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再道


点击关注
| 了解更多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开国上将——陈再道
陈再道,麻城乘马岗区程家冲人,1926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四军红四军副军长、军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6年,独身一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配合北伐军作战。由于报名时"程"误写为"陈",就改叫陈再道。
1926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
土地革命——
1927年9月,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
同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排长、连长,第4军11师32团3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
1928年8月,在江子英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起任红4军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

长征中,入红军大学学习,任红4军副军长。到达陕北后,任军长,率部先后参加甜水堡伏击战及山城堡战役。
1935年,率部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同年任红4军副军长、军长。在长征中,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率部三过雪山草地,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重要贡献。
1936年10月,率红四军在甘肃靖远以东(黄河东岸)进行正面防御,掩护了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七亘村、黄崖底和长生口等战斗,初步取得了对日作战经验。
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
1940年5月,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参加领导巩固和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
。8月率冀南部队1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对平汉路、德石路进行破袭战,积极主动出击日伪军,歼敌2000多人。
1943年10月,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
1945年9月,率冀南纵队6500余人参加上党战役。同年10月,率部攻打邯郸城,回师平汉线,参加邯郸战役。
1946年9月,率2纵参加巨野战役,在龙堌集成功阻击国民党第5军11天,成为此次作战的模范防御战例。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后发起鲁西南战役。
1949年2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
建国以后——
1972年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77年9月至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1977年12月起)。
1982年,坚决执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主持了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工作。
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葬于麻城烈士陵园。
陈再道:农村娃打败黄埔三期毕业生,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已成为历史的1926年距今已过去97年,这一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北京“三一八”惨案,蒋介石“中山舰事件”,各路军阀形成割据势力,美、英、法等列强的侵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
在那内忧外患的年代,艰难困苦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革命之中。陈再道便是其中一员,1926年秋季的一个早晨,家中叔叔准备帮他说亲娶媳妇,陈再道欣然之时,忽然村庄里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那首歌的名字叫《农民快快醒悟》。
过去的陈再道只是一位无所事事的普通青年,喜欢与伙伴拉帮结伙搞恶作剧。由于父母很早离开这个世界,他由叔叔一手带大。叔叔对他的疼爱有加或许是造成他叛逆的一个因素。但是他从此人生轨迹发生了剧变。
当陈再道听到这歌声,他便爬上围墙看起了热闹。原来是共产党在做农民武装的工作,共产党员王树声说:“乡亲们,让我们举起自己的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

听到这里,陈再道觉得王树声说得很有道理,他想,如果有了我们这支队伍,消灭敌人,安定国家,兴许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否则还是一辈子受穷受欺负。
于是陈再道拒绝了叔叔给说亲娶媳妇。要革命不要媳妇,此时的他年仅17岁。陈再道报名参军后不久,他的叔叔就去世了,从此以后,他一直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也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次年,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对列强侵犯我国领土视而不见,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党同胞的围剿。先后发动上海“四·一二”政变和“四·一五”广州大屠杀。鉴于此,我党决定发动秋收起义。陈再道参与这次起义,这也是他第一次正面直接感受战场。
第一次上战场的陈再道还有些害怕和紧张,但是当他看到身边的战友都在前仆后继地向前冲锋。他那种焦虑的情绪很快就消退了。战斗结束后,他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勇敢杀敌,不拖部队的后腿。

1932年冬,红军总指挥部遭遇到国民党军的拦截,情况危急之下,陈再道率领全营急速回援,与敌军火拼,成功掩护指挥部安全转移。而后跟随大部队向四川挺近,建立川陕边根据地。因作战有功,陈再道担任红11师第31团团长。
在陈再道上任团长之初,他的年纪尚小,年仅23岁。自然有许多战士不服,论战场上杀敌的数量,陈再道可比不过部队中的那些老兵。但是后来坐在一起聊天之时,大家总是会被陈再道所说的话折服,大家这时才发觉这是位军事奇才。便都信服于他。
1933年正月初一刚过,蒋介石指示田颂尧“剿匪”,并且拨给军费和武器装备。陈再道判断敌军形势和战场布局,结合方面军总部分析敌我情况和川北的地形特点,上级决定采用“收缩阵地,诱敌深入”的战术,集中我军力量。
田颂尧的29军,有5个师,3个旅,编为左、中、右三个编队,企图“三路围攻”。而我军虽然建制上看起来强于敌军,但实际上此时我军仍未形成系统的战斗力。
分析敌军战术后,上级决定担任红10师师长的陈再道,率领红10师于通江东北的洪口场固守,保障方面军侧后安全。

陈再道的军事才能从此开始向大家展示出来,修建防御工事时,他亲自视察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许多意见都有独到的见解。于是许多战士戏称: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参谋长来视察呢。而后敌军很快就发动了攻势。
敌军首先以一个团的兵力向陈再道的阵地发起了进攻,然而在陈再道精心的火力布局下,配置的轻重火力,交替开火,很快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打退。
随后战场寂静了下来,在寒冷刺骨的雨天里,战士们得以一丝空闲时间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让战士们心中多了一份安慰。而吃完饭后便急忙扔掉饭碗,继续加紧修理防御工事。
随后敌军的三个团再次对红10师发起猛攻,敌方人数众多,加上炮火掩护,即使遭受大量伤亡,他们还是凭借优势向红10师阵地挺近。敌军占领了红10师的前沿阵地,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分秒都关乎着部队的生死存亡。

情况危急之下,陈再道不顾其他干部的阻挠,决定冒着危险亲自带领少数战士绕开正面战场,从侧面向敌军发动进攻。一时间敌军被打乱阵脚,我方正面部队得以些许时间,向敌军发动猛攻,而后敌军抛下大量尸体退出红10师阵地,落荒而逃。
敌我双方都对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作出了判断,陈再道认为在第二天敌方为了防止我方从侧面偷袭,所以他们增派兵力,发动交叉进攻。于是陈再道指挥部队改变防御阵地,从单方向防守变为梯队配置,层层阻击。
果不其然,第二天敌军集合优势兵力,再次进犯红10师阵地,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在陈再道有条不紊的指挥和战士们勇敢的作战下,红10师阵地最终依然坚挺,成功击退来犯之敌,令敌军无力再组织进攻。
红10师阵地的防守为我方建立根据地赢得了有利条件。在我方休整以后,待时机成熟,红军指挥部决定发动反攻。

在反攻之时,陈再道的军事才能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竹峪关战役中,将敌军全线击溃,率领部队追击敌军追出了60余里。随后又率领红10师,联合其他部队,一举歼灭柳林溪之敌。在历时四个月的反攻中,红军根据地扩大一倍以上,缴获大量物资,一举击溃白军。
在白军逃亡路上,到处都是伤员。陈再道所遇到的小股白军也是直接放弃抵抗,白军被打得彻底失去战斗力,少量白军逃亡至南部。最终我军大获全胜。
在总部会议中,表扬嘉奖了陈再道及其他部队的坚守,正是这一次次的顽强坚守,为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才换来了根据地的稳定。
陈再道也因此感受到了胜利的滋味,他决定日后倾其所有,指挥好每一场战役,打好每一场仗。他这是对打仗上了“瘾”。

在川陕根据地稳定后,陈再道奉命前往冀南。在这里,他见到了刘伯承师长,刘伯承拿出一张军事地图,在地图上指了指,笑着对陈再道说:“这儿可是光着屁股洗澡,露在外头啊”。
冀南地处平原,没了山川的依托,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难度远远增大。万幸的是我方在冀南地区的地下工作做得很不错,陈再道接下重任后便有序地开展了工作,很快便在形势混乱的冀南地区站稳了脚跟。
而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日军大举进犯后,整个冀南地区都陷入混乱之中,国民党官员都闻风外逃,当地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于是土匪、游杂部队都蜂拥而起,在扩大自己势力的同时也做尽坏事。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一时间土匪近乎以强迫的方式“招兵买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无力抵抗,心中对这种强盗行径是非常抵触的。

故陈再道的部队进入一家村庄时,群众显得有些惊慌,但是当得知部队是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再加上陈再道平和的语气和态度,群众们很快就对部队没有抗拒的情绪。
部队驻扎在村庄的时候,战士们自发帮助群众干活,抢着帮群众挑水、种地。宣传党的思想,很快军民就融入到欢快的氛围中。不得不说,部队对群众的爱护,群众对部队的拥护,这是陈再道成功建立冀南根据地乃至战争胜利的客观条件。
为了建立冀南根据地,陈再道决定先从整治当地风气开始。但是部队刚到冀南地区,武装力量并不雄厚,为了防止和当地土匪和保安团火并,陈再道决定亲自前往去见他们的指挥官,争取他们走上抗日的道路。
土匪和保安团最初是对陈再道抱有敌对态度的,但是看着眼下的局势,百姓生活困苦,另一边又有日寇的侵犯,他们在此犯了难。
陈再道因此亲自前往县城企图说服保安团能够与部队联合起来抗日,来到县城城门时,一些穿着正装的人夹道欢迎。让保安团加入部队显然是一件难事,但是经过陈再道的极力劝说,保安团选择了与陈再道站在一起,抗日。

陈再道处理好保安团的问题以后便又前往土匪寨子,几个不知道陈再道的土匪一上来就把陈再道给绑了,嘴里“天王盖地虎”说个不停。陈再道也不明白天王盖地虎是啥意思,气得这几个土匪脸涨红。就把陈再道给丢下山。后来土匪头子听说后立刻找到陈再道去道歉,最终土匪也同意了联合抗日。
在冀南根据地建立起以后,陈再道便开始着手领导冀南人民坚持抗战的任务。面对日军对根据地实施的“囚笼”政策,陈再道率领部队和群众予以反击。
第一步便是破坏日军实施运输的铁路和公路,此举能够令日军物资运输中断,可打击日军嚣张气焰,且削弱日军战斗力。第二步是陈再道部署兵力设伏,第25团成功伏击日军,仅十分钟战斗,便消灭日军数十人,缴获一批枪炮。
此次战役受到了129师首长的高度评价,称之为“是创造了平原地区迅速、干脆消灭敌人设伏战的范例”,并受到第18集团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然而日军的嚣张气焰并不会因此而扑灭,他们甚至加大了对冀南地区的“扫荡”力度。日寇的残忍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三光”政策更是惨绝人寰,至今都刻在人民心中。
1942年,冀南抗日斗争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这一年里,日军对冀南地区实施“扫荡”近800次,数10次出动兵力2000人。而“4·29”、“6·11”、“9·12”更是出动万人以上兵力,其中有一次多达三万人。

日寇的“扫荡”使得群众的安全与财产受到严重侵害,冀南党政军机关也蒙受巨大损失。日寇自以为他们的毫无人性能够摧毁根据地所有的抗日意志,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一次扫荡都让人民更加坚定抗日的决心。
在一次次的扫荡中,陈再道所领导的冀南党政军机关借助群众的力量与日寇周旋,借助群众的力量予以适时反击。冀南党委在10月召开扩大会议,向冀南人民宣布:冀南区的党和八路军部队誓与冀南人民共存亡!
这句誓言无疑给了冀南地区人民巨大的信心,坚定了人民拥护部队的信念。一次次敌军的“扫荡”见证了一次次的军民鱼水情。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部队离不开人民的拥护,人民也离不开部队的坚守。
作为冀南最高军事首长的陈再道,不久又面临了一个巨大而棘手的难题。就在冀南党政军民齐心协力与日寇周旋之时,冀南面临着几十年未有的大旱灾。更奇葩的是,从春天开始,旱情持续了8个月,旱情结束后,又来了八场大暴雨,曾经物资富饶的冀南地区出现饿死大片人的景象。

百万人逃荒,30万人因疾病、饥饿而死。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祸,陈再道一边率领部队、群众积极生产自救,战胜荒灾,另一边指挥部队作战。并下达命令,部队尽量减少口粮,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节省食物给老百姓吃。
凭着这种精神,群众的支持,友军的帮助,最终在陈再道的带领下冀南成功度过这段艰苦岁月。冀南根据地也稳定了下来,打破了原有那种混乱的局势。随后陈再道进入党校进行学习。
在前往党校的途中,由于沿途敌情,护送他的同志希望陈再道能够换上便衣,但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是一名堂堂的八路军军区司令,我非要穿着军装从鬼子的眼皮底下过!”在如此硬气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让妻子把衣服改成童装,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在党校学习期间,彭德怀副总司令前往党校视察。在陈再道向彭总汇报冀南的斗争局势后,彭德怀高度赞扬了冀南军民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表示佩服和赞扬。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全国上下都非常喜悦,欢天喜地。唯独他陈再道纳了闷,他多次请求党中央让他回冀南指挥作战,指挥大部队反攻,天天在党校大声喊着:“反攻!反攻!快放我回去指挥!”给他急得坐立不安。大概是领导觉得他这副德行,又让他多读了年书。
让一个指挥作战的军区首长坐在课桌前读书,这怎么叫人按耐得住?在党校的陈再道心里全是想着带兵打仗,如何把敌人一顿痛扁。
即使在校学习不如战场上指挥作战过瘾,但是在校学习期间也使得陈再道的军事能力更上一层楼。为日后他指挥军团战胜黄埔三期毕业中将宋瑞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会终于来了!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私自撕毁停战协定,妄想夺取我军政权。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调集部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试图把战火引向全国。

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接到歼灭敌军第70、32、66师三个整编师的命令。陈再道在刘、邓的手下担任司令员,与陈再道直接对位的正是国民党中将宋瑞珂。宋瑞珂是黄埔军校三期的优秀毕业生,部队装备精良。
这可是一场恶战!在大家告诫陈再道要谨慎行事的时候,只见陈再道冷笑一声,说:“送到嘴边的肥肉可不能丢了”,顿时把司令部的人给惊呆了。
这场战争打响以后,不出所料,这是一场恶战,敌人的炮火异常凶猛。各种大型火炮都用上了,且到处都是修建好的防御工事,甚至有火力凶猛的机枪连碉堡。但可别忘了,这时我方的野战军继承了大量的武器装备,随后陈再道的部队在我方榴弹炮的支援下,稳步向前推进。

或许这时的宋瑞珂还坐在指挥部悠闲得喝茶,但他不知道的是他面临的可是我方勇将陈再道!经过整整12天的羊角集战斗,以我军胜利而告终。此战歼敌1.4万余人。极大地打击了敌国民党军的士气,也让他们明白现在的野战军早已不是当初的红军了,野战军有着红军一般的钢铁意志,拥有着更精良的装备。在党的指挥下,解放战争必将势如破竹,取得完全胜利。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陈再道调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开展剿匪工作。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悍匪一听到是陈再道率领部队,当场就吓破了胆,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跑路,还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匪徒,最终也算是亲眼见证了陈再道的军事能力。
在后来的几次调任中,陈再道也总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得到了党的称赞。在中央下达“打老虎”的任务后,陈再道能够求真务实地进行工作,不以指标为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不冤枉任何一个无关的人员。
在文革年代中,耿直的将军少不了吃亏。原本好好的军队练武,被别人批斗成走资产阶级军事路线。陈再道气不打一处来,他坚决不搞见风使舵那一套,说“毛主席也看了大比武,没有说不好!”令那些“激进份子”哑口无言。但是也在“激进分子”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日后陈再道在接见毛主席时,毛主席向身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介绍了他,“虽然他没有读多少书,但他打仗很勇敢,是一员虎将。”于是民间便出现了“再道之勇”的说法,一时间为人所传颂。

1977年,此时的陈再道已68岁。一天他在家中菜园里种地时,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找到他,希望他再次出山,担任铁道兵司令员。面对党的召唤,陈再道没有推辞。
一上任,陈再道就严打官员作风问题,整顿各级机关,加速铁道兵的建设。在推进铁道兵建设时,他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从长城塞外到巴山汉水,从南疆到唐古拉雪山。视察战士们的工作和了解战士们的生活。
在陈再道的努力下,铁道兵的工作有序进行着。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皆归功于铁道兵的努力。后人是不会忘记我国工业的大动脉是铁道兵付出何等的努力所建设的。

在1955年,陈再道被授予上将军衔。经历千难万险,在战争中百炼成钢。作为军人的代表,当之无愧为时代的骄子。
在陈再道将军本人在往事的回忆里,我们能从中发现更多其勇猛的事件。
当陈再道在河南开封就任时,有一天晚上闲来无事,前往剧院看戏。但是当时开封刚解封,城内的特务活动很猖獗。当陈再道看戏看得入迷之时,敌人往院子里扔手榴弹,陈再道霎时敏锐地发觉,但是好在手榴弹没有爆炸。警卫排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立刻亲自带领身边的警卫员冲出院子寻找敌人。
不得不说,陈再道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虎将。许多人对他的评价便是:痴迷于打仗的将军。
陈再道出名的不仅仅只有他的军事才能,还有另外一项能令人目瞪口呆的能力。他在抗战时期仅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将 500余人的队伍发展到上万人。在招兵买马这方面,他必然是数一数二的那一个。
陈再道,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农村娃到受人敬仰的开国上将,这传奇的一生令人钦佩。从游击战、运动战、速决战到大军团指挥作战,他勇猛而无畏。陈再道是从长期中国革命战争中拼杀出来的一员战将,智勇兼备,鸷而无敌,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党性坚强,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实在令人心生敬仰。
来源:小郭历史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往期推荐
开国中将——杜义德
开国上将——赵尔陆
独臂将军——贺炳炎
四野兵团政委——莫文骅
开国上将——周纯全

-END-


# 扫码投稿 #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