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玲 图 | 包图网 编 | 薛薛
01
保持开放的头脑,有倾听的诚意
对于中学生家长来说,和孩子沟通是一大课题。有太多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沟通非常少。他怎么评价自己,为什么不想努力,对于高中有哪些期待,为什么想出国,正在面对哪些困难,各科他做过哪些努力和尝试……都是不了解的。
家长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中:必须上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学,作业必须都认真做完,考分低了就是没努力,除了学习不要想别的,要追到年级前二十名才有希望……家长要真的保持开放的头脑,有倾听的诚意,才有可能开始沟通。我们所想的不是永远绝对正确。试着放下对错评判,和改造他的企图,去听听他真实的想法。如果平时沟通的不好,那么孩子会有一层厚厚的心理防御外壳,会表现得坚不可摧刀枪不入。当他开始表述深层真实想法时,他会很激动,因为外壳崩裂震感强烈。能做到真诚倾听,能让他卸下防御外壳,你们会有个新的开始。
02
好好说话
对于家长来说,好像特别难做到的就是——跟孩子好好说话。
真诚地说话包括但不限于:
保持开放的头脑,别每句都有教育企图,
带着好奇心和耐心去倾听,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少被情绪操控,
注意你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在对方听起来是什么感觉,
多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角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建设性地交流,
留意你的潜在动机,是沟通还是单向宣泄,或者带着多少翻旧账,或者把单
个事件在时间和范围上泛化,
你的观点建立在哪些推断假设之上,这些假设成立吗,
你的表达暗示了怎样的潜在前提和立场,
你想达到怎样的效果,所说的话,会带来这样的效果吗,
自己所说的内容逻辑性如何,俗称是否讲理,讲的理双方有共识吗……能好好说话,前提是:
1,头脑里的想法是清晰的,逻辑不乱,情绪稳定,思路积极正面。2,对于交流表达,有好的习惯,如果原来的习惯不够好,有注意去练习,有觉知,开口前三思,过脑子。跟孩子好好说话,影响孩子情绪,发展他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减少心理内耗(不带来消耗内存占用空间的心理垃圾),更是无意中在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所以非常重要。
03
如何沟通?
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两条是:1,站在他的视角。2,启发而不是说教。这两个都不容易做到。
第一条,站在孩子的角度,需要你知道并且接受他现在的水平、状态、难处和目标。俗称理解与接纳。太多时候,家长不了解这些,即使知道也不想接受。比如就认为你应该会这些,应该能做到,你应该也想达到我所想的目标。可能家长的目标是精益求精,孩子的目标是早点完活交差。第二条,不要总是直接告诉他要怎样做,而是用问题让他自己得出结论,找到办法,识别自己的情绪和动机,挖掘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办法和动机,如果是他自己得出的,就最好,哪怕看起来不那么完美。先要有第一条的接受认可,然后才能从他的位置出发,一步步推着让他去思考。给结论办法很痛快,但是他自己思考的过程才有价值。按头做,孩子不仅想反抗,而且没学到什么,没有收获。太多时候谈话进行不下去,就是因为,家长不接受孩子的现状,然后直接说教。其实这两条,对于辅导孩子学习也适用。
04
在沟通中锻炼自我觉知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好好沟通,不仅为了解情况,避免误解,有效地帮他,也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锻炼自我觉知的能力。
他要练着去说清自己的状况和感受,分析具体情况,什么原因,有哪些因素,有哪些可行的办法,各种解决方案结果可能如何。
这些,前提是,他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这种能力是从小就可以开始练的。有太多孩子,始终没有机会能跟家长安全地讲实话,也就错失了很多练习机会。对于自己的感受和状况,总是说不清楚,自己在一团迷雾中打转。一边要自己摸索,一边要抵御外界压力。能量用在内耗上,大于用在解决和建设上。所以,和孩子真诚地开放地沟通,别急于下结论、给指导。家长像教练一样,带着他练习解决问题。最终他自己能应对,才是成长了。
END
最近微信推送机制又改版啦
为了避免大家和我们走散
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我们更新的内容
请各位点亮我们的星标吧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戳原文,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