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非常积极向上,每次读圣贤书,三言两语就能给人激励和安抚。我觉得这种主流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完美融合了进取和快乐,永远自强不息,但对何种结果坦然接受,因此是一种和谐的文化。
儒家目标远大,过程执著,结果坦然。什么是目标远大?做人、做事都要按照仁义礼智信等标准,竭尽所能。甚至生活享受,孔子都追求很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什么是过程执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义要求的事,即便明知不可能也要努力到极限。“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甚至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孔子讲“杀生以成仁”,孟子讲“舍生而取义”,道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几千年来,特殊历史关头,为道义牺牲的仁人志士确实很多。
什么是结果坦然?无论多艰难的处境,儒家“不怨天,不尤人”,失败也坦然,“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贫穷也安之若素,孔子讲“贫而乐,富而好礼”,还反复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按这样的逻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简单的话语都是深刻的:我通过学习、磨练、反省,不断提升自己,达到能力强、内心安乐的状态(内圣外王),这多么愉悦!如果物以类聚,我通过努力能影响一些人,建功立业、心灵契合,那是多么快乐!如果没人识别我、理解,我也不会生气,因为生命本身是自足、安乐的,这才是君子的修养之道!
传统文化还有儒道互补,中国人可以像儒家一样积极入世,建功立业;不成功还可以像道家一样出世,自然无为。传统中国人像儒家一样去行动,但像道家一样去感受。人生整体像是一场游戏,但要玩得精彩,过程必须忘记是在游戏,全身心投入。积极努力是一种价值,对结局心安理得,各得其所,也是一种价值。除了儒家和道家的现实世界价值,传统文化还有佛教的彼岸世界,超越生死给人安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富贵还是贫贱,甚至生离死别,传统文化都能给予解释,无论哪种状态,传统中国人内心不会陷入困境。
我了解过一些老人的事迹,经历过无尽的磨难,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为家人数十年无私付出,也善待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今天语境下的人很难理解他们为何像圣人一样善良,受了那么多苦,吃了那么多亏也不改变;更难理解为何经历这样的苦难,他们没有怨言,还表现得很开心。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文化营养啊,正本心,行正道,内心自足、和谐,超越了外界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西方人性格普遍开朗,狂欢、张扬,大声地说,夸张地笑,很多人以为他们幸福。实际上像火一样的快乐,来得快去的也快,而且对“柴禾”“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有要求,脱离条件就空虚。而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幸福是内心的和谐、自足,寻常生活,甚至在履行责任、艰苦工作当中,都能内心自己圆满。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漩涡中,当你躺平浪费大好时光的时候,当你不断跟人比来比去的时候,当你遇到不顺抱怨的时候,当你因为失败或不得志而痛苦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乐观、积极、平和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欢迎关注我 近期部分文章↓
随手分享,共建良好的内部氛围
营造热情、简单、活泼、积极的团队氛围
记录:上班的路也有风景
厦门岛,一场充实快乐的9日之旅
跨越3400公里:我们从广东自驾到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