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5月24日下午,由搜狐汽车和搜狐财经共同主办的第二期汽车财经圆桌论坛“财报背后的秘密——汽车产业2021这一年”于线上圆满举办。
论坛以汽车企业2021年年报为基点,设置嘉宾演讲及三场不同主题的圆桌研讨,数十位顶级机构专家、行业专家、核心汽车媒体人一道,聚焦跨国车企、自主品牌车企和新能源车企不同的盈利表现,探讨营收、盈利、转型、管理等重点议题,以发崛企业内在价值及行业发展机遇,此次论坛也从侧面勾勒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图景。
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搜狐强大的5G直播无延时分屏技术成为此次论坛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打开搜狐视频APP,搜索进入“搜狐汽车”直播间,即可在线观看论坛全部精彩内容。搜狐汽车微信视频号、搜狐汽车微博同步转播。直播间交流氛围轻松愉快,干货满满。
论坛大咖云集。搜狐网副总编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晏成、搜狐汽车总编辑张丽玥和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主持人汪梦婷代表主办方参会。华夏基金投资部副总裁鲁亚运、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程似骐、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戴江宁、德勤汽车行业财务咨询主管合伙人赵静、罗兰贝格合伙人徐虎雄、平安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德安、中邮创业基金基金经理白鹏、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阎安琪、华创证券研究所汽车组组长、首席研究员张程航作为行业机构嘉宾出席。
《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执行院长何芳、汽车K线创始人 陈楚、华商韬略创始人/出品人毕亚军、车主必读创始人宫涛、飞灵汽车&明镜pro总编辑 王国信、经济观察报汽车与出行部首席记者刘晓林、出行财经总编辑孙铭训、经销商大观/车瞳创始人肖波作为媒体嘉宾受邀与会。
财务表现是了解一家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搜狐汽车作为多年来深耕汽车行业的媒体,从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报道、持续更新的《财报解析》栏目,到实地走访汽车公司,再到《晏会厅》栏目四年来与数十位车企高层深度对话,长期保持着对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密切关注。那么作为媒体,搜狐汽车对于汽车产业有哪些最新观察和战略布局?
搜狐汽车总编辑张丽玥首先指出当前汽车行业从燃油化到电动化、从数据化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三种发展趋势,并提及搜狐汽车在第一季度开展一场有关“智能汽车元年”的讨论,同时开启了智能汽车测评第一季。她在主办方致辞中进一步谈到此次举办财经圆桌论坛是“从财经的角度,以年报数据为切入点,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在竞争加剧的行业格局下,车企的盈利模式、毛利率提升、利润增长点、长期发展规划等话题。”
主题演讲:整车企业面对严峻挑战 行业形势总体向好
2021年,来自疫情、供应链扰动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整车企业该如何保持航向?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戴江宁在《动荡车市中的稳定三角模型——整车企业2021年年报总览》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2021年中国车市的整体发展趋势,趋势表明我国车市终结“三连降”,迎来企稳势头,主要呈现出整车销量企稳回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提升、自主品牌持续向上、海外市场稳步拓展及研发投入继续强化这六大亮点。
而罗兰贝格提出的面向新时代的车企核心竞争力“三角模型”是指产品力、渠道力和用户运营力。他说:“产品力、渠道力、用户运营力三者并不孤立,品牌向上是一套体系工程,需要从产品设计到亮点营销,再到用户运营,都要串联起来,实现一个均衡布局,才能确保车企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汽车K线创始人陈楚指出,当前汽车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不错,汽车股重新成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的关注对象,智能化与新能源掌控“话语权”。虽然汽车产业当前面对诸多压力,但也潜藏很多新机遇,氢能源、节能汽车、充电和换电设备的配套基础设施极具发展潜力,智能化板块以及自动驾驶也将成为未来的投资方向。他说:“虽然汽车业上市公司现阶段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仍然相信它的未来是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的。”
近两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缺芯等供应链问题持续考验着整车企业,尤其是近期疫情的反复,使得汽车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承受巨大压力。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程似骐先生通过研究分析,参考2020年的历史,指出市场存在需求后置的情况。他指出:“对于整个产业链,我们认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其实是可以看到产业链的韧性,无论是毛利率、零部件端还是盈利,其实都属于环比在上行,同样我们也看到了随着终端格局的优化,自主品牌市占率继续提升,整个汽车板块的中长期逻辑还是存在。所以对于整个行业,我们认为其实还是可以更乐观。”
电池被称为电动车的“心脏”。随着全球汽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电池需求高涨,锂电池迅速崛起,锂价上涨引发行业空前关注。而技术路线之争并未尘埃落定,锂电池和钠电池、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仍是车企押注未来的多元化选择。锂电池中长期有哪些主流趋势?对整车企业有哪些启示?德勤汽车行业财务咨询主管合伙人赵静分析认为:“首先从锂电池中期发展来看,主要通过现有材料体系的迭代升级和结构革新,推动能量密度的提升,实现降本增效。从锂电池的长期发展来看,固态电池是行业内比较明确的一个趋势,但是全固态电池目前仍然面临技术上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从远期的角度去看,锂电池的发展还是会受锂资源短缺的限制,因此,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备选路线。同时,它在实现商业化之后,将和锂电池形成一个比较互补的格局。”
先前,罗兰贝格的戴江宁先生从咨询机构的角度分析了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华创证券研究所汽车组组长、首席研究员张程航先生则从投资研究的视角带来分享《整车企业2021年与1Q22财报总览》。他分析指出新能源在车企财报的占比会更进一步地提升,缺芯的问题,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已有较明显好转。“在盈利能力层面,原材料价格从4月份开始,整体涨幅趋缓,甚至有跌价的状态。对于今年中游制造业,尤其是汽车零部件,还有整车盈利的压力会有较大舒缓。在产品结构层面,我们认为整体的变化趋势是不会变的。”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国内新势力可以说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虽然在过去一年销量迅速上涨,但尚未跨过盈利门槛。新势力车企离盈利还有多远?平安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德安指出,当前研发费用较高是造成新势力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势力研发支出将达到百亿级水平,智能化研发人员比重较大,而研发投入超预期导致新势力实现盈亏平衡需要更高的营业收入。她说:“造车新势力在从1到10的过程中间,面临的机遇和风险都是会比较大。”
圆桌讨论:全球车企当下盈利和未来战略一览
除嘉宾演讲外,论坛设置了三场圆桌探讨,主要从跨国车企、自主车企与新能源车企三个视角研讨剖析以车企盈利为核心的相关议题。
圆桌研讨一《跨国车企:供应链紧张与盈利丰硕的一年》,由搜狐汽车总编辑张丽玥主持,罗兰贝格合伙人徐虎雄、汽车K线创始人陈楚、车主必读创始人宫涛、经济观察报汽车与出行部首席记者刘晓林参与。与国内车企相反,为何跨国车企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在营收和利润端取得佳绩?
研讨嘉宾主要从产品端、品牌端、渠道端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产品端来说,跨国车车企产品端较为强势,更受消费者信赖,同时跨国车企普遍调整产品销量结构,将产能更加集中在利润率高的车型;在品牌层面,跨国车企尤其是豪华品牌更具溢价能力;在渠道方面,根植于跨国车企在中国多年的市场经营,相比于国内自主品牌及新势力车企,使其更具渠道优势,尤其是在当前需要渠道端共担压力之时,发达的渠道能力给予车企盈利能力较大的保障。降本增效、企业转型、企业管理能力等因素也共同造就了其盈利丰硕的局面。此外,嘉宾还就跨国车企的盈利模式、在华竞争格局、电动车盈利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圆桌研讨二《消失的利润:自主车企要高利润,还有机会吗?》,由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主持人汪梦婷主持,中邮创业基金基金经理白鹏、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阎安琪、华商韬略创始人/出品人毕亚军、飞灵汽车&明镜pro 总编辑王国信、出行财经总编辑孙铭训参与。
当前国内头部车企的市场占有率虽然提升很快,但自主品牌车企总体的市场占有率是降低的,自主车企市场主动权及品牌溢价能力较弱是长期的情况。针对自主品牌车企利润难题的解决,嘉宾们进行了不同观点的精彩碰撞。部分嘉宾认为,当前车企尤其是个性化、智能化车企应减少试错成本,将现有品牌延续下去,用质变驱动量变,增加规模效应的同时赋予汽车更多看不见的价值。而也有嘉宾持相反意见,提出结合当前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及车企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应给予自主车企更多的时间去找准正确定位。此外,也应认识到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者需求和能力多样,在此方向上需要有更多的车型去覆盖消费者需求,寻求高利润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研讨嘉宾普遍对国内新能源自主品牌实现高利润抱有乐观期待。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也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圆桌研讨三《跨过生死线,新能源车盈利在多远的未来?》,由搜狐汽车总编辑张丽玥主持,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裁鲁亚运、平安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德安、《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执行院长何芳、经销商大观/车瞳创始人肖波展开讨论。
基于新能源车的盈利问题,嘉宾主要基于新势力三强“蔚小理”为例进行讨论,对比特斯拉,“蔚小理”当前规模较小,且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在规模小和研发成本双重压力下,盈利能力还比较低。有关盈利的机会点,嘉宾认为新能源车通过软件进行营收成为一种趋势,未来,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涉及到的电子、芯片、计算机软件等板块也将出现投资机会。当前,由于面对外部环境及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新能源车在短期内实现盈利仍有较大挑战,但仍有美好可期的未来。
三场研讨从不同视角剖析汽车产业,为处在深度变革中心的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多角度指引。汽车产业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中,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同时涌现。据悉,搜狐汽车财经论坛将在每一季度举办一次。未来,搜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变革与发展的记录者,将通过“汽车财经圆桌”这一IP,为行业持续提供更多财务视角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