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沐向晚】
后台发送“投稿”,可获取征稿函
文/小V
首发/沐向晚
大家好呀,我是向晚。
今天的文章来自签约作者小V,一起来看看吧!
01
前段时间,小红书的一个帖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标题是“举报朋友成功”。
帖子的主要内容是博主分享了自己举报了她二战考研的闺蜜,最终导致她成绩取消的经历。
原稿寥寥238字,却让人重新开始审视“闺蜜”的含义,其中的一些字眼,更是让人在愤怒的同时感到脊背阵阵发凉。
“闺蜜长得比我好看,比我上进,家境比我好,一直被压一头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我真的希望她不要过的太差,又怕她真的考上理想的那个学校。”
“我只是觉得她考上那个学校我们之间差距就太大了,我只是不希望她超过我太多。”
在这字里行间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闺蜜深深的羡慕,但可怕的是,这份羡慕演变为了嫉妒。
嫉妒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在这个世界上比我们漂亮、家境好、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免不得会嫉妒他们。
但有的人会将这份嫉妒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有的人却会像这位博主一样,不将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反而一味地去在意他人,甚至将这份嫉妒进一步演化成恶意,伤害他人。
02
初中的时候,我也曾嫉妒过我的朋友。
瑶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放学一起回家,每个课间都在一起玩,我们俩个成绩也差不多,但在数学上她永远压我一头。
每一次考试她都牢牢占据第一的宝座,而我只能望洋兴叹。
“你跟瑶瑶玩的这么好,多跟她学学数学呗!”
“你可以多向瑶瑶同学学习一下做题技巧。”
类似这样的话常常从父母和家长的口中出现,时刻萦绕在我的耳边。
刚开始我是虚心接受的,但被提醒的次数多了我就逐渐变得厌烦,开始在内心默默抗议:
“明明我们总成绩都差不多,为什么你们都在夸她。”
在嫉妒心作祟下,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免也发生了变质,我开始将这份埋怨都发泄在了她身上。
每当她下课乐呵呵地来找我玩时,我会刻意不和她说话,假装忙别的事情,看到她的时候甚至会刻意躲开。
与此同时,我将一切课外时间都投入到了数学上,一个劲儿地想着“我下次一定要超过她。”
但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还是输给了她,至今我仍记得那天回家,我坐在地板上对着妈妈嚎啕大哭:
“为什么她行,我就不行,为什么我就是考不过她,我讨厌她,我再也不跟她一起玩了。”
妈妈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然后平静地说道:“你讨厌她有什么用,她还是比你成绩高啊,你不跟她玩就能考过她吗?”
在地上哭出鼻涕泡的我突然就哽住了,愣愣地看着妈妈。
“你为什么会讨厌她呢,不就是因为你没有她那样好的数学成绩,所以你所嫉妒的其实是她拥有的那份漂亮成绩,而不是她这个人。
既然如此,你更应该努力去争取去拥有这份东西,而不是一味的远离这个人。”
03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着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发觉自己其实一直处在煎熬之中。
每当看到她因为我的冷落而没落、无措的表情时,我总会觉得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这份莫名其妙的恶意不仅伤害了她,也给我自己带来了良心上的谴责。让我变得越来越扭曲,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
第二天,我诚恳地向她道了歉。
时至今日,我都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个正确的决定。
从那以后,她一直毫无保留地向我分享她的学习数学的经验,我也会在其他科目给她帮助。
渐渐的我发现我再没有对她有过什么不甘,看到她名列前茅,我会在内心为她高兴,曾经的那种嫉妒演变成了发自内心的佩服和赞赏。
罗翔老师曾说:“嫉妒其实一般都会发生在熟人之间,是对自己看似最好的朋友,甚至是自己的亲人,它会彻底摧毁你的友情和亲情。”
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和别人比,身边的朋友自然成为我们最直接的比较对象。
当俩个人之间没有太大差距时,相处之中是没有顾虑和隔阂的;一旦两个人出现了差距,不平衡的心理往往会滋生,正如那句话所说:“我希望你过的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每当我们笑眯眯地说着:“太好了,真为你开心”的背后,总是会本能滋生出“凭什么”的想法。
这种嫉妒就是摧毁友情的最有力的武器。
而当嫉妒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关注点在别人身上,而非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将视线从别人身上移开,花更多时间聚集在自己身上,学着自己和自己比较,在一点一滴微小的进步中感受自己能力的提升。
04
我嫉妒你拥有的,那么就将嫉妒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努力去得到那些自己不曾拥有的,而非将嫉妒作为伤害朋友的武器。
每个人都会有嫉妒这种情绪,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管理好这种情绪。
最后用一句话来和大家共勉:
“当爱与竞争面对面时,不要让竞争占了上风。”
END
作者:小V
编辑:向晚
排版:向晚
图源网络,侵权致歉
- 往期回顾 -
写给所有不自信的女孩
羞耻心会缝住女生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