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新鲜有趣的魔法资讯
✦
魔法史上的今天
1984年11月1日,38年前的今天,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獾院酷学姐“尼法朵拉·唐克斯”的娜塔莉娅·特纳 (Natalia Tena) 出生于英国伦敦。
比起她那西班牙血统带来的奇长无比的全名,她更喜欢别人直接称呼她Nat (纳特),简短又亲切(怎么好像莫名还透着些铜钱的味道🌚)。
娜塔莉娅·特纳
✦
书中,这位超有个性的易容马格斯因其“不能够循规蹈矩”的性格错失了成为赫奇帕奇级长的机会。但毕业后她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考取了傲罗资格证,成为“疯眼汉”麾下的得意门生。
后来她摒弃世俗、勇敢追爱的故事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虽然这一切在电影里都没有发生🌝)。
在许多方面,她都和书中的“唐克斯”有着相似之处(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寿命,因为她已经赢了半个身子有余了【地狱笑话】)。
比如酷爱折腾头发,仅目前曝光过的就包括但不限于黑色、棕色、金黄、粉色、紫色(拒绝透露来源于哪部电影🌝),叛逆期更甚,恨不得天天不重样,让老师很是头疼。
神奇的是,这些“不够循规蹈矩”的作风外加一点点“无伤大雅”的捣蛋非但没有限制她的未来,反而带她走上了她本以为跟“长相平平还有点婴儿肥的”自己毫无关系的演员之路。
故事还得追溯回一次“平平无奇”的留堂。
因为违反纪律,16岁的寄宿学校在读高中生Nat不出所料又双叒叕被罚周末不准回家,留在学校反省自己的错误(快看,远处的费尔奇先生正在满意地点头,并准备搬出枷锁帮忙)。
正当她为躲避老师的“突击检查”而四处逃窜之时,好巧不巧迎面撞见了戏剧社的指导老师。
本以为要被拎回教室接受一顿“灵魂感化”,没想到老师只是给了她一张传单,说有个剧组在附近招募学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试一试。
本着反正也无处可去,与其留在学校东躲西藏,不如光明正大溜出去凑个热闹的态度,Nat将信将疑地参加了海选。
最终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单亲插班生》中“叛逆朋克女高中生Ellie”这一角色(简直“不可思议”),出道作就获得了与休·格兰特这样的大咖同台表演的机会(本片也是“尼子”尼古拉斯·霍尔特首次挑大梁担纲主演的电影哦)。
一脸不屑的表情外加“真·尖钉般的短发”,演技还显青涩的Nat就这样误打误撞跌进了大荧幕。
✦
Ellie
《单亲插班生》
✦
首秀过后,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的她并没有急于在这片新土壤上继续播种。这位热衷阅读的“叛逆少女”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的方向。于是,她背起行囊,出国进修哲学。
由于父母之间时常意见相左、摩擦不断,家里常常充斥着鸡毛蒜皮的吵吵闹闹。但这反而给了Nat更多的自由空间,也间接培养了她阅读的爱好。
为了不让她“掺和”,父母索性把家里的书和光碟一股脑全丢给她,“别来打扰我们,你爱看啥看啥”。
后来,父母鸡飞狗跳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但这反而让她为双方终于放过了彼此而松一口气,同时更加坚定地扎进了书籍和电影的海洋。
阅读成为了她迷上了哲学的契机,并且帮助她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和更加开阔的思想走进这个浮华的大染缸。
结束学业后,对前途顿感迷茫的她回到家,寻找下一个方向。
其间她组过乐队、写过歌,还去地铁站卖过唱(她曾在《凤凰社》的花絮片中抱着吉他“原景重现”过某首“地铁站特供”),可惜并不是事事都能顺遂。
万般茫然之中,她又想到了表演。
于是,在21岁那年,她加入了一个名为KneeHigh的剧团,在那里认识了她的另一个挚爱——手风琴(一种为了能背着它在台上又唱又跳,必须狂练体能的“运动监督型”乐器)。
也是在那里,她开始接受科班培训,通过反复排练和一场场舞台剧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对表演的把控能力。
其间她也参演了一些小成本电影,比如《爱的艺术》,以及由朱迪·丹奇女爵主演的《亨德森夫人敬献》(《死亡圣器(上)》中克利切的配音托比·琼斯亦有参与)。此外,她还客串了一集口碑颇佳的超自然惊悚剧《牵引亡魂》。
✦
《爱的艺术》
《牵引亡魂》
✦
加入剧团的第二年,改变人生的机会就到来了。
接到经纪人的通知去参加海选时,Nat坦言自己完全清楚《哈利·波特》的影响力,但由于她并不是这一类题材的受众,所以完全没有读过原著。
不过,出生在万圣节的她倒是常怀“巫师梦”。小时候妈妈曾逗她“你是被巫婆抱来我们身边的”(让她一度深信不疑)。
18岁生日那天,她还收到了妈妈(代替巫婆)亲手送的一把扫帚当礼物(当然不排除妈妈只是想让她多做点家务而已🌚)。
虽说“渊源不浅”,但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冒然闯入魔法世界无疑是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
还要承担剧团演出任务的Nat本想推脱,但一来二去最终硬着头皮上了场,着急慌乱中还被等候室的椅子绊了一跤,顺势带倒了周围的一片“倒霉椅”。
试镜表演堪称灾难,面对一纸陌生的人名和咒语,她连词都念不顺(“咋长得都跟俄语似的啊!”),甚至直到离开都没搞清“伏地魔”到底是谁家的地名(哪有人会给自己的领土起这种名啊!)。
跟经纪人匆匆解释一番之后(“肯定是搞错了,我怎么可能演得了这个呢!”),为了赶上剧团的演出,她只得一边将自行车蹬个飞快,一边竭力忘记刚才的糟心经历。
然而,机会有时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一段时间之后,她又接到经纪人的电话,说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剧组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
吸取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她立即开工,把原著一口气读到底,做好了充分准备再次走进试镜室(这次大概没有绊倒椅子,不知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这一回,好运终于光临。
要知道在海选开始之初,“卢平”大卫·休里斯的时任女友安娜·弗莱尔也争取过这个角色,这样他们就能把现实关系完美带进荧幕了。
但最终剧组还是挑选了气质形象更贴合的Nat,反倒赋予她了一位踏实可靠的“荧幕老公”。
第一次随《混血王子》剧组参加纽约首映礼时,从没经历过如此阵仗的Nat倍感压力,自抵达纽约起紧绷的神经就没放松下来过。
大卫看出了她的心思,二话不说就主动化身地陪,拉着她出门散心。
两人就在纽约的街头漫无目地闲逛,随后走进酒吧小酌几杯,将她的注意力从首映式分散到纽约的街道巷口。
走上红毯前,见惯了大场面的大卫不仅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从容淡定,还会想法子讲俏皮话来缓解她的紧张。
不光是戏外,工作中的大卫对她也同样重要。
看过大片实拍现场的人一定会感叹于演员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忍笑力”,这一点“HP”也不例外。
由于仿真度过低的场景(绿幕想象力培训班了解一下)和混乱度过高的时间线,“火烧陋居”部分的一场无实物战斗表演(广场舞警告)让她整个人频频笑场,“业余”至极。
正当拍摄险些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大卫直接“卢平教授”上身,告诉她“你一会儿就跟着我,我打哪你也跟着往哪挥”,终于挽救了她。
除去雷打不动的“(HP)片场报道,坐等被叫”外,这一时期的她也同样出现在一些小制作中。
例如画风阴沉的《克隆丈夫》(饰演男主角的前女友),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演是擅长哥特风的大美人“绿娃”伊娃·格林;还有温情满满的《永远活下去》(饰演骑着摩托给小男孩治疗的家庭护士)。
✦
《克隆丈夫》
《永远活下去》
2011年上映的《手铐情人》是她首次担纲主演的作品。
在这部制作简单到甚至略显简陋(手持式DV拍摄、拍摄时间和情节的发生时间完全重合——一个周末)的轻松小片儿中,Nat当起了朋克乐队主唱,过足了音乐瘾,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
✦
《手铐情人》
随后,《权力的游戏》悄然降临。这回,吸取了更多表演经验的她不再需要第二次机会。
在试镜带领狼家两位小主逃亡的女野人“欧莎”之时,她用细腻灵动又极具创意(想象一下吧,她带着一副手铐去了试镜室!?)的表演征服了众人。
现场包括选角导演和原著作者马丁老爷子的态度一致从“不对,她太年轻了,这角色应该是个饱经风霜的老女人”,到“没问题,就她了!我得赶紧构思一下故事线”。
正式拍摄时,她刻意在表演中加入了一些“动物式行为”,例如歪头、猫腰,以及蹑手蹑脚的行动模式,将这个忠心耿耿、聪明讨喜的角色诠释得生动又形象。
与此同时,她开始进军西班牙语领域,并在2014年的小成本独立影片《爱隔万里》中完成了自己的西语电影首秀。
这部描绘异地恋之苦电影的拍摄过程堪称极简,只有两位演员、两个房间,但开场那个足足22分钟的长镜头想必能让看过的观众留下一声小小的赞叹。
即便开拍前她对自己的西语台词功力极不自信(由于她所有教育都是用英语完成的,所以西语与母语使用者依旧有差距),而且影片上映后她仍然因为不够完美的口音遭到了当地观众的非议,但这部诚意满满而鲜活细腻的作品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诸多奖项与好评。
2017年,她出演了西班牙剧情片《我爱你》(这回轮到为叛逆少女演“曾经也是叛逆少女的”妈妈了)。
✦
《我爱你》
2020年她又参演了一部相当轻松愉快的西语爱情电影《我爱你,傻瓜》,在片中不仅染了粉头发(姑且称它为粉色),一展歌喉的同时还秀了一把她最最心爱的手风琴。
✦
《我爱你,傻瓜》
有趣的是,纵观她的履历表,会发现她要么在大IP里打酱油(打齐了“HP”、《权游》、《星战》三份酱油),要么在无人知晓的小成本作品里“混脸熟”。
不过,即便出演的作品“两极分化”现象如此严重,也不妨碍她与我们熟悉的一些老朋友展开千丝万缕的联动。
青年时期她曾就读于汉普郡的Bedales学校,并且和演唱过不少“神作”的歌手莉莉·艾伦 (Lily Allen) 做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青年格林德沃”杰米·坎贝尔·鲍尔也是她们的同校学弟哦)。
有趣的是,长大后,她和莉莉的亲弟弟阿尔菲·艾伦(没错,就是那首旋律轻快但歌词恶意满满的《Alfie》中被姐姐狠狠损了一大通的倒霉蛋) 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多年好友,还在《权力的游戏》中“亲密合作”了一把(论英国演艺圈的“绝妙”规模)。
来到“魔法宇宙”,最有代表性的可能要数大名鼎鼎的《国际荧幕》杂志2005年“明日之星”大合影。
这张时尚感拉满(🫢)的照片简直堪称“獾院联欢会现场实拍”。
Nat和“塞德里克”罗伯特·帕丁森以及“纽特”埃迪·雷德梅恩两位超高人气的“獾院学长”挤进了一张相框,也建立了“革命友谊”,尤其是和她的“塞德里克学弟”。
这两个酷爱打趣逗乐的家伙迅速打成了一片,几年后还一起出演了改编自莫泊桑经典名著的电影《漂亮朋友》(足以见得两人的友谊确实“亲密无间”)。
2009年,她参演了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编排的莎翁著作《奥赛罗》,而这部作品的导演正是在形体戏剧领域有着极高造诣、同在“HP5”中登场亮相的“费格太太”凯瑟琳· 亨特。
2018年,她和“素未谋面的亲表弟德拉科”汤姆·费尔顿联手出演了科幻题材的电视剧《起源号》。
宣传期间,“合作”了四部HP的两人互相拆台——Nat说自己从没亲眼见过汤姆的“拽哥”扮相,汤姆更是直接表示“压根儿没在片场见过这位”🤣。
2022年,汤姆主演的舞台剧《2:22》公演之时,Nat还贡献了“单纯拿着邀请券去给’表弟’的新戏捧捧场,结果中招赶上首映日,被强行请(捉)去拍照”的搞笑戏码。看着别的明星衣着精致、妆容在线,素面朝天的她只能在闪光灯下发出“我穿的是睡衣啊!”的无助呐喊。
演戏之余,她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在2009年创建了由手风琴、小提琴、小号、吉他、贝斯和鼓这六种乐器组成的乐队Molotov Jukebox。
他们的作品大都明亮欢快,带着几分吉普赛元素,目前已经发行了1张EP和2张正式专辑,并且经常在欧洲范围内举办小型的巡演。
在音乐方面她表示,并不希望自己写出作品透露出愤世嫉俗、苦大仇深的沉重气息,也不喜欢在演出中耍帅扮酷、刻意表现出遗世独立的姿态;而是希望所有人能跟着他们一起开心,在音乐响起的一刻抛下烦恼、全情享受其中。
与大家想象中的光鲜亮丽不同,哪怕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她依旧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住在伦敦运河的船上(可不是豪华游轮,而是一条没有独立的客厅、厨房,摆上床和桌椅后就只能容纳一人通行的小船)、养着心爱的猫猫狗狗(她的狗狗Mimosa是某一年去郊野拍戏时救助的)、本不富裕的衣橱里净是“十年老款”(有时为参加活动索性选择租礼服),并且像每一位英国明星一样,热衷“屈尊”坐地铁,还次次不忘捧本书(当然,也得揣着狗🐶)。
✦
狗狗Mimosa
毕竟在她的世界中,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位充满哲学思想的“试错大师”始终坚信——“人终有一死”,时间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短短一瞬,留下的所有印记也会迅速烟消云散。那么为何要犹豫不前、否定一切呢?去想、去做,去尝试、去犯错。何必非得套上束缚的枷锁?
正因如此,大家才能看到她哪怕1000次试镜中吃999次闭门羹,也照样对表演心怀热爱(她曾亲口认证过自己从艺二十年来总共参加了不下千场试镜,其中99%都没有了后文,因为总会有更年轻、更漂亮、“更合适”的人被选中);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会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她本人并不是骨子里的“社牛”,只是工作要求她具备这项技能,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甚至能轻松让“社恐”卸下恐惧与之交流的可爱姐姐~);还有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心话(虽然时常需要主动或被动消音🫢)。
分享一则小趣闻
当年“HP7(下)”首映礼后的自助晚宴中,她偷偷利用“职务之便”给现场的工作人员端来了整整一只烤乳猪瓜分🌚
当然,她也会在被小朋友问“你真的会魔法吗?”时玩心大发地告诉人家“那是当然啦~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变青蛙!”🐸
小 / 彩 / 蛋
笔者也曾有幸目睹“獾院学姐”接受过一些“东方神教”的洗礼。得到结论如下:
大白兔奶糖——好吃,好怪,好!黏!牙!
川贝枇杷膏——有用,好喝,还!得!来!
最后,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之际,再次祝这位洒脱又率性、真实又可爱的酷姐生日快乐!
文案:Shirley
编辑:Jane,Ronnie
全文图片源自电影《哈利·波特》系列、ig: @nattenalady、️ @latiendaquenodebesernombrada、@jayjaypruk、 @pacolatorre及网络
✦
猜你想看
点击图片或链接查看哦
✦
哈迷们在电影中错过的关于唐克斯的十件事
有关尼法朵拉·唐克斯的一些事情
为什么唐克斯会是个超赞的姐姐
✦
D.A.
想了解最新魔法世界资讯吗
请关注加入邓布利多军
Lumos
骨灰哈迷为爱发电
给哈迷一个温暖的家园
长按二维码进入魔法世界
邓布利多军D.A.
微信号 : daharrypotter
新浪微博:@邓布利多军-DA
知乎:邓布利多军DA
B站:DA翻译司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