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赵尔陆


点击关注
| 了解更多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开国上将——赵尔陆
1955年9月27日的授衔结束后,将军们纷纷将代表荣耀的军礼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方便下次穿着。但却有一人十分特殊,他在被授予军衔后不愿意穿军服,他便是被授予上将的赵尔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赵尔陆为何拒绝穿代表荣耀的军装呢?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又有何反应?

赵尔陆
1955年,解放军首次大授衔
1951年7月10日,中美双方在开城举行朝鲜战争的首次停战谈判。美方谈判代表是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我方谈判代表则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就两人在军队内的职务来说,他们是不相上下的,但问题就出在我军没有军衔制度。

既然是谈判,不说在身份上压过对方一头,至少也要平起平坐。为了不在美方面前落于下风,代表团只好临时抱佛脚,给代表们安上一个“军衔”,邓华也被介绍为邓华将军。
1951年国庆节的晚上,彭德怀在指挥志愿军迎击美军“秋季攻势”的间隙,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建议国内应该考虑七项战略工作,其中就提到了实行军衔制。因为彭德怀知道实行军衔制是战争的结果,也是大局和方向,是必须要搞的。
收到彭德怀的电报后,毛主席十分重视,因为此时不但在异国作战的志愿军急需设立军衔,就连国内在军队管理方面也有引入军衔制的必要。
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干部或者年龄大了,或者文化水平不够,实际干不了什么事,但是又没有复员或者是转为文职干部。如果设立军衔制的话,就能既照顾这些老干部,保证他们的待遇,又能激励年轻人,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中央便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和罗荣桓一起负责军衔评定的具体工作。至此,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实行军衔制的帷幕也被彻底拉开。
在授衔的最初提名方案中,毛主席是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是元帅;李先念、谭震林等人是大将。可是当毛主席看到这一方案后,却拒绝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的威望已经很高了,因此当党内外人士和民主人士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发言,认为毛主席等领导人都是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造者,还指挥过众多重大战役,应该被授予军衔。尤其毛主席的功劳最大,完全可以被授予大元帅。
一天,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和彭德怀、罗荣桓去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授衔工作。期间,彭德怀和罗荣桓汇报了他们刚刚提出的方案,这一方案和最初提名的方案基本一致。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笑着说:“评衔工作是很难的,你们辛苦了。但我这个大元帅就不用要了,再说了,让我穿大元帅的制服我也会很不舒服的!”

还没等其他人说话,毛主席就问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吗?”刘少奇等人纷纷摇头说:“不要了,我们也不要了。”毛主席转身问李先念、邓子恢等人:“你们几个的大将军衔还要吗?”
当时李先念等人都已经转到地方工作了,因此他们也都摆摆手说:“不要了,不要了。”
如此一来,不仅毛主席辞帅成了不能改的事实,其他已经转业到地方的领导人也大多不再授予军衔。这一举动,不仅令全军干部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育,同时也解决不少在评衔中出现的矛盾。

1955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隆重的授衔仪式在中南海举行,周总理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将官。
下午5点,毛主席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林彪和刘伯承因为在外地养伤,没能出席授衔仪式。
共和国军队的首次授衔,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
授衔结束后,大家连忙将象征荣耀的命令状和军服郑重地收起来,方便下次使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众多被授予军衔的将军中,却出现了一个拒绝穿“军服”的人,他便是赵尔陆。
那么赵尔陆是谁呢?他为何不愿意穿军服呢?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军工部长
赵尔陆1905年6月出生在山西,早年在太原读书期间,就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他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1927年怀揣革命理想来到武汉,并在董必武的介绍下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不久后,跟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正式成为我党的一员。

赵尔陆
1928年,赵尔陆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红4军一个连的党代表变成第一军团供给部部长。他还曾利用缴获的国民党军器械设备组织战士们抓紧生产,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的“围剿”。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赵尔陆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由于缺少物资,因此很多红军战士穿的都是单薄的衣服,但他们想要以此来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是非常困难的。部队急需补充棉衣,但却买不到布和棉花。
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赵尔陆发现当地盛产羊毛,于是便组织供给部的同志们向当地老乡买了一批羊毛,发动大家捻毛线,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等等。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夸奖赵尔陆:“赵尔陆同志这招好了,解决了大问题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尔陆担任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曾前往太原等地区为部队筹集武器弹药和物资,为八路军各部队作战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后勤供应。
1937年11月,赵尔陆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除此之外他还兼任政委和中共地委书记,并创建了以五台为中心的晋东北抗日游击区。
1944年,赵尔陆担任冀晋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他率领军区战士们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不仅解放了多座县城,还一度攻入石家庄,大大扩充了冀晋军区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尔陆担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冀晋军区的司令员,并率领战士们消灭了胡宗南部,在此期间,毛主席专门发了一封电报:
赵尔陆,并告聂萧、刘邓:
30、40以及新8等军都被我刘邓包围在邯郸地区,正在激战中,胡宗南石家庄16军3个师全部向南支援。我为坚决歼灭被围困的敌军 然后歼灭前来援助的敌军的目的,改变对赵尔陆部的部署。
赵尔陆同志接到这封电报后,立即率领6个主力团向南出发,进至高邑西南临城附近接受刘邓的命令……

赵尔陆还参与指挥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并全面负责组织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后来还担任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的参谋长,参与指挥湘、桂、粤的剿匪作战,为中南地区的全面解放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抗美援朝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保障工作迫切且繁重。由于国内军工生产、维修等能力太慢,远远不能适应前线的需求。这年6月,赵尔陆在毛主席的召集下赶到北京,参加由主席亲自主持的中央会议。
会议期间,毛主席亲自找赵尔陆谈话:“尔陆啊,这次让你来是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你。”
赵尔陆连忙说:“主席您说,我保证坚决完成。”
毛主席点点头,说:“我想让你负责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统一领导之前分散管理的军事工业。你要迅速组织人员开创国防工业,生产并修复抗美援朝前线急需的弹药和武器装备。”
赵尔陆清楚地知道这项任务有多么艰巨和难以完成,当时我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军事工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国防工业,哪里是一件易事呢?
但毛主席既然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他,他必定不能辜负主席的期望。于是赵尔陆毅然决然地答应下来,并说:“还请主席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就这样,赵尔陆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军工部长兼党组书记。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而赵尔陆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在他的主张下,我国在短短几年就建起一批专业研究所和产品设计所。在国庆十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典礼上,受阅部队全部用的都是国产的制式武器装备,这也代表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赵尔陆拒绝穿上将军服,毛主席知道后有何反应?
1955年,解放军根据各位将军的资历和战争年代立下的战功,授予他们不同的军衔。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虽然他没有军职,也没有亮眼的战绩,但是没有一人反对。正是因为他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将士们才没有后顾之忧。这份表彰,他当之无愧。
赵尔陆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担任过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务,可以说是战功卓著了。然而当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却拒绝穿“上将军服”。
对于一个征战半生的军人来说,能在革命成功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个莫大的荣耀,那么他为何不愿意穿代表荣誉的上将军服呢?

赵尔陆与家人
其中原因,人们还是从赵尔陆的女儿赵珈珈口中得知的——
一天,赵珈珈问父亲:“爸爸,您为什么不愿意穿上将军服呢?这不是您的荣耀吗?”
赵尔陆看了女儿一眼,叹了口气缓缓地说:“我不是不愿意穿,而是害怕穿。我只要一见到这身衣服,就会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同志们……”

赵珈珈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明白父亲不愿意穿上将军服的真正原因。其实父亲除了在授衔时照的标准像和仅有的几张戎装照之外,和我们家人拍照的时候,只穿过一次上将军服,而且我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十分不自然。从照相馆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就将身上的军服脱下,然后让我妈妈收起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穿上将军服了……”
后来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没有责怪赵尔陆,而是感慨道:“赵尔陆同志真是情深义重啊!”
1961年1月23日,赵尔陆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1月,他又被任命为常务副主任,主要协助罗瑞卿管理国防工业。
国防工办成立后,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计划。

为此,赵尔陆带着工作组的成员奔波于北京、甘肃等核武器研制单位。直到1964年6月,他经过多方考察,对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能爆炸成功,心里已经有底了。他交代刘柏罗给周总理写一份简要的书面报告,汇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准备情况,以及能成功的理由。
当赵尔陆将这份报告交给周总理的时候,周总理十分高兴,当即转呈给毛主席,毛主席很快就圈阅同意了。
随后,周总理亲自批准了原子弹爆炸的“零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我国大西北的罗布泊上,一颗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也象征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以后,我国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毛主席在查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资料片时,曾时不时向赵尔陆提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他都作了比较准确的回答。毛主席赞扬道:“你现在也是内行了!”
在原子弹、氢弹、导弹都有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后,我国的人造卫星工程也即将上马。赵尔陆向周总理建议,加速展开人造卫星的全面研制工作。1966年3月,赵尔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办公室会议,他同意批准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研究等等。
1966年开始,赵尔陆的身体越来越差,肺气肿令他几乎不能睡眠,心脏病也不断发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带病工作。有时候在家边吸氧边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结束后,赵珈珈心疼地说:“爸爸您休息休息吧,不要再管了。”赵尔陆摇头拒绝。
1967年1月,赵尔陆的心脏病日渐严重,被周总理安排在西山疗养。身心俱疲的他变得又黑又瘦,本来合体的衣服如今穿上却大了一个号。阅读更多好文,敬请订阅“峥嵘年代”。
1月22日晚上,聂荣臻和叶剑英同意赵尔陆回去工作,他高兴地对妻子和孩子说:“两位老帅让我回去工作,真是太好了!”他还嘱咐女儿:“你回家以后要积极到学校去,没有课还能学习毛泽东著作嘛!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要总是晃来晃去的。”
这天深夜,赵尔陆从西山乘坐吉普车悄悄回到办公大楼,当他得知除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和极少数项目外,大部分国防工业的研究都处于停摆状态,他心急如焚。赵尔陆不顾心脏病和哮喘病带来的折磨,坚持在办公桌前工作。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最终令他倒下了。
1967年2月1日晚上,赵尔陆吃完晚饭后,又去了办公室工作。
然而到第二天早上,他还没有出来。上将工作时不喜欢被人打扰,所以大家只能等着。到了九点,他仍没有出来,秘书担心出什么问题,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发现上将坐在办公室的小床上,头已经快垂到膝盖了,身子微微前倾,手里夹着一根未燃尽的香烟……
一代名将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人世,享年61岁。
正当国防工办的工作人员为赵尔陆的突然去世而感到悲痛的时候,秘书室突然接到一通来自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
原来,周总理是想让赵尔陆去中南海休息,不要再带病工作了。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早在几个小时前,赵尔陆就离开了人世……
当毛主席得知赵尔陆去世的消息后,沉默许久,他叹了口气说:“赵尔陆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但可惜的是他走得太早了。他今年才61岁啊,还能为国家做更多事啊……”
在赵尔陆去世4个月后,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这也是继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试验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那腾空飞起的火焰、直冲天际的蘑菇云,都凝聚着为之倾注毕生心血的名将赵尔陆的汗水和泪水……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往期推荐
开国上将——张宗逊
赖传珠上将的高风亮节
独臂将军——贺炳炎
四野兵团政委——莫文骅
开国上将——周纯全

-END-


# 扫码投稿 #

gonggao555@163.com
《百年强国梦》征稿启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百年强国梦

总监制丨张爱生
总编辑丨张铁林
策划丨徐颖
统筹丨田甜 陈锋
编务丨刘小阳 孙德安
设计丨张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