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本周六,深受读者喜爱的知名作家马伯庸将在长江讲坛开讲。
马伯庸曾白天在外企打卡上班,业余时间写作,2015年才辞掉工作全职写作。写作20余年,马伯庸出版30余本畅销书,涉及悬疑、历史、科幻多个领域,因其作品脑洞大、有趣,文学功底深厚,深受读者喜爱。特别是近年来,由马伯庸的作品改编成的影视剧,部部叫座,成为影视圈大热IP。
从“打工人”到作家,是天赋还是后天努力?马伯庸曾说:“一个创作者要想保持创作热情的话,除了灵感之外,最重要的依然是积累。甚至创作灵感,也是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捕捉到的。”在阅读这方面,马伯庸可谓从不“挑食”,几乎是拿到什么就读什么,从一些你想象不到的书籍中汲取养分。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让我们听听马亲王讲述阅读那些事,看看对大家读书有何启示。
壹
ONE
《马伯庸,在历史的缝隙里挖掘》
《北京青年周刊》2017年21期
精彩导读:
Q:说说你的阅读路径
A:从小我就属于野生状态,我们家有个大书架,里面乱七八糟什么书都有,我爸也不禁止,你要有本事,你都看了,慢慢就什么书都看了。《红楼梦》实在看不下去,《三国演义》、《水浒传》看得最高兴,还有《上下五千年》、各种国外的惊险小说,国内的一些报纸、杂志。后来就觉得知识面特别杂,博而不深。
Q:什么时候有了较清晰的阅读口味?
A:从大学开始吧,当时我在新西兰读大学。那里没什么娱乐场所,晚上5点后商店都关门了,就只能在家呆着看书。我带了一本厚厚的《三国志》,在去新西兰的飞机上一点一点地看,后来就发现自己兴趣还是在历史方面,大学这几年就一直有意识地去读历史方面的书,慢慢地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Q:哪些作者给你的影响比较大?
A:中国应该是老舍和王小波,外国是马克·吐温、狄更斯、茨威格。与老舍主要是语言上的结缘。我手里有本书叫《老舍论创作》,是从老舍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第一本书起,直到他成名之后的每一篇关于写作的论述结集,如果从事写作,这本书一定要看,里面讲到人物怎么想的,他的语言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行文更流畅,是一个很好参考资料。喜欢王小波,主要是他的思想,他对“有趣”的追求,他作品里面的黑色幽默,属于逻辑和理性的这种幽默感,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刊物简介:
《北京青年周刊》是隶属于北京青年报社的一份具有文化特色的人物杂志。《北京青年周刊》自1996年创刊,22年以来,迅速成为面向全国发行的一份品牌媒体。是北京青年报社旗下最具发展潜力的周刊类杂志。北京青年周刊关注人的观点,以观点发散思维,全面解读流行文化。密切关注生活领域的各个层面,引领生活潮流新趋势。独家视角分析社会新人类,透视财富人物、文化人物的心灵投射。
馆藏数字期刊资源
扫码阅读
《马伯庸 时间与史料的吟游者》
贰
TWO
《城市画报》2020年7期
精彩导读:
“我觉得书店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让你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之下看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网上书店是有一些推荐算法的,你买过什么书,它之后会不停地推荐同样的东西,这会让你的眼界越来越狭窄。在书店,我每次站在书架前一扫,很多书属于我从来没听过、也想不到去买,但实际上又很有兴趣的。所以去书店实际上是在撞概率。”他对书店不挑剔,钟书阁、西西弗书店、南京先锋书店等等,各有各的好。
但看得出来,深藏于中国社科院旁边的社科书店,是马伯庸的心头好。社科书店偏重于学术,马伯庸评价其“毫无装潢,但是里面有很多非常冷门的选题,一些人的博士论文出版的书,非常有意思”。
刊物简介:
《城市画报》是1999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出版的画报,逢每月12日和28日出版。画报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是一本坚持原创精神的城市青年生活杂志,以反映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形态以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对生活和时尚趋向进行前瞻性观察,并在观念上提供指引,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0-40岁的年轻人。2022年12月30日,《城市画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将于2023年起休刊,读者可以在报刊部借阅2022年期刊,或调阅过刊合订本。
馆藏地:二楼期刊外借区
架位号:Z1
扫码阅读
叁
THREE
《马伯庸:成为读者的朋友》
《出版人》2021年2期
精彩导读:
Q :你曾经谈到,阅读要走出舒适区,为了读完某些难啃的书,你的办法是,开个与之相关的新坑,你现在开的坑是什么?你会同时开几个坑吗?
A:我确实会同时开了几个坑。目前我的兴趣点集中在秦代历史和近代史,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处于历史转型期,恰好是中国古代世界的一头一尾。两者的学习都有难度,秦代的资料太少,必须要借助大量艰涩的考古成果;近代的资料太多,光是读报就读得人头昏脑涨。但两者都充满魅力,让人有强烈的创作冲动。
Q:有人说“模仿是写文章的第一步”,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A:写作靠天分,同时也靠积累。前者只能祈灵于老天爷赏饭,后者却是可以自己做主。大量阅读先贤的著作,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Q:2020年你总共读了多少书,作为一名80后,你是否已经习惯在电子设备上读书?
A:没数过,认真读完的有几十本吧,不算太多,随手翻翻的可就不计其数了。我很早就转到了电子阅读,原因无他,太方便了。我看书速度快,携带着沉重的实体书出门太麻烦,电子书一带就是几百本。
刊物简介:
《出版人》是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期刊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馆藏地:二楼期刊外借区
架位号:G2
扫码阅读
来源:中文报刊部
编辑:鄂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