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绘科普】鼻子是怎么“捕捉”味道的?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鼻子是怎么闻到味道的?

嗅觉,人类最原始的感觉器官之一。通过它,我们可以分辨食物的新鲜程度、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有助趋利避害。
呼吸和闻嗅是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故此,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把嗅觉的产生归功于鼻子。其实,鼻子只是“发现”味道的辅助器官,真正生产嗅觉的是位于鼻腔顶端的嗅觉器官。

日常生活中我们闻到的每种味道,都由不同比例、不同成分的气味分子组成,人类的鼻子可以分辨出至少1万亿种气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带你看清鼻子“捕获”味道的全过程。
审核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梅凌云  □主治医师  吴丽莎
本文作者、编辑丨徐文婷
绘图丨马宏亮
香气到达嗅区黏膜
菜肴的香气会随着回旋的气流,到达位于鼻腔上部的嗅区黏膜。

香气中的气味分子与嗅区黏膜接触后被“捕获”。

嗅觉细胞被唤醒
嗅区黏膜中埋着许多嗅细胞的“触手”——嗅纤毛,其表面有受体蛋白。当气味分子找到完美契合的受体蛋白后,嗅细胞便会被“唤醒”。

气味抵达大脑前端
苏醒后的嗅细胞将“接头成功”的消息转化为电信号,使其顺着另一端的嗅神经纤维,抵达位于大脑前端的“中继站”——嗅球。

 电信号在嗅小球集合
在“中继站”,来自四面八方的同种电信号汇集于嗅小球,“整队”后再传向大脑皮层。

大脑进行解码处理
大脑收到不同气味分子引发的电信号后,立刻着手“解码”,分析其组成比例,完成嗅觉的主观识别。因此,气味还可以唤起某些记忆和情绪。

人类只有400~1000种气味受体,但不同配比的气味分子可以混合出很多种气味,只要两种气味混合物重叠率低于51.17%,大多数人都能分辨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嗅区黏膜只占成人鼻黏膜的1/3左右,平静吸气时,只有5%~10%的空气能到达嗅区;用力吸气时,由于气流加速,到达嗅区的空气增加,有助于识别气味。
当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气流受阻,气味分子不能顺利到达嗅区黏膜,就会导致嗅觉减退或缺失,去除病因后一般都能恢复正常。
但若阻塞时间过长,神经末梢变性,即使去除阻塞因素也难以复原。此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也对嗅觉敏感度有很大影响。
- 完 -
人若失去嗅觉对基本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会闻不到饭香四溢,无法辨别变质的食物甚至泄露的煤气……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应注意呵护脆弱的嗅觉,比如避免吸入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不要频繁挖鼻孔,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等。▲
本期编辑:赵子莹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