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就是武鄂黄黄都市圈明明有8个城市组团,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且有动静的就只有武汉新城这个组团。
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武昌组团压根就没见怎么宣传,汤逊湖组团也就开始有点消息,后面没有什么动静了。
那么为什么8大组团只有武汉新城组团叫得最响,宣传最到位,其他的都好像消失了一样呢?难道其他组团都发展不下去,熄火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其他组团早已有了明确定位和规划,无需依靠组团来提升知名度。
01其他组团早已成型
纵观武鄂黄黄都市圈八大组团,你会发现除了武汉新城组团和汤逊湖组团,其他组团都是以已有地区来命名的。
这些组团不仅排在武汉新城后面,名气也没有武汉新城新颖,并且很多组团基本已经成型了,比如汉口、武昌、汉阳这3个组团。
其中汉口组团里面正在发展的东西湖,不仅有国家级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更有网谷之称呼,压根不需要依靠汉口组团去打响知名度。
所以你会发现东西湖在宣传各种招商和引资的时候压根没用汉口组团来打口号。
而黄陂虽然发展不好,但是也规划有临空经济区,打造空港新城,北部还有木兰旅游文化IP,这两大IP也比蹭汉口的名气要好,更显得独特。
汉阳组团那边,大汉阳本身发展就是三镇之中最差的,在全国招商范围来看,武汉经济开发区的知名度比汉阳更大,经开更是一直宣传的是中国车谷,这个IP属性比汉阳组团大多了,而蔡甸当然是跟着经开混啊!
至于武昌组团就不用说了,本身大武昌地区已经发展成型,武昌和青山都在打造滨江商务区,洪山也在搞青菱新城,青山和洪山区在招商引资和宣传的时候压根就不会用武昌组团这个名字。
江夏那边倒是在五里界相关项目启动的时候用过汤逊湖这个组团名,但是后面可能是没有武汉新城有影响力,或许光谷南名气更大。
后面也就没有怎么宣传汤逊湖组团了。其实汤逊湖组团还真不如改名光谷南组团,或者武昌新城组团,或许更利于招商引资。
总之在武汉范围内,除了武汉新城外,其他组团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招商噱头,或者是组团名不够有吸引力,无需依靠组团名来打造知名度!
02其他组团无需融合
除了无需依靠组团名打响名气外,其他地区也无需靠组团名来进行融合。但是武汉新城必须靠这个名字来融合,靠光谷不行!
我们会发现,尽管很多老城区的人不认可东西湖、黄陂属于大汉口片区,但是两区与汉口地区已经连成一片了,无缝对接。
人们在心理上都承认他们与汉口密不可分,是汉口的外延,只有部分人会刻意区分城区与郊区的概念。
而汉阳、蔡甸、经开(包含汉南)不用说了,都是老汉阳县分出来的,大家都把那边称为大汉阳片区,经开和蔡甸无需依靠打响汉阳组团的名号,提升各个片区之间的融合。
武昌三区那边也是,早已融合,但是武汉新城光谷片和鄂州片不一样,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其实早在武汉新城成立之前光谷和鄂州西部地区就已经用“大光谷”这个名字进行招商引资,也进行融合了,但是结果是光谷还是光谷,葛店还是葛店。
甚至在疫情的时候,很多人还说“无事光谷东,有事鄂州西”。
因此,为了让两地加速融合,即使中国光谷名气已经很高了,但是噱头和影响力没有武汉新城大。
而以武汉新城的名义去招商引资,不仅能弱化武汉和鄂州之间的明显区别,还可以进一步加深武汉和鄂州的融合,做大做强武鄂黄黄都市圈。
而且对于光谷内部来说,本身左岭那边一直缺乏明确的定位,不管是之前的光谷科技大走廊,还是东湖科学城,左岭的定位一定都属于边缘地带,除了几个大厂,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而依靠武汉新城核心区这个概念呢,则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打破之前的发展瓶颈。比起光谷的边缘地带,武汉新城核心区更能吸引人,光谷东人们自信心。
毕竟武汉新城的口号是再造一座武汉啊,就是相当于把光谷东+鄂州西和整个武汉并列的感觉,是不是顿时觉得武汉新城高大上。
因此,这才是光谷和葛店在很多项目上不得不加上武汉新城这个名号的主要原因。
///
综上,武汉新城是武鄂黄黄都市圈的核心,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才刚开始发展,大力宣传武汉新城更利于地区的招商引资,也是弱化武汉市和鄂州市界限加、快两地融合。
而其他城市组团本身就发展成熟,或者组团内部已经有明确定位的IP,且各个片区融合已经相当紧密,对武鄂黄黄都市圈融合没有特别大的作用,自然不会唱响该组团的名号,也不会靠着组团名招商引资。
因此,不是其他组团没有发展和未来,也不是他们熄火了,而是其他组团不需依靠组团名进行宣传,或者直白点说,其他组团只是为了给武汉新城这个新概念做铺垫,将其推向一定的高度!
这才是规划8大城市组团的本意~
-END-
编辑:筱攸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