相关儿科疾病研究急剧增加(表5)。国内有学者很早就提出,作为编辑来说,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组稿、约稿本学科热点论文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关键。国内还有学者发现,美国医学研究选题热点开始下降时,国内相关主题论文才进入快速增长期[20]。本研究中儿科学高被引论文多数为美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关注美国儿科学领域学者最近发表的论文主题,不仅有助于国内儿科学期刊编辑人员进行组稿、约稿专题论文,获取并发表有高被引潜力的论文,而且可帮助我国儿科学研究人员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热点选题和学术前沿。
3
小结2019年,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有一定的帮助,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认可度得到显著提高,但我国目前仍缺乏有较高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本研究通过对ESI数据库中儿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国内儿科学期刊编辑了解全球儿科学顶尖期刊主要指标情况,寻找差距和不足,也可帮助我们了解儿科学领域学术前沿及国外儿科学领域的优势研究机构,为国内儿科学研究人员针对全球儿科学研究热点进行相关国内研究或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为国内儿科学期刊编辑下一步组稿、约稿及聘请国际儿科学领域知名专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