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影后杨紫琼的背后,明清百姓“下南洋”血泪史



古道
杨紫琼,创造历史,成为奥斯卡首位亚裔、华裔影后。
关于她从影40年的光辉历史,古道就不赘述了。
今天,讲讲以杨紫琼为代表的东南亚华人,在明清“海禁”政策下的血泪“下南洋史”。

▲杨紫琼
1
杨紫琼是马来西亚华人,祖籍福建,古代海外贸易最发达的地方。
福建人爱出海,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福建山多地少,当地民众打渔为生,偶尔兼职做点海贸。
朱元璋建明后,保守治国,严格限制民众流动。
同时,为防止来自海上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侵袭,他颁布严格海禁政策,并将其设为基本国策。
他甚至不允许渔民出海捕鱼,并且命令海岛居民必须内迁:以三日为限,后者死。
老朱的海禁和强制移民,完全不给福建百姓留活路。
当然,海禁只是针对民间的,明廷仍保持朝贡体系下的对外贸易。
什么是朝贡贸易,就是周边各国认了明朝当大哥后,双方可以在官方层面进行一些贸易。
大哥不白认,不但不收保护费,还经常为展 “天朝宗主国”国威,时不时给小弟们发钱。
官方主导下的朝贡贸易,纯属赔钱赚吆喝,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剥夺沿海民众活路之外,大明还不忘与民争利。
官方收购藩属国的货物后,再统一出售,坐地起价,形成了类似 “盐铁专营”的垄断市场,利润极高,带来巨大财税收入。
对外贸易的利润有多高呢?
顾炎武曾在《福建备录·洋税》记载,来回都至少可得上百倍的利润。
高额利润刺激下,福建商人们铤而走险,走私贸易应运而生。
铤而走险发展到极致,则是海商们联合起来突破 “海禁”,成为武装化的海商集团,亦商亦盗。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是明末有名的大海盗。
更有甚者,还一度与倭寇合流,诱发了嘉靖朝的倭寇之患。

▲明代嘉靖年间画家仇英所绘《倭寇图卷》
2
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为平复南方海上波澜,以及缓解财力危机,以福建海澄(史称月港)为窗口,批准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堪称明代版改革开放,往日朝廷牢牢垄断的贸易大门,终于打开一道缝隙。
部分沿海的商人们,开始合法扬帆贸易。
自此,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的茶叶、丝绸等中国商品,经由福建、澳门、吕宋(菲律宾古国),由中国商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运往世界各地。
从隆庆开关到大明灭亡的近一百年时间里,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银流入中国。
外贸的繁荣,带来频繁的人口流动。隆庆五年,菲律宾的中国人只有一百多人。仅仅过了10年,这个数字就接近两万。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剧照,隆庆帝为嘉靖帝第三子
3
中国海商的扩张、白银的流出、以及华人在东南亚的扎根,西方人坐不住了,与中国海商展开激烈争夺。
在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禁止中国商船上岸,强迫迁居至此的华人,弃商从农。
发现不行后,开始征收高额的人头税,限制中国海商经商范围,限制中国商船的搭载人数,返程时必须加倍运回中国商人,变相驱逐中国商人。
当时的中国商人,常常因各种莫须有的事故,被拘捕,被罚款,被殴打……
就这,在他们看来还远远不够。1603年,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大肆屠杀华人:
华人大溃或逃散,饿死山谷间,横尸相枕,计损二万五千人,存者三百口而已。
事发后,西班牙人担心明廷会过来问罪,一边加紧修筑防御堡垒,一边派人送信,辩称是华人叛乱。
而明廷的反应,只能说:毫无人性,不说人话。
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
翻译一下:士农工商,商人最贱,怎么能为他们出兵?这些商人离开乡土,跑到海外,他们的父兄亲戚都为之羞愧,实在死不足惜……
更荒唐的是后面,明廷告诫西班牙使者:告诉你们的酋长,我国不会追究你们屠杀奸民。你们要感激皇恩浩荡。
这差不多就是明清历代统治者对于东南亚华人的态度:武装海商集团是朝廷的敌人,跑到海外谋生的走私商是朝廷的弃民。
什么是弃民,用官方语言来说叫“自弃于王化”。
意思是你沐浴皇恩还不知足不感恩,偏要背弃祖先之地,跑到不知道王道的蛮夷之地讨生活,死不足惜,岂不是天人共弃,死不足惜!

▲乾隆朝也曾发生荷兰人在雅加达屠杀上万华人的惨案,史称“红溪惨案”。乾隆回复此事: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4
除了被厌弃被迫害,东南亚华人还要面对异常严苛、朝令夕改的朝廷政策。
如隆庆开关,只开放了月港一处,且只有特定地区、有官府船引的商人,才能出海贸易。
毫无疑问,只有极少数人能拿到官方许可。更多的,都是民间走私者,明廷眼中的无法之奸民。
再或者,生意做得好好的,朝廷突然一个心血来潮又海禁了。
比如明末,崇祯帝再次关闭月港,实行海禁。
比如康熙二十三年,一度放宽过海贸政策,开海范围比隆庆还大,结果没几年,又关停了。
而与此同时,荷兰、西班牙、英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商人搞远洋贸易。
所以客观地说,中国人并没有错过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是中国政府错过了。

▲《大明王朝1566》剧照
5
到了晚清,清政府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下南洋”移民潮。
这些移民华人大多数都是苦命人,他们是所谓的“猪仔”、“苦力”,因为贫穷自发、被骗甚至绑架到东南亚当廉价劳动力,受着非人待遇。
十七八世纪的马来西亚锡矿,几乎都是华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因为太过辛苦,本地人和殖民者都避之不及。
就是吃着别人不能吃的苦,再用上世界上最聪精明的头脑,华人在异国他乡生生地打出了一片天地。
一直到今天,东南亚许多富豪皆是华人。
杨紫琼的爷爷杨锦坤,就是上世纪初从福建到马来西亚讨生活,三十年代创建马来西亚巴士公司,被誉为“马来西亚交通之父”。

▲“猪仔们”
6
因生活所迫而漂泊南洋的华人们,骨子里仍保留着“忠孝礼义廉”传统,在获得稳定富裕生活后,还积极反哺母国故土。
抗战期间,很多东南亚华人组成志愿军,回国参战。
三分之一的抗战军费开支,来自东南亚华人募捐,平均每个华侨捐出了15元,这在当时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体面生活三个月。
还有南洋大学,这所曾经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海外华文大学,就是东南亚华人捐款所建。
当时,上至富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甚至就连妓女舞女,都在积极义卖捐款。
就这么一分一角一元,愣是凑出 2000万元巨款,建成了南洋大学,传承华人文化。

▲南洋大学动土典礼
回首南洋华人的慷慨悲歌,不禁感叹中国人民生之多艰,生命之顽强。
新的时期,希望无论在哪打拼的华人们,都能少一点血、泪、汗,多一些保障与底气。

推荐阅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