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了解更多
独臂将军——余秋里
1929年,一名15岁的小伙参加当地的工农红军,但没有正式的名字,人家问他叫什么?
他说:“狗娃子”,
报名处说:“你没名字吗?”
他说:“家人都叫我狗娃子,我听我妈说我是秋天生的”,
报名处对他说:“那就叫余秋里吧”。
这个名字后来也得到毛主席的赞许,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开国独臂中将余秋里,毛主席盛赞他为“帅才”。
1914年,余秋里生于江西吉安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余家只有几亩薄田,即使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在官僚恶霸的压榨下,也留不下多少口粮,遇到灾年只能采野菜吃树叶,四处乞食。
一家人一年到头为填饱肚皮而忙碌,更没有钱供他读书。因全家不识字,在他15岁报名参军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小名“狗娃子”。既然参加红军当了兵,就该有个正式的名字,他就央求报名处负责记录的同志给自己取个名,对方得知他出生在秋天,就给他取名为“秋里”。
在红军部队中,余秋里表现得格外勇猛,每次作战,他总是一马当先地冲在前列,正因为如此,他比常人更能博得上级的厚爱。此后岁月中,他历任分队长、中队长、随营军事队政治指导员等职位,颇得中央重视。
1934年8月,余秋里接受指令,跟随任弼时、王震、肖克等领导的红六军团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向着黔东苏区进行转移。一路上,他们跨越河流,冲出险地,终于挺进了贵州。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千里迂回战,有一天,敌人正沿着山坡前进,时任红18团团长的成钧和政委余秋里,当场指挥部队发起攻击。
成钧为了更快地消灭谷底的敌人,就站起来观察情况,余秋里发现敌人的枪口瞄准了成钧。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瞬间,他大喊一声危险,就伸出左臂将成钧给拽倒在地,子弹打穿了余秋里的左臂,露出了骨头和筋腱。余秋里的左臂当即垂落下来,血流不止。
余秋里因失血过多,疼得一时开不了口。简单包扎后,他对成钧说:“我不要紧,你一个人好好指挥吧。”
战斗结束后,红军获得了胜利。然而,由于缺医少药,余秋里负伤的左臂伤口严重感染。
1936年9月,余秋里受伤的手臂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治疗,这时已经危及到生命。经过讨论,必须要为余秋里进行紧急手术,经过余秋里将军的同意,手术的主刀医生为他进行了截肢手术。
从那天开始,余秋里多了一个称呼:“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率领120师独立第三支队,参与了百团大战。后了他所在的部队整编为358旅第8团,余秋里屡立奇功,后被提升为358旅政委。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余秋里一手带出来的第8团,打出了“天下第一团”的称号。
其实,余秋里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也是一位政工高手,可以说文武双全。
他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与基层指战员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
贺龙曾评价他说:“在晋绥军区高级干部中,真正了解兵的是余秋里。他能讲出来。他这次没有到会,应该向他学习”。
在1947年的冬季整训中,他更是在358旅率先开展的“诉苦三查”运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这一运动,受到毛主席高度称赞,并被毛主席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进行推广。
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在彭德怀的麾下作战,先后完成了保卫延安、西北三战三捷、出击陇东、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清涧战役等重要任务,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2月,军委对各野战军进行整编,余秋里任第一野战军1军1师政委,也就是俗称的我军“天下第一师”政委,同年6月升任第1军副政委。
建国后,余秋里主要在总后勤部工作,先后任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曾担任过第二高级步校的校长兼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1955年,余秋里被任命为总财务部部长,主管全军的财政经济工作。总财务部也是全军的总部之一,在1957年撤销,并入了总后勤部。余秋里在建国之初就当上了解放军总部的首长。他不但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还能理财。总财务部撤销后,余秋里改任总后勤部政委。
1958年1月的一天,毛主席召见时任总后勤部政委余秋里,坦言道要他当石油部长,余秋里没干过这个,怕是干不好,就婉拒,毛主席没同意,问他:“今年你多大了?”
余秋里:“43岁了。”毛主席笑着:“还是个儿童团嘛。”
听完这句话,余秋里明白,毛主席是下定决心了,接着毛主席继续说道:“我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给你五年时间,在我们这个“贫油”国家创造出一个奇迹来。”
余秋里站起来表决心:“主席,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把工作做好。”
几天之后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任免国务院若干组成人员的议案,在说到对余秋里的任命时,毛主席问其中一位参会的同志:“余秋里这个人怎么样?我想让他当石油部长,你看行不行?”那位同志回答说恐怕嫩了点,毛主席接着说:
“嫩点不要紧,锻炼嘛!提起来吧!”
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余秋里把勘探油田的重点放在东部地区。当时很多国外的专家断言我国的东部地区不可能有大型油田,但余秋里不信这个邪,他组织科研人员马不停蹄地在东部地区寻找,尤其是东北的松辽盆地,更是余秋里的重点勘查地带。1959年,经过一年时间努力后,大庆油田被发现,此后余秋里兼任了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
虽然发现了大庆油田,但建设油田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因为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基础设备都要靠进口。面对这种困难,余秋里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只许上,不许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从1958年2月到1965年1月余秋里同志担任石油部部长的七年间,就一举扭转了我国石油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而且为以后原油产量上一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在余秋里的领导下,又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等一批油田,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为了让工人能吃饱饭,余秋里挖空了心思想筹备粮食的方法,在大庆一边建工程,一边搞生产,到每个工人家里去走访,争取不让一家一户饿肚子。三年的时间,余秋里的头发白了一半,他时常调侃说,这挖石油比当年走长征还难。
在70年代的那段"艰苦岁月"里,余秋里也曾经被打倒过,幸运的是余秋里将军熬过了"寒冬",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职位为新中国事业发光发热。先后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等重要职位。
1975年,余秋里将军更是直接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小平同志恢复国民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里对自己的子女家教是非常严格的,他唯一的儿子叫余浩,余秋里从来不让他在学校里搞特殊化,而余浩也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品质和基因,为日低调,勤奋刻苦,余浩与叶帅的女儿叶文珊结为夫妻,两人恩爱有加,都为祖国伟大事业的发展不留余力,余浩更是成为一名少将。
1999年2月3日,余秋里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
在我军177位开国中将中,余秋里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几位之一。余秋里将军将一生都贡献给革命事业,完全不顾个人安危,让人为之叹服。我们会牢记余老和同样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奋斗到底,推动祖国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
愿所有为新中国诞生而流血流汗的老功臣们都能长寿健康。
往期推荐
戴罪立功的陈伯钧上将
开国女将军李贞与丈夫甘泗淇的革命婚姻
洪学智:两次获授上将军衔
四野头号虎将——刘震
传奇上将——朱良才
gonggao555@163.com
扫码投稿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百年强国梦
扫码关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