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发展在于不断更新城市界面,在开发新区的同时,对老城区进行优化和改造。
武汉近些年大力的发展,可以说城市日新月异,城市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在进行展开,诸多基建工程让武汉每天不一样成为可能。
作为城市界面最直观的展示,不仅有高楼大厦的矗立,现代化的城市街道,点点滴滴在这座城市落脚的东西,让这座城市变得熠熠生辉。
从目前武汉的现状而言,武汉的城市界面中,高楼大厦到底多不多呢?高楼大厦的多少,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到底是不是好事?
高楼大厦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楼大厦可以提供更多的城市空间和商业机会,高楼大厦也是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但是,高楼大厦的建设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高层建筑会带来更多的城市污染和噪音污染,对局部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此外过多的高楼大厦,会破坏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美观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武汉主城区的高楼大厦?
从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将高楼大厦进行分解,高楼大厦的用途不同,定位也不同,目前而言,武汉的高楼大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宅,一类是商业写字楼。
从2018年开始,武汉中心城区有众多高密度的住宅区,这些高密度的住宅区,主要体现在楼层高(动不动40-60层左右),公摊大(30-35%左右),容积率极高(5.5甚至更高)。
武汉三镇中,武汉三镇都有这样高密度、高楼层、高容积率的商品房,武昌区域主要在三环线沿线的白沙洲,汉阳主要在三环线沿线的四新区域,汉口主要在后湖区域,当然还有其他地方也有,只不过这三块区域的高层或者超高层相对集中。
这样高楼层的商品房,居住起来显然非常不舒服,一方面楼层越高刮风下雨带来的既视感越强烈,特别是经常性的刮风,让有恐高的人群居住起来有不适的感觉,而且如果有小孩,带孩子出门的潜在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一旦停水、停电、发生火灾,甚至若干年后,房子的使用寿命逐步退化,导致未来维护的成本和居住的成本会非常高。
再加上大量超高层的矗立,对前后楼栋的采光影响很大,公摊很大,有很多浪费的面积,在土地资源没有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超高层居住未来的隐患不会很小,居住起来的舒适感不会很好。
虽然武汉住宅类型的高层或者超高层,看起来壮观,但是居住起来并不那么舒心,停电、停水潜在的隐患很大。
武汉的写字楼高层和超高层在各大商圈都有,显得非常零散,不集中,造成的结果是武汉的商业没有震撼力的集群,从观赏的角度而言,武汉最应该在长江两岸以集群的方式大量建设超高层,这样的结果,会让人觉得长江两岸非常震撼,非常有气场,非常有面子和形象。
但是,实际上,武汉将商业裙显得非常分散,曾经准备在王家墩东建立中央商务区,给了泛海足够多的土地,让泛海一家独大,泛海的超高层最终成为烂尾楼,成为当时的一大笑话,绿地606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高度砍了又砍,虽然依旧壮观,但是没有规划图的气势。
长江两岸作为武汉最原始的土著聚集地,作为武汉最有年代感和文化感的聚集地,由于规划的原因,促使现代与曾经的建筑风格并不同步,显得不那么协调,而汉口沿江两岸有诸多历史的租界,在这块区域开发大搞高楼大厦,又显得不伦不类。
从某种意义而言,汉口江汉关背后的超高层就是一个败笔,它破坏了汉口民国优秀的建筑群的整体协调美和美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不是仅仅盖高楼。
从某种意义而言,武汉的规划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长江两岸的灯光秀是建立在高楼的基础上的,而目前长江两岸的高楼并不成规模和气候,非常零散,没有给人震撼的感觉,武汉的面子工程,并没有促使相关人员做足功课,武汉的城市规划与伤害的城市规划差距还是非常明显,体现出城市规划者的思路和角度的差距。
对于老百姓而言,住宅的超高层应该越少越好,商业的高层乃至超高层,应该集中成为武汉区域的标杆和名片,可是实际上,武汉商业的高层各领风骚,显得非常零碎,不团结。
但是,这些仅仅是从武汉城市界面的角度,以及城市规划的角度,并不涉及民生,从民生的角度,藏富于民,将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比这些面子工程显得更有意义,更能让城市形成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