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最近连接东西湖银柏路与黄陂区孝汉大道的S108府河大桥传来新消息,目前正在铺沥青,估计不久就可以通车了,本来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小编却发现有部分网友吐槽,说到黄陂这边没路了。
仔细看了下,地图上确实显示在童家湖互通之后就没有向北延伸了,按照一开始的规划,这条路是会向北延伸和黄陂的孝天公路连接的,但是黄陂这边却没有任何动静。
那么黄陂这一段为什么不修呢?有人说是这条路对黄陂没有用所以才不修,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本质的原因是武汉各个新城区之间跨区域协作的积极性不强。
自顾不暇,难协同
目前武汉的国开区、新城区收入和支出都是各管各的,比如修地铁、修路都是由各区自己出钱,这就导致很多区在钱不多的情况,不愿意为方便别的区而多出钱。
就拿这条路来说,如果连通了对东西湖和黄陂肯定都是有利的,但是黄陂人去东西湖的意愿不是很强,那么这条路修了对黄陂的作用不是很大,加上这条路本身存在架空机场收费的可能,如果黄陂申请修建,指标不见得能下来,要花很多钱是肯定的。
而最重要的是,黄陂真的没有钱,境内那么多路需要修,在自己都穷得必须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这条对自己没太大作用路,暂时是不会考虑的。
而东西湖虽然是国开区,比黄陂有钱,但也存在跨区协调不积极的情况,比如盘龙大桥到东西湖后因为红绿灯的问题堵车严重,东西湖这边也不会去主动修路给盘龙大桥分流。
不过黄陂和东西湖之间还好,毕竟往来不是特别密切,但阳逻就比较惨了,去汉口必须经过黄陂和江岸,一条江北快速路修了10年,与黄陂和江岸协调多年,修21路也是新洲占大头,黄陂和江岸只是配合。
因此,武汉各区跨区之间修路、修地铁由于资金分配问题,会出现一方热情一方冷淡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在中心城区不会有,因为中心城区干啥都是市里出钱,所以只要配合就行,不会因为本区没钱而出现协作不积极的情况。
武汉必须全市统筹
武汉各区协作积极性不强,或者协调不畅通导致很多规划要不拖了很长时间,要么被取消了,比如我前两天说的蔡甸的3号线二期,由于当初和经开没有协调好,导致原本2015年就获批的线路,改路线,重新申报。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非常限制武汉的发展了,特别是目前武汉已经向四环发展,但是各区管各地,凝聚力不强,在出现一个好的项目或者是计划的时候,谁都想把好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结果是这个规划无法落实或者落实得很不好。
比如当初武汉规划的临空是黄陂、东西湖、孝感三地协作,但是三地各搞各的,孝感是外市,你不协作可以理解,可黄陂和东西湖都是武汉的呀,结果在临空经济上压根没啥互动。导致别的地方早就申请到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而武汉压根没啥进展。
因此,武汉必须要加强各区之间的合作了,激发各区的发展动能,实现1+1>2,实现合作共赢。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武汉各区更和谐,协作起来更融洽呢?答案是全市统筹!
其实目前各区跨区协作的积极性不强,无非就是钱不够,指标不过,自己都吃不饱,所以对于跨区项目,对自己好处的就积极,对自己好处不大的就不温不热。
如果市里对待郊区,也能像对待主城区一样,把武汉新城区财政收编,统一管理分配。或者是在修建跨区项目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是一些扶持,那么这样郊区就不会因为自己吃不饱,而担心花钱不讨好,积极性也会强一点。
当然,郊区也不是白白拿好处,比如后期等郊区有钱了多抽点成(目前郊区一样上缴税收)或者是等后期郊区有钱了,多拿点利息也可以的,增加武汉整体的财力。
////
武汉是一个整体,郊区也好,中心城区也罢,只有全面统筹,大家长在出面积极协调,就不可能出现一条路要修10年的情况,关键是看大家长愿意不愿扶一把。
当然小编也不赞同吃大锅饭,更提倡多劳多得,但是修路毕竟是基础配套建设的一部分,你都没钱修路,和其他区域协作的又不是很好,再怎么劳动,也富不起来啊。
只有大家长适当地协调一下,统筹一下,该出钱的出钱,该给资源的给资源,或许这样更能促进武汉各区之间的良性友好发展,进而提升整个武汉的发展,你觉得呢?
-END-
编辑:筱攸
图片:江夏融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