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篇《致敬孤勇者: 中国电科CETC成都事业部陈某龙兄》,继续致敬孤勇者。今天从宏观经济角度观察和解析中国电科CETC成都事件,文章尽量做到直白简单,梳理出此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也解答了微信聊天截屏中的程序员的困惑:“无意义的事情很多,这不是我能理解的事”。
首先,应该肯定此次爆料者的正向贡献,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一家国有企业的基层劳动组织形态。同时,也呼吁腾讯等有关企业担负起大企业该有的社会责任,保护有关人员的个人隐私。
声明:以下以中国电科CETC成都事件举例,仅用于科普知识和粉丝交流,请勿有意引导发散。文章内容过于揭露社会经济问题的本质,随时可能被平台删除,各位可以随意复制保留备份,以防软文链接失效。
01 为什么给加班费都不要?
在过去,赚加班费的程序员很普遍。但现在的程序员,给加班费也不想要,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为什么给加班费都不要?
我来大概梳理下中国电科等国营企业的运行逻辑。中国电科是一家国营企业,意味着可以从国家拿到政策性经营贷款。例如臭名昭著的经营贷就是一种企业贷,被大多数老板拿来炒房用了。所以凡是贷款,就是在"帮助国家合法印钱"。全球还没有直接开印钞机加量的先例,除了已成为历史的南京国民政府。除非你"主动贷款",不够流通时才开印钞机加量。
图片来源 网络分享
接下来继续梳理,假设中国电科从国家获得1个亿的贷款用于正常经营和工资开支,即"主动印钱"1个亿,担负起拯救房地产为主的经济。一般把这个过程称为"救市",或者说形象一点,就是"向大血管里输血"。这种救市是我们特有的救市模式,有区别于西方应对经济危机时“直升机撒钱”,或者直接往每个人账户上打钱的模式。
这1个亿到了中国电科怎么分配的?简单说吧,肯定是自上而下的分配,整个组织就像一棵倒立的树,这份营养从根部分配到各个毛细血管。这样中国电科可以保证不裁员,可以继续运营,达到了维持国家经济运转的目的,不至于经济硬着陆。此时,不再考虑浪费和碳达峰,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基层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们不心疼你们胡乱印的钱,但我还心疼我的时间,我还心疼浪费,我还心疼空气污染,我不陪你玩了。”
02 基层和上层为什么处于撕裂状态
国内不只有中国电科一家国有企业,在经济下行中,“救市”也仅仅是江湖救急。中国电科拿到的1个亿根本不够这个庞大,错综复杂的树木能营养到每一个毛细血管。现实往往是上面吃肉,基层还得使劲干活,但也仅仅能喝到些汤汤水水。
那么,基层为什么还要比以往更卷?因为中层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了鸡腿的刺激,或者得到了某种画饼的许诺,就会向下一层层传导压力,不排除也想逆势作为一番,或者给高层摆出一副表演的姿态。即使最后项目做黄了,也算努力过了。在报告会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家都好交差。甚至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到项目鸡腿。
但是,如果力度传导把握不好,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就会造成本来就处在撕裂边缘的基层崩溃集体出逃。基层觉醒,全年996无休息地拉车,也不能满足上层贪婪地汲取。那么基层集体降低欲望,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佛系躺平青年,刺激无用,怎么动员也没用。
这种庞大的国企一般是金字塔形状的组织结构,居于中间层的管理更是多如牛毛,关系盘根错节,有更强烈地从基层汲取更多的欲望。这1个亿分配下来,到基层就没几块肉了,或者压根就没肉了。而庞大的中层拿着国家的贷款,日子过得更加滋润,各种买房买车消费。这个过程是继续毛掉了基层员工的工资或存款,让基层的一碗油泼面涨到30块,最后连油泼面都吃不起了。然后就出现了上层通胀,底层通缩的现象。这样,基层和上层就处于撕裂状态了。
图片来源 网络
也就是说,基层拼命给国家的经济拉车,即使涨了几千块钱工资,还不够冲抵高层主动"印钱"导致基层工资存款变毛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时候,汲取的极限到了,基层就没人愿意再努力干活了。再优秀的管理,都无法带好团队。
03 国企贷款续命的最终结局
一个庞大的组织在面对这种困局时无解,所谓神仙来了也无救。除非有高层有壮士断腕的改革精神,改革压在基层头上庞大的中间层,这个组织方可涅槃重生。但是,中间层的裙带关系盘根错节,谁又敢动,谁又能动得了他们?
对于国企改革意味着下岗腾位置,当前大多数国企改革不是下岗,而是用外包用工模式,以降低成本和牺牲产品质量硬撑着,再加上国家贷款继续苟延残喘。那些选择继续留在大船上的人们只能熬着。
最后,祝贺中国电科成都事业部的张某龙兄弟得以解脱。用心选择,无惧未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您
喜欢我的观点
欢迎点击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