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新区大学城会落户鲁台?难道阳逻和武湖不合适?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长江新区大学城落户黄陂鲁台了,虽然暂时还没有官宣,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率是已经定了。
那么,长江新区大学城为什么会选择落户鲁台,而不是武湖或者阳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以下仅为小编个人观点)
1
//
大学选址倾向偏僻郊区
//

长江新区由江岸区谌家矶、黄陂片区和新洲片区3个部分组成,其中江岸区谌家矶是市区,土地寸土寸金,做大学城太浪费,所以大学城一定会选择土地不值钱的郊区。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黄陂片区和新洲片区都有机会,早前不少自媒体博主也分析过大学城落户黄陂片区和新洲片区的可能性,有人说应该会落户武湖或者三里,也有人说会是新洲阳逻,那边有好几个大学城,甚至还有人说这个大学城应该落户黄陂和阳逻交界的汉施路沿线。

先说武湖,这个片区的定位很高,如果能引进大学城,再和汉口北疏通路网,肯定能促进黄陂南部的发展,但是或许正因为定位较高,规划者觉得建大学太过于浪费,所以武湖被排除在外。
同样的,新洲阳逻也算是新洲寸土寸金的地方,且新洲自己在双柳那边规划有大学城,本着优质地段不浪费的原则,一般优质土地都不会用来建大学,当初建华科、武大的时候,也是选择远离城市的郊区,只是随着武汉的发展,这些地方变成了城市而已。
那是不是就说大学城的选址应该更偏远,不仅仅是鲁台,三里、大潭、仓埠都可以?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需要考虑很多!
2
//
鲁台,地缘优势最佳
//

我们还是以华科和武大为例,当初建校时虽然这两处校址属于偏僻的地方,但是交通出行还是很方便的,且附近也建设有一些产业园区和科研实验室,也就是说优质的高校一定是给科研做支撑的。
从这点来看,三里、大潭、鲁台都可行,因三里规划的就是科学城,但现实是目前三里、大潭那边真的就是很普通的农村乡镇,离市区远,且交通不便,让大学生过去开荒,不仅不能带动商贸业发展,也会影响报考率。
新洲仓埠那边定位的是文化创意区,主要搞文旅,虽然环境很适合大学生潜心学习,但是大学城是拉人口、促进消费,提供人才储备最有效的支撑,仓埠离市区远,且周边没有规划大型的科研院区,因而被排除在外。

所以,综合一对比,只有鲁台比较适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鲁台是离武湖核心区最远的地方,但是又可以和武湖核心区、三里科技城、大潭医疗城串起来的区域,河对岸就是黄陂城区,G318以北还有文旅城,学生吃喝玩乐不用愁。
从交通规划来看,鲁台这边规划了有高铁站,14号线,在文旅城那边还有前川东延线,交通便捷,将来会形成了一个小的枢纽中心,方便学生的出行,也方便学校与其他科研机构交流;
从文化层面来看,鲁台有深厚的二程文化,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大学建在这里,更有文化内涵,更能激发学子发奋刻苦。
3
//
落户鲁台,是两全之举
//

其实大学城选址鲁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目前长江新区没有申请下来,武汉市的开发能力有限,只能一步一步开发,这也是为什么长江新城管委会目前只发展谌家矶的原因。(新洲是新洲自己搞,而黄陂是没有权限搞)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投资回报率最大,武汉会把最先能实现的饼子落实,目前来看长江新区高铁站是必定要建的,而黄陂前川周边发展还不错,鲁台又是前川的一部分,如果在这里建大学生,比在三里、大潭建大学城能获得的投资回报更大。

说白了,大学城落户鲁台其实也是一个保两全的规划,一方面是促进长江新区的发展,鲁台大学城可以给长江新区带去人口,给科技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另外一方面则是促进前川卫星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文旅城提供不少的游客,也能给黄陂城区提供不少的人口。
而且,就算长江新区最后没做起来了,鲁台那边的大学城对黄陂前川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在黄陂前川与南部被高速、铁路、基本农田割裂的情况下,如果能朝着卫星城镇发展也是不错,做大做强前川,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黄陂进一步加强黄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做大武汉城市圈。
因此,那份规划图上面把大学生放在鲁台,应该也是经过以上种种考虑的,你觉得呢?
-END-
编辑:筱攸
图片: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