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壮举:盘山莲花峰七勇士




抗日壮举:盘山莲花峰七勇士
盘山曾经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莲花峰七勇士”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仍被当地百姓口口传颂。

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冀东十三支队(1940年8月,改建为八路军第13团)副司令员包森奉命率部挺进盘山,同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政府,开辟抗日根据地。同年夏的一天,日本侵略者纠集强大兵力,从蓟县(今蓟州)、平谷等地出发,“围剿”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扑灭熊熊燃起的抗日烈火。此时,包森正在莲花峰附近的梁庄子组织部队整训,忽然发现大批日寇猛扑过来,并形成南北合击之势。考虑到莲花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抢占制高点可以为大部队赢得转移时机,包森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赶在敌人前面抢占莲花峰。警卫班班长马占东主动请缨,带领六名战士担负起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重任。

莲花峰七勇士(油画)
在大部队转移的同时,马占东等七人开始由东坡攀登莲花峰。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阻止他们前进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七勇士用密集的火力吸引着疯狂进犯的日寇,敌人不断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包森主力部队,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进攻。七勇士利用有利地形,一边后退一边阻击敌人,像牵牛鼻子般把敌人引到了莲花峰顶。子弹打光后,他们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人。手榴弹用光后,又搬起山顶的石头砸向敌人。七勇士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紧逼的时刻,果断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一起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七勇士血战莲花峰、壮烈跳崖的情景,被远处托着望远镜的包森看得一清二楚。包森戚惋地赞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今如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却也出现在盘山!”他还多次向宣传干事下达任务,要求深入细致地采写莲花峰七勇士的动人事迹。主力部队受到七勇士壮举的极大鼓舞,在包森带领下,英勇作战,先后取得多次战斗胜利,驰骋冀东威震敌胆。
然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七位跳崖的勇士中,六位英勇殉国。班长马占东幸运地被挂在树上保住了性命,但脑部受到重创,身体多处受伤。在乡亲们的全力救治和精心照护下,马占东的身体逐渐恢复。养好伤后,马占东再次来到莲花峰脚下。望着莲花峰顶,他仿佛置身七勇士纵身跳崖的悲壮场面,脑海里浮现出他与战友们曾经在一起亲密无间的时光。想到此处,马占东泪如雨下。接着,他整了整身上的衣服,缓缓举起右臂,面向莲花峰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就在这一刻,他决定替六位战友完成生前心愿,用行动践行七勇士为民族而战的铮铮誓言,把莲花峰七勇士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马占东
不久,马占东重返抗日前线。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无论大小战役,永远冲在最前面。曾经有人问马占东为什么这么拼命,马占东说:“我身上背着几条兄弟的命,活一天,赚一天;杀一个鬼子,赚一个。我不怕死!”
抗战胜利后,马占东所在的部队被编入解放军第46军137师409团。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衡宝战役,凭借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一步步晋升为团长。马占东始终没有忘记对莲花峰牺牲战友的承诺。新中国成立后,他走上抗美援朝战场。荣归之后,他又奔赴四川西昌,参加剿匪战斗。剿匪胜利结束,他被任命为四川省金堂县武装部部长。多年的征战,让马占东失去了一只眼睛,身体里残留的18块弹片一直伴随他直到去世。
七勇士壮烈跳崖的场景时常在马占东脑海里浮现,七勇士的初心和使命始终被他铭记在心。任金堂县武装部部长后,马占东认真履职,兢兢业业。他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以此告慰莲花峰牺牲的战友。  
1962年,为照顾马占东的身体,领导劝他离职休养。可他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硬是把离休时间往后拖了四年。马占东从未向人提起自己在莲花峰的事情,同部队的战友都不知道他是莲花峰七勇士之一。当时,如果他找有关部门告知莲花峰一事,就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干部待遇,但他没有这样做,更坚决不允许孩子们去找。1973年,马占东的二儿子因参加珍宝岛战役而负伤致残。马占东不愿给国家增加负担,便把儿子接回家中自费疗养。又一年,马占东的一位老战友得知他的二女儿在农村插队,就帮忙搞到一个“指标”,让他把孩子调进城里工作。当“指标”送到马占东手上时,他硬是让孩子退了回去。他说:“我们不能接受这种特殊待遇,不能搞特殊化!”
2002年2月,83岁的马占东与世长辞。遵照马占东的遗愿,家人护送他的骨灰回到故乡,将其埋葬在莲花峰下,陪伴他的六个兄弟。至此,莲花峰七勇士终得“团聚”。
来源:2020年5期《天津支部生活·党建版》
往期推荐
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包森
落英纷飞悼英才——回忆朱厚泽(上)
追忆老八路傅克先生
喷施宝公司与大学研究院强强联合,携手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战略
传承、革新、跨越,让民族文化绽放光芒——宜兴吴门紫砂陶艺百年传承纪实(一)
-
END -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扫码投稿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百年强国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