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何长工与抗大教育
上
2022年12月8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我国地质工业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抗大总校副校长何长工同志诞辰122周年,抗大陈列馆刊发此文,抗大电台专访何长工之子何光皓,以示纪念!
何长工同志
抗大电台专访音频(有关何长工同志的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FM106.2抗大之声)
何长工与抗大
何长工同志从1938年5月到抗战胜利一直致力于抗大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命运与抗大的命运连在一起,流汗、流血,参与铸就了抗大的辉煌。先后任抗大第五大队大队长,第一分校校长,总校教育长、副校长等职。在抗大担任职务期间,何长工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敌后办学,先后撰写了《抗大五年来工作总结》和《抗大教育方针及其特点》等多篇文章,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长工同志在延安时的留影
1939年抗大总校挺进华北敌后办学,1940年2月底,抗大总校抵达山西武乡县蟠龙镇,何长工立即带领一分校一个留守大队归入总校建制。4月,何长工担任抗大总校教育长。1940年11月4日,抗大深入敌后浆水办学期间,何长工同志先后担任学校教育长、副校长职务,在浆水狠抓游击战争中的正规化建设,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教材,对抗大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1940年何长工同志担任抗大总校教育长
1941年6月1日是抗大五周年校庆,何长工在大会上对教育方针进行新的阐述,成为继毛泽东、林彪之后唯一一位对抗大教育方针做阐述的校首长。为了全面总结抗大创建五年来,特别是深入敌后一年多的办学经验,滕代远和何长工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对各项工作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研究、总结之后,编撰了《抗大五年来的工作经验》一书,何长工的《抗大教育方针及其特点》文章也收入其中。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抗大教育的方针,也是何长工等多年来创办抗大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何长工同志亲笔签名的《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复制件
何长工同志撰写的《抗大教育方针及其特点》文章
1942年8月,滕代远调任八路军前方总参谋长,何长工被任命为代理副校长,主持抗大工作。1943年1月,抗大总校奉令将连以下干部及陆军中学留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其余人员由何长工率领,返回陕北绥德继续办学。1945年10月中旬,抗大总校在何长工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东北。1946年2月,在吉林通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何长工担任第一副校长。
1943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何长工同志为抗大总校副校长委任状
1946年2月,抗大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何长工同志被任命为第一副校长
1946年冬,东北军政大学进驻哈尔滨地区,右为第一副校长何长工,左为副政委吴溉之
何长工同志为抗大纪念碑撰写碑文
1986年,何长工同志为邢台县(今信都区)在前南峪村建立的抗大纪念馆题词
1986年,原抗大副校长何长工同志为抗大纪念碑撰写碑文
何长工同志为抗大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太行山的战斗岁月,在何长工的心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1986年6月1日,纪念抗大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浆水抗大总校驻地前南峪村建造了全国唯一一座抗大纪念碑,何长工满怀热情,撰写了碑文。何长工对于浆水感情非常深厚,碑文中,何校长这样说道:“我们常想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我们抗大全体人员吃的是浆水川的粮,喝的是浆水川的水,是浆水川和太行山的广大人民把我们养育壮大的。我们在此受到了深厚的教育和锻炼,对此我们将永志不忘。”
何长工同志与老区人民血肉相连
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教育长何长工在校部前南峪村的宿办室
何长工在抗大时期用过的文件箱(何长工之子何光皓捐赠)
何长工同志使用过的剃须刀(何长工孙女何佳霖捐赠)
抗大在浆水期间,抗大总校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何长工经常亲自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浆水镇留下了不少美谈。
何长工与夫人尹清平合影
在抗大总校校部进驻浆水镇前南峪村不久时,何长工夫妇得知,村里有个乳名叫卫生子的穷孩子,因父亲流落他乡,母亲过早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十来岁的姐姐卫娥子二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由于缺吃少穿,瘦得皮包骨头,村里人认为这孩子活不了多久。何长工决定将其接到家中,同自己孩子一起吃住,慢慢卫生子恢复了健康。长大后,他不辜负革命前辈的养育和教诲,曾担任了大河菱镁矿厂的厂长,成为邢台县(今信都区)有名的企业家。
转自:抗大陈列馆发布
(待续)
往期推荐
中国是可以成为世界足球强国的——读骆德荣《戮力发展中国足球,推进强国强军伟业》有感
贵州重点推广生态农业核心技术土著益生菌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迈进现代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
长按扫码投稿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扫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