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他,稍懂事起就要教他行为有规矩,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
人们一直认为“育”只是用嘴给他讲道理,却忽略了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各种接触来进行,即“养”的过程本身就是育。
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这种社会行为确实需要学习,但前提是父母要有意地培养他的这种行为,让他建立一套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心理抚养》李玫瑾
最近在读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读到家长要学习给孩子“立威”这个章节的时候,深有感触。
在我出生的农村,有许多“逆子”也可以称之为“溺子”,被溺爱着长大的逆子。
他们的父母有的因为重男轻女,生了好几个女儿终于生了一个儿子,极其宝贝这个儿子;
有的是隔代带娃,爷爷奶奶骄纵着长大的。
有的是家中独子、独女。
无论是什么家庭情况,结果都十分相似:
小小年纪就辍学了,打工的三天两头换工作,在家啃老的就一天到晚打游戏。到了差不多的年纪,儿子,父母就掏空了自己给结婚。女儿就给找个不错的对象,早早嫁人。
早结婚早离婚,孩子一婚一个!孩子的悲剧代代相传······
这和父母三岁“立威”有何关系?
这些“溺子”,被惯坏了,按照他的意思来就和睦相处,不按照他的意思来就鸡犬不宁。
“打爹骂娘”“酗酒斗殴”“家庭暴力”“自杀相逼”等等,他们都做的出来,而且发生几率很高。
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如何立规矩?无规无矩,不“匪”才怪!
为什么要在3岁立“威”?
因为大多数都孩子在3岁就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了,并且已经开始会和家长“讨价还价”了,有的孩子在2岁多就已经开始跟家长耍心眼了。
例如:
我娃吃饭坐到餐椅上,因为他的餐椅比较高,他的脚很容易就可以伸到桌子上来。所以他就会不断的试探,一次又一次的把脚伸到餐桌上。开始的时候,我和队友就是口头提醒,结果就是说完就放下去,一分钟不到就又伸上来。
他已经明白这件事不对,但是他在挑战父母底线。这个时候不立规矩,何时才立?
目前我家娃有以下5件事不惯:
乱发脾气不惯,哭就陪着,不是哭就有理,不是哭就可以得到
说话不算话不惯,按照约定的进行,诚信第一
抢别人东西不惯,这是秩序
浪费粮食不惯,这是原则
餐桌礼仪、社交礼仪不遵守不惯
父母立威的最高境界:无言自威
树立父母威信这件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尽量做到一对一。一位家长正常情绪下教育孩子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尽量回避。
用实际行动解释教育名词。例如:“守时”----看电视定好了20分钟的闹钟,闹钟响了就关上电视,这就叫守时,叫说话算话。通过实际的事情,增强孩子对这些名词的理解。
多表扬,少惩罚。在孩子主动表现的很棒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表扬。例如:孩子主动跟人打招呼,主动收拾玩具,都要及时表扬。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温柔且坚定的纠正。
如果我们坚持如此教育孩子,孩子通常有规有矩,在外面有不合规矩的行为时,父母一个眼神,孩子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无言自威的前提是:孩子感受到了你充分的爱,同时也了解你的坚持。
近几年很火的一个词“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成了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幸福的起点。
李玫瑾老师是著名的心理犯罪学家,她在《今日说法》中解析了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她发现: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往往与他出生后的家庭养育密切相关。
李玫瑾老师的这本《心理抚养》就是从心理方面讲育儿也可愈己。
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生养孩子都是一个漫长的辛苦历程。
有人说养孩子像是开盲盒,只不过这个盲盒里的孩子,是我们亲自养育的。
各家孩子都是特殊的一个样本,既有通性,更有独特性。养育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了解多种角度的相关研究和育儿知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值得一读。
作为一名全职妈妈,读书是我进步的唯一渠道。
我有了一间网络书屋,里面有许多精心挑选出来的书。
今日邀您一逛:点击文章下面【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我的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