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格局的妈妈:三不说,三不帮,三不惯


爱因斯坦在小时候是一个在别人看来都笨笨的孩子,老师、同学都不太喜欢他。但是他的妈妈坚信:他将来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
她帮助爱因斯坦开发智能,教他学习音乐等,都为他之后的巨大成就打下了基础。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真正大格局的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到“三不说、三不帮、三不惯”。

三不说
母亲的嘴,是一个家庭的风水,有些话,千万不要在家里说。
1. 不当孩子面贬低、埋怨爸爸
很多傻傻的妈妈,总是希望孩子爱自己多过爱爸爸!
希望孩子如同自己一般,能够感受她这段婚姻里的委屈,然后跟她一起谴责他的爸爸,替她鸣不平!
希望孩子在爸爸妈妈之间做选择,永远向着妈妈!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常问我的几个个问题:
“你长大了,是疼你奶奶还是疼你姥姥?”
“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我和爸爸离婚了,你会跟着谁?”
别天真,这并不是开放式的问题!
这是有标准答案的!
如果回答的是妈妈(姥姥),妈妈就会夸我聪明,选的对!
如果选择爸爸(奶奶),妈妈就会说:他都没怎么管过你,你还选他!我(姥姥)白疼你了!
其实在当时的我心里,这是一道让人痛苦的选择题!
就像要把心分成两半一样,我既爱爸爸(家族),又爱妈妈(家族)。
一个家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家庭内耗”。
一个妈妈在家里过于强势,贬低队友,不仅不利于夫妻关系,对于孩子来说,也会弱化父亲这位男性的形象!
父亲的定位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
研究显示:69%女孩的自信心,来自于父亲的肯定;65%以上的女儿将父亲作为选择伴侣的标准;父亲对于儿子,则更多是智力与规则方面的启迪。
所以,聪明的妈妈是帮助爸爸树立强大人设,傻妈妈才会一味贬低他。
2. 不说扫兴、打击的话
上初中的女儿收到了一位异性的小纸条,回到家扭扭捏捏的跟妈妈说了这件事。
妈妈看完纸条,对着女儿大声责怪:“天天不好好学习,净弄些不要紧的!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得什么样!把这些没有用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比什么都强!”
女儿听完,大哭一场。
后来,老师反应说这个女孩在学校不跟同学交流,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变得不自信了!
同比之下,另外一位妈妈,对于女儿收到异性小纸条的做法就显得高明,不仅化解了女儿的尴尬,还提升了女儿的自信: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女儿还能收到男生写的小纸条。
看来你在异性同学眼里,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但是学生还是学业为主,你能分享出来说明你可以处理好。
妈妈十分谢谢你的信任,能跟我分享这件事。
同样一件事,同样的目的,做法却是天壤之别。
父母总是喊着要做孩子的朋友,如果朋友总是骂我、打击我、扫我兴,我一定和他绝交!
有一对捧场的父母,太酷啦
3. 不说哭穷的话
之前发了一篇文章,说“不配得感”。
现在明明有能力了,但是在给自己买一件好衣服、吃一顿大餐之后,竟然会有愧疚感!
节假日自己一个人没有带爸妈去旅行,给自己买了好衣服没有给父母买,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其实,这都是童年种下的因。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妈妈——
为了让孩子懂事、珍惜现在的生活,经常跟孩子哭穷,抱怨赚钱辛苦,父母的艰辛。
我常听的一句话:我们一个汗珠子摔八瓣,面朝黄土背朝天给挣出来的钱,你就买了这了!
从骨子里培养出来的匮乏感、贫穷,会让整个人变得自卑,如果不刻意纠正,一辈子都会如影随形!

三不帮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中写:懒妈妈,不一定不是好妈妈!其实,做80分妈妈就够了!
1. 不帮孩子独立完成的忙
小区里有一个3岁半的孩子,送去幼儿园两天就让劝退了,原因是: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不会自己脱裤子!
前两天吃饭,一边吃一边跑,老师得追着喂!
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每次都是憋不住了才找老师,结果就是还没来得及脱裤子,就尿了!
上了两天,老师就劝退了。回家先学会自己吃饭、脱裤子上厕所,再上幼儿园吧!
需要追着喂饭的孩子,不在少数!
其实孩子在10个月以后,就可以练习自主进食了。
只需要一把合适的餐椅,一副合适的工具就够了!
2. 不帮学习的忙
上大学时做家教,遇到一个初中生。
学生妈妈是全职妈妈,从一年级就陪着孩子上各种课外班!
上课外班时,这位妈妈一直旁听,孩子记一份笔记,妈妈记一份笔记,回家孩子有记得不清楚的,就参考妈妈记的。
上了初中,妈妈依旧如此,妈妈自嘲:重新上了一遍!
其实,不仅仅是学习上,生活上也是如此,所有的过程妈妈都帮着孩子做了,孩子只需要得出结果就可以了。
例如:学校要求孩子整理错题,需要抄题目!这个孩子嫌麻烦,所以都是妈妈抄完题目,孩子只需要做题。
衣服、床铺、书包,都是妈妈搭配好,整理好,孩子不需要思考,穿上、拿走就可以了。
结果就是:从一年级到高中,课外班没少上,妈妈也挺累,钱也花出去不少,高考孩子名落孙山。或许不能称之为名落孙山,只是他的真实水平就是如此。
3. 不帮孩子做决定
近期给孩子读的绘本是一套关于边界感的书。
我们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小,不能够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所以我们习惯越界。
我的一个好朋友,以前她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男朋友,可是他妈妈觉得男方条件不好,不喜欢她的男朋友,以死相逼,逼她分手!
后来她分手了,嫁给了父母喜欢的老公。
结果就是一个人的悲伤变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结婚有了孩子,她得了重度抑郁症,后来没几年就离婚了。
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帮助孩子做决定,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选择,如何面对结果,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认为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决定,对于12岁以后的孩子,学会放手,让他自己选择、决定。

三不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家长一定不要纵容、娇惯。
1. 不惯打骂长辈
孩子在1-2岁时,会有一个阶段喜欢打人,这个阶段孩子是没有恶意的,完全出于好奇,这个阶段应该告诉孩子:手是用来干什么的?
等到孩子3岁的时候,又会有一个爱动手打人的阶段,这个时候就得立规矩了!3岁看老,指的是3岁开始立规矩,立住什么样的规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常看到很多姥姥奶奶带的孩子,一不高兴就对着姥姥奶奶拳打脚踢,有时候父母在身边也不说什么,肯定是觉得长大了就好了!
实际是:小公主、小皇帝,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养成的!孩子不高兴打骂长辈,我认为这个时候孩子是可以惩戒的。
我遇到过一个8岁的孩子,用板凳砸他爷爷,腿被砸的一瘸一拐的也没人教训那个孩子!
越多的爱并不意味着对孩子越有益!溺爱是害不是爱!
还记得那个被溺爱的李姓公子,因强奸罪入狱!大好的青春都在牢笼中渡过!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 不惯撒谎、言而无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
对于小孩子来讲,言而无信会让养育过程变得异常疲惫!
因为他时时刻刻都想要讲条件,获得更多的条件。
例如:看电视,约定好了20分钟,结果时间到了,他还要继续看!所以,下一次又约定了20分钟,结果又赖皮。如此,约定就形同虚设。
家长也不敢保证,孩子这次说的到底会不会遵守。
撒谎也一样严重。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说用手机查资料,就把手机给他了。前几次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突然有一天妈妈看到了一条充值信息,妈妈才知道每个月手机费用增高的原因。
撒谎、言而无信,都会产生信任危机。
孩子与父母之间也是如此。所以要教育孩子做到言出必行!
3. 不惯散漫、没毅力
教育孩子,妈妈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
绝对不能孩子一耍赖大哭就心软、妥协。
有一位博士在读姐姐,从孩子有自主意识开始,她就很“尊重孩子”:
对于孩子不写作业,她尊重。
对于孩子今天报舞蹈、明天报音乐补习班,她尊重;
对于孩子爱吃肉,不爱运动,她尊重;
对于孩子爱看电视,她尊重!
······
她说: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他需要对自己负责!
被接受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
孩子12岁以前,尤其是刚刚接触一项运动、美术、音乐等兴趣爱好时,是需要家长督促的。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人性中的惰性!好习惯是需要家长帮助从小培养的,而不是彻底放飞孩子。
本文不是把养育孩子的责任都推脱给妈妈,爸爸同样责无旁贷。
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妈妈占主导地位,如果占主导地位的是爸爸,本文也是适用的。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都参与,彼此认同,彼此配合。

往期精彩推荐:
用不了10年,“独生”和“二胎”家庭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很现实
这四种妈妈再累,也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第四种最可怕
今年孩子生病多?家庭提升免疫力方法学起来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天天挨打,却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答案太扎心
一老一少,把彼此的生命交给“保姆”是现代家庭的悲哀!
国家政协委员:养育一个孩子都不容易,为什么要生二孩、三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