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浅析企业战略管控模式


近期,公司业务系统组织优化,提出“战略管控模式”,老板说两个字就是“放权”。我深度参与了讨论和推进,根据逻辑和调查谈一下对模式的理解。

第一是组织架构扁平化。业务系统原来是三大区域公司,总部授权很大,但权力“统”在区域公司,下属销售分部自主权不够。
另一方面,各区域公司大而全,都有销售、材料、技术、生产、交付等团队。团队分散,不够强,集团人力总成本反而大,库存也由于互通不够而增大。同时,各区域政策不同,业务撞车,恶性竞争影响客户体验,分散采购成本高。总之,区域统得过多,集团整体又分得过散。
因此,去年改革重新“统分”,取消三大公司,把销售终端建在各热门城市,定位为独立利润中心。增大权限和级别,也增大责任,自主经营。同时,营销中心又不像原来的区域公司大而全、各自为政。材料、技术、交付等支撑团队,基础政策和重大事项主要统在一个事业部。统分结合,发挥统的有序性和规模性,增强市场议价能力和支撑实力。同时发挥分的灵活性,调动各营销中心的积极性。一位同事曾形容这种想法是“万马奔腾”,从原来的集中经营管理,到各层次都承担指标,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是权力下放。结合一年的实践经验,年底公司继续进行组织优化,梳理总部、事业部和营销中心之间的权责。总部保留战略方向和重要人事、财务等权力,同时在制度中着重标出红线清单,其余法无禁止即可为。事业部和营销中心之间如法炮制。
第三是明确责任,明确如何分利。营销中心根据业绩目标,核定资产,包括现金、库存、应收款等,既是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为公司承担的责任。每一位负责人像个小老板,根据手里的这些好牌与不好的牌,开动脑筋,激励团队,去展开一年的经营,想办法消化库存,回收账款,服务好客户,赢取利润。当然,每个项目可以随时呼叫事业部的材料、技术、交付等团队支持(生产要跨单位呼叫),也可以呼叫总部和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支持。
分利也提前说清楚。通过提成方案,营销团队不同层级以及支撑团队各自的收益来源和幅度提前定好。
每过一定时期,根据剩余资产、核定资产、净利润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经营效果,经营得好的部门占用公司的资产变少,利润增加,经营得不好的单位占用的资产比期初增多。

我了解过营销一线看法。一位负责人说客户都认为公司的这套体制很适合营销,营销人员自主权大,真正把服务客户当作自己的事用心做,也不怕花钱。反之,如果统得过多,领导能力再强,大工程定制产品,能跟进的项目有限。只有领导思考、用心,其他人责任和利益关系弱,不辛苦,也不积极。领导累得不得了,效果有限。还有多位营销负责人说过类似的观点,认同营销中心改革。
一线反馈的情况,我觉得符合模式的逻辑,说明公司搞战略管控、调动一线自主经营意识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体制的优势,要强化、激活。

但同时要警惕,方向正确的事情,执行中不小心也会扭曲甚至转向。一是权力有无真的下放?原来就有各项制度,如在制度之外新设负面清单,就不是放权而是收权;清单列得零碎,也可能增加总数、收紧管理;由于存在行政级别高低,临时性干预,即便越过授权,下级也无法拒绝。
二是管控有无真的减少?宏观层面存在一直说加强改革、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激活市场,实际普遍认为管控增强,地方害怕犯错不敢作为,市场活力减弱。我觉得公司要警惕,管控能弥补一些漏洞,也会增大运营成本,如管控大于经营,经营躺平是灾难性的,和战略管控南辕北辙。当然,战略管控不是不管,如是,原来三大区域公司之间的所有弊端都会产生。
三是权责利是否统一?要避免责任下移,授权和责任不匹配,分利不平衡,如果不足无法激发一线积极性,起不到效果。如果与营销和项目运作相关的其他各项费用考虑不足,可能抵消公司体制优势,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很荣幸参与公司的这次改革,锻炼很大,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地方还很多。目前来看,我坚信战略管控模式的优越性,它能避免传统“金字塔”层级的一潭死水,值得很多企业参考。同时我认为改革优化要坚定方向,避免走偏,还要消除不彻底的地方,真正把“百花齐放”或是“万马奔腾”的初衷落到实处。
欢迎关注我 更多阅读点↓
容易满足,像好胃口一样令人羡慕
传统智慧:永远自强不息 结果坦然接受
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先不要戳破?
2023年加的什么油?努的什么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