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致信全国考生,里面提到了两句诗,读完欲罢不能


点击关注我→加星标⭐
文丨淑的宝麻麻 原创,转载必究。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距离高考还有20天的时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给全国考生上分啦!
教育考试院在其官方平台发布了题为《青春赛道 奋力奔跑——致2022年全国高考考生的一封信》的文章,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这封写给全国考生的信首先回顾并肯定了考生们经历的自我成长,又从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给所有考生加油鼓劲,全篇言辞恳切,读来令人斗志昂扬。
这封信发布以后,得到了众网友的点赞支持。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创作者,我也是反复将这封信读了好几遍。
其中,末尾有一句古诗引起了我的注意——“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
通过查找资料,我得知这是唐代王涣《上裴侍郎》 中的两句。

网络上关于诗人和这首诗的资料很少,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来理解这两句诗,我们重点来看看这句““玉经磨琢多成器”。
《三字经》中有两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其实,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应是《礼记·学记》中的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里的“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知道”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仁义”或者说是“道理”等等。
关于“义”和“道”的本义,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此只想说明在一封致信全国考生的文中,撰稿人为何独独会提到“玉不琢,不成器”这一个传统文化“意向”呢?
写这封信的人,在向全国考生传达一种什么精神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在此一一求证。
中国人常说一句古话:“君子比德如玉”,“玉”这个字的本义指的是:“石之美,有五德。”
那“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桡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因为美玉自带“仁、义、智、勇、絜”五种属性,所以古代读书人有佩戴玉的传统,而“玉文化”作为传统中国人审美意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保存至今。
但是,请注意,玉只是一种石头,在了解了“玉”的五种美德之后,我们要重点看看这句“不琢不磨,不成器物。”

熟悉《论语》的朋友都知道,在《学而》篇中孔子和弟子有这么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如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和学生讨论贫富的人生哲学,子贡说了一句:“如琢如磨”,孔子听了高兴地说,哈哈,你能领悟到这一层意思,那我就可以跟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一生最喜欢两本书,一本是《诗》,一本是《易》。
没错,这句“如琢如磨”正是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那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这里究竟是指的什么意思呢?

《毛诗传筏》中解释说:“治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治骨角者,既切以刀斧,而复磋以炉铴。治玉石者,既琢以槌釡,而复磨以沙石。言其德之修饬,有进而无已也。”
看了两位古代大神的解释,我们是不是对教育考试院写给全国考生的这句:“玉经磨琢多成器”理解得更深刻了。
但是,注意,复旦大学教授傅杰在提到这句话时,有一个发人深思的观点,他说:“一块玉石你不打磨,它顶多算一枚顽石,而人呢?”

如果学生没有人生目标,不学无术,这不止令父母心伤,而且也是一个家庭不可挽回的损失。
复旦钱文忠教授也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三字经》有一句:“曰仁义、礼智信,此无常,不容紊。”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次序不容紊乱呢?
钱文忠说:“如果一个不懂“仁义礼”的坏人,他具有极高的智慧,而且还守信,那他给周围的人造成的损失得多大啊?
傅杰教授关于“玉与人”的深度思考以及钱文忠教授关于“此五常,不容紊”的精妙解读,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所以说,广大考生应从这句“玉经磨琢多成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关于人生的思考,我想这篇关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致信全国考生”的解读文章,也可以作为高考作文备选素材。
希望广大高三党高考旗开得胜、金榜题名、努力奋进,成为强国担当,祖国和家庭需要你!
祝福每一位努力奋进的人!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精选好文——高考
高考满分作文《纸梯》获人民日报点赞,一句话的开头,就很惊艳
高考满分作文《猪战胜宿命》获人民日报推荐,语言精妙,属上乘之作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体无人能识反被985大学录取,后来过得怎么样?
江苏考生755字高考作文,有30个阅卷老师不认识,专家组却打了满分
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体无人能识却被985录取的他,还把导师给气走了
高考第一天:有明星给考生送祝福翻车,还有人连续四年押中作文题
148分“语文高考状元”谈应试教育,关于高中作文,她提出6字建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