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薛仁贵征西:几乎全军覆没,被皇帝削职为民


‍‍
薛仁贵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他活跃在唐高宗时期,东征西讨,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薛仁贵在征西的过程中却尝到了战败的苦果,他几乎全军覆没,回到朝廷后被皇帝削职为民!那么问题来了,薛仁贵能征惯战、善于用兵,为何却被吐蕃打得这么惨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呢?

一、唐高宗点将
唐高宗统治初期,吐蕃不断向唐朝发起挑战,他们先是驱逐了吐谷浑人,占领了吐谷浑的故地,接着还对西域地区用兵。此时,唐朝正集中力量进行东征,所以暂时没有对吐蕃用兵。到了670年,唐朝的安西四镇完全落入吐蕃之手,这时候,唐高宗才决定教训一下狂傲的吐蕃人。此时朝中有不少名将,唐高宗为何偏偏派薛仁贵呢?
薛仁贵,名礼,以字著称,是山西河津人。薛仁贵虽然出身河东薛氏,但家道中落,以种田为生。贞观年间,唐太宗征募将士东征高句丽,薛仁贵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毅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薛仁贵身穿白袍作战,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并且得到了提升。唐高宗时期,薛仁贵征服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可以说是当时的顶级名将。

二、薛仁贵出征
670年,薛仁贵被任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人为副将,奉命率领数万精兵西征。唐朝在任命出征军队的将领时,经常使用地名。所谓的逻娑,指的就是吐蕃的都城逻些,看来唐高宗当时有让薛仁贵“犁庭扫穴”之意。但是,唐高宗万万没有想到,他寄予厚望的薛仁贵却打败仗了!
这场战争与众不同,因为作战的地点是在海拔极高的青藏高原,这里的气候条件与众不同,地形也极为复杂。另外此地人迹罕见,对唐朝进军路线、后勤保障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吐蕃方面对此地则非常了解,而且以逸待劳,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与此同时吐蕃集结了数十万大军,他们严阵以待。

三、兵败大非川
此时,唐朝军队的内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矛盾。原来,副将郭待封不服薛仁贵。郭待封是个“将二代”,他的父亲郭孝恪原是瓦岗军的将领,后归降唐朝,官至安西都护。郭待封靠着父亲的恩荫,很早就从军了,曾经官至鄯城镇守,他不甘心屈居于薛仁贵之下,所以经常违抗薛仁贵的军令,这就为唐军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薛仁贵率军抵达大非川后,将郭待封留在此地,并对他说:“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然而,郭待封却没听薛仁贵的,“领辎重继进”,结果被吐蕃大军击败。薛仁贵退到大非川后,又遭到吐蕃大军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纵然薛仁贵善战,也无法扭转大非川之战的失败。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3.《资治通鉴》

到顶部