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26个亲儿子,为什么还收养了那么多义子?



古道
朱元璋自己有26个亲儿子,20多个义子,《明史》记载:“太祖初起,多蓄义子。”
大家可能疑惑了,他既然能生育有亲子,怎么还要认这么多干儿子?
这是因为,收养义子对创业时期的朱元璋培养嫡系团队,是一笔血赚不亏的买卖。

▲朱元璋画像
01
同为朱家子孙,有难同当
其实,乱世武将广收义子,一直都是古代战争史的常见现象。义子,也算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企业工作,你与老板素昧平生,那么彼此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如果老板认你为义子,双方捆绑为亲情与利益共同体,那么你就会工作更加卖力,同时也希望公司一路长虹。
古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这么个道理。
大隋靠山王杨林,就特别明白这道理。他不遗余力地收年轻俊杰为义子,就连大唐功臣秦叔宝也是他的义子。

▲杨林/剧照
唐末节度使李克用,也是光收义子为他所用,“十三太保”这一称谓,就是来自他麾下的义子团队。
到了元末大争之世,武将收义子的风气,最为热烈。
张思道是元朝大将,他的弟弟张良臣收养了七个义子,个个勇武善战。人们都说:“不怕金牌张,唯怕七条枪”。
被朱元璋赞为“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是察罕特穆尔(《倚天屠龙记》中赵敏之父)的外甥,而后被其收养。
王保保在养父兼舅舅的察罕特穆尔的提携下,逐渐跻身元朝高层,并一度成为北元小朝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王保保/剧照
不止元朝勋贵们有义子,朱元璋的那帮死敌们,也都有义子。
张士诚有养子五太子善水战,明玉珍也有养子明昭。陈友谅虽然没义子,但他麾下大将熊天瑞有养子熊元震,也以善战出名。
当然,这些死敌的义子加在一起,还比不过朱元璋的义子数。朱元璋的众多义子,在他创立大明的事业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第一个孩子,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也都是出身低微之人。其生父病死,母亲又亡在了逃难的路上。
孤儿沐英只身流浪,在八岁时被朱元璋与马皇后收留,自此成为朱元璋的义子。
沐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也十分忠心。沐英12岁时就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侍奉其左右毫无怨言。
朱元璋进军福建时,分水关久攻不克,沐英带头冲锋,数日就拿下了这块硬骨头。
进入福建后,沐英大破闵溪十八寨,将陈友谅的手下打得丢盔弃甲。后来吐蕃生乱,沐英跟随邓愈一路打进了昆仑山。
在收复云南时,沐英率领精兵出其不意,大破曲靖守军,后又兵不血刃地拿下昆明,立下战功无数。

▲沐英/画像
沐英之所以如此拼命,一是为了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对他的恩情,两人从小把沐英当成自己亲儿子看待,给他饭吃,教他读书写字;
二是因为沐英对朱元璋夫妇掏心掏肺,他将两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自然也把朱元璋的江山,当作自己誓要守护的基业。
朱元璋在沐英身上,看见了收义子的好处。只要多收几个干儿子,悉心地照料他们,这些人就会为自己陷阵杀敌,无所畏惧。
等到攻城略地之后,让义子们前去镇守,他们也会更为卖力,且其兴兵谋反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如《明史》记载:“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子也。”
相比于亲儿子们,这些义子的生死,对于朱元璋而言并非那么重要。因此,有什么危险的工作,他都可以尽情派遣义子前往。
对于义子而言,朱元璋夫妇对自己形同再造,为报答恩情,有何理由不拼命而为。

▲朱元璋马皇后/剧照
朱元璋的义子们,也从未让他失望过。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李文忠本是朱元璋的外甥,其母曹国长公主在他12岁那年溘然长逝,其父带着他颠沛流离,最终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很是怜爱,决定留在自己身边收养他,还让李文忠改姓朱。
李文忠对朱元璋也满是感激,一直想报答他的恩情。在文忠18岁那年,文忠带着朱元璋的亲军,星夜兼程支援池州。
这是文忠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兵作战,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文忠大败赵普胜之兵丁,又连克四城。他与胡大海、邓愈的人马汇合后,挺进元朝重镇浙江建德,又和胡大海拿下诸暨,可谓是冠勇三军。
文忠驻守浙江之际,朱元璋的部下经常叛乱,不是临阵起义就是倒戈仇敌。文忠每每临危不乱,率领大兵浴血奋战,为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
时值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的关键时刻,明军部将谢再兴叛变,文忠孤立无援。
他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三军面前宣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而后骑上骏马,冲杀在队伍的最前列,鼓舞士气,配合朱元璋攻灭张士诚的战役。

▲李文忠/剧照
何文辉也是朱元璋的义子,他也是战功赫赫,战江西,打邓仲廉,援安福,驱饶鼎臣,克山尖寨,收淮东,占平江。
在洪武三年,又镇守北平。当年的北平,是御敌第一线的边关要塞,也是后来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的封地,可见朱元璋对何文辉的信任。
还有徐司马,他在九岁那年被朱元璋收养,将朱元璋夫妇视作亲生父母。曾与常遇春一同进军婺州,又陪李文忠北伐,活捉了元宗王庆生。
还有平安,即在靖难之役中作为南军大将的平安,是朱元璋部将平定之子。朱元璋为安抚部下,收拢人心,将平安收为义子。
平安早年事迹虽然不详,但他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大放异彩。他不仅屡次挫败北军攻势,斩杀数名大将,连朱棣本人都险些被平安刺中,足见其能力。
这些义子们为朱元璋打江山,也为他守城池。相较于那些出生入死的大臣,义子和朱元璋的关系肯定是要更亲近一些。
朱元璋往往会派义子前去重要的城镇驻防,一面是因其不会生出二心,另一面,也是希望他们能充当自己在军中的耳目,且能起到牵制将领的作用。
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朱元璋的养子也是他在军中的代表。古代的帝王有时会御驾亲征,这会极大地鼓舞士气。朱元璋的义子,如果出现在战场上,也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情绪。

▲李文忠/剧照
02
泾渭分明,最是无情帝王家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朱标为太子,封其余的儿子为王。至此,他的亲生子崛起而为核心势力。
而那些为朱元璋建立汗马功劳的义子们,则被朱元璋以“害怕其本宗无后嗣”为由,在大明建立前后,陆续剥夺了“朱”姓,混同于功臣们。
实际上,这也不能全怪朱元璋,亲儿子尚且会提防觊觎王位,其他毕竟只是义子,又怎么让朱元璋放心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一王朝中央集权的需要。
在政权草创时,朱元璋可以让义子们借助自己的威望镇守地方、掌握军队。
王朝建立以后,这套父子式的政治关系已经不适用,改父子为君臣才更符合构筑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
待到朱元璋亲子长大成人,出镇边疆要地,是亲儿子亲王们的责任。

▲朱元璋/剧照
总而言之,朱元璋的义子在王朝创立初期,帮助孤弱无依的朱元璋掌握军队、控制地方,他们之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湮没无闻,幸存下来的也在明王朝建立后被恢复本姓,从义子成为臣下。
幸存下来的义子中,沐英镇守云南,得以善终,其家族亦是延绵最久的淮西勋贵之一。
李文忠虽然在建国后触怒朱元璋,但仍得以善终。
徐司马死于洪武二十五年,死后因蓝玉党案被追责,二子获罪。
何文辉于洪武九年病逝。
平安在靖难之役后自杀。至此,朱元璋所有义子均已谢幕。

推荐阅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