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体无人能识反被985大学录取,后来过得怎么样?


编者按:
《说文解字》学习了有一年时间,对古文字爱好者的经历颇感兴趣,之前写过三轮车夫蔡伟考上复旦的传奇经历,现分享“甲骨文考生”黄蛉的人生阅历以飨读者。
01高四考生在“刀锋上狂舞”
12年前,在四川成都中心城区的高考阅卷办公室里,一名语文组阅卷老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他发现,在诸多试卷当中,有一篇用古文字书写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还是头一次遇到,阅卷老师急忙向阅卷组组长报告,阅卷组组长又向语文质检组报告,因为高考没有规定不准用古文字书写,所以尽管层层请示,依然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判阅这张卷子。

后来,语文质检组联系上了四川大学的一些古文字专家,请专家将作文翻译成简体字,然后再对作文内容进行评判。
经过专家鉴定,这篇考生作文当中出现了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但是因为内容偏题,所以经过阅卷组最后评判,给出了6分的成绩。
用甲骨文写的高考作文仅得6分,此事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网友将其称为“最牛高考作文”。
这位让整个阅卷工作组“大动干戈”的考生究竟是什么来头?他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在高考的作文上“作秀”呢?

02黄蛉何许人也?
原来,这名考生名叫黄蛉,是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的一名复读生,第一年参加高考,没考上一本,后来,决定再考一次。
按说复读的机会来之不易,应该稳中求胜才对,可黄蛉为何会选择在高考的试卷上“求异”呢?
蒲老师是黄蛉复读那一年教他的语文老师,俩人都喜欢古文字,平时接触比较多一些,老师说,这孩子一直心仪复旦大学,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可是,他万万没想到黄蛉会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
看到媒体有关于黄蛉的报道后,蒲老师很气愤,这个孩子确实在古文字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高考是什么场合?

面对老师的质询,黄蛉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希望自己写的甲骨文可以倒逼着阅卷老师认真阅读并分析自己的文章。
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人很难理解黄蛉的这个想法,因为语文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老师留下印象分,可黄蛉却反其道行之。
令黄蛉没想到的是,他这么做的结果竟让自己陷入了无校可读的境地。
曾有西南财大天府学院为黄蛉抛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全免学费,破格录取,可惜该校并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

后来,黄蛉还曾前往上海复旦大学,拜访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刘钊教授。
刘钊教授肯定了黄蛉在古文字学习方面的成绩,但是,经过交谈,教授发现黄蛉对于有些古文字解释不够准确,他希望黄蛉能够在大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需要,他可以提供读研指导。
黄蛉还曾应邀前往湖南大学面试,但最终因为考分过低未被录取。
高考录取结束,尽管黄蛉填报了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的志愿,但学校并未给他发放录取通知书。

走投无路之际,黄蛉接受了四川大学一批古文字专家的测试,最终以高考428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两年后,他又跳入“四川大学”就读。03川大教授拒教
黄蛉在四川大学就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享受的是“双特生培养方案”,学校不仅为黄蛉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还将已经从川大退休的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返聘回来,对其进行一对一培养。

但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老教授却向川大提交了辞呈,理由是:黄蛉这个孩子有些浮夸,靠不住。
教授发现他在给黄蛉教一些先秦文献和古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面对采访时,黄蛉却说自己在读《文心雕龙》。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疑惑,这位教授是不是太武断了?
其实,这与古人的治学次序有关,古代读书人讲究“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意思呢?就是治学先治人。
《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跟古文字关联不大,如果一个人为了显摆自己水平高,而去谈一些跟本专业关联不大的作品,这样的人显然不太适合沉下心来搞“学问研究”。
黄蛉各方面水平不尽如人意,因此何崝教授拒绝继续做他的导师。
复旦刘钊教授认为黄蛉基本功不扎实,川大何崝教授觉得这孩子不适合沉下心做学问,两位在各自领域都有极高造诣的教授都不看好黄蛉,那或许真的是这个孩子本身有一些问题。
那么,黄蛉的求学经历带给学习党哪些启示呢?

有过考试经历的人都知道,很多学生党都有给试卷上做标记的习惯,比如涂鸦或者故意写上几句话等等,但是高考是什么地方?
18岁人生历练的终极舞台,是人生难得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想要老师在自己的试卷上多停留几分钟,便用通过“书写甲骨文”的方式来突出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幼稚的做法,希望广大学生党能够以黄蛉的人生经历时刻警醒自己:
认真、严肃地对待高考,学会脚踏实地、通过发挥正常水平取得高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是标新立异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希望广大学生党能时时刻刻以这句话勉励自己,立足脚下,面向未来。
“甲骨文考生”黄蛉的传奇经历,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